「舊稿件」21年前的記錄:鳳凰衛視香港回歸報導(四)

【舊稿件】21年前的記錄:鳳凰衛視香港迴歸報道(四)

【程鶴麟按語】本週,本公眾號刊發記錄者哈里2017年下半年寫作的原始稿件,以紀念21年前,鳳凰衛視歷史性的、不同凡響的初試啼聲。

看著這篇舊稿件,程老漢深感,當時就記錄,非常重要。這篇舊稿件所記載的許多事,我已忘卻。若非當時就記錄下來,有些事就灰飛煙滅了。

第四回 會師香江

上回說到1997年5月18日,鳳凰衛視在深圳羅湖召開了香港迴歸報道企劃案彙報定案會議,會議批准了北京方案,決定立即轉入實施階段,迅速推進。

號角已經吹響,“鳳凰號”戰車出動了。

首先得造“罐頭”。香港的同事把先期製作的節目稱為“罐頭”,謂其具有先行儲備,隨時可供開(播出)的特點。

按企劃案,“罐頭”製作總量約達15個小時。京港兩地同事分工,各負責製作一部分。

「舊稿件」21年前的記錄:鳳凰衛視香港迴歸報道(四)

(上圖:香港九龍紅磡德豐街18號海濱廣場一座,鳳凰衛視當年的臺址。)

在香港﹐“罐頭”的承製人主要是程國華和伍淑嫻。他們分別是《相聚鳳凰臺》和《時事直通車》的節目主編。(此刻,1997年的下半年,在寫作本文時,筆者遇到的最大困擾就是不知如何表達鳳凰衛視這批業務精英的身份。鳳凰衛視的組織人事結構不是金字塔型結構,而是菱形結構,像一顆大橄欖。如果你把管理層比作元帥層,那麼,溫港成、邱偉華、程國華、伍淑嫻這樣的經理、監製、主編就是將軍了。可是,將軍之下,“兵”卻不多。有時你會感到鳳凰衛視“滿天將軍個把兵”。這就造成了一個絕對定理﹕士兵不夠將軍湊。於是,每位將軍都得這麼操練——拿著大帥的令箭,先把自己定位成將軍,制訂作戰方案,部署戰略戰術,然後又把自己定位成士兵,自己向自己發出一道道命令,自己對自己一遍遍地說“Yes,Sir!”跑步前進,臥倒射擊……所以,鳳凰衛視的這些“將軍”們,香港的也好,北京的也好,往往身兼企創意、撰稿剪輯,有時還得播音解說,而且,他們的工作範圍絕不僅限於一個兩個節目專欄。)

程國華長得很斯文,看上去比他的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北京的程鶴麟年齡比他小,看上去反而像是程國華的本家老哥哥。深圳會議上,程國華聽的多,說的少。大約他心知肚明會後等待他的是艱鉅的製作任務,所以集中精力去領會老闆的意圖,可能同時也在心裡盤算,自己給自己下的第一道命令是什麼,該用什麼樣的語氣等等。

伍淑嫻沒去深圳開會。這位小個子的女主編,當時守在《時事直通車》和《財經報道》的崗位上。由於她長期從事財經和時事的編輯工作,所以她與程國華的分工是,時事類、新聞色彩濃的“罐頭”由她和她的同事做,如《超重級訪談》、《九七花絮》等;而娛樂色彩重一些的“罐頭”,如《迴歸慶祝活動及地點介紹》、《演藝明星問候香港好》等,則由程國華和他的同事負責。

在北京,程鶴麟、王新生分別給自己及自己的同事下達了“開工”的命令,一個個“罐頭”便進入了“選料配料”工序。

儘管鳳凰衛視“九七香港迴歸世紀報道”5月18日羅湖工作會議之後便進入了實施階段,但是從那時到6月30日,實際上並沒有43天的工作日。由鳳凰衛視一手操辦的6月1日柯受良駕駛汽車飛越黃河壺口瀑布的壯舉,前前後後又擠佔了好些時間。如果以王院長在香港召集飛越黃河節目倒計時會議的5月23日為起點,那麼京港兩地的節目人員,一共有16天是泡在了黃河裡,直到6月8日連續7個小時的紀錄片《飛越黃河金裝版》播出為止。而且不論北京香港,不論前方後方,投入的全是骨幹力量,或者說骨幹力量全都投入到飛越黃河的節目中去了。北京節目中心的副主任王新生那些天留守在北京,事後他說,6月1日前後,似乎整個鳳凰會館只剩下他一個人。

時間到了6月10日,柯受良飛越黃河已經成功直播,紀錄片也成功播出,離香港迴歸僅有20天。這天下午,北京神州電視公司副主任唐建在鳳凰會館召集即將赴港協助迴歸報道的同事開動員會。為了集中兵力打好迴歸報道這一仗,鳳凰衛視管理層決定,調集北京公司一部分節目人員赴港,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與香港同事並肩作戰。

唐建並不健談,這天下午的動員會被他開得很簡短。除了強調香港迴歸報道的重要意義之外,他主要是提醒各位赴港同事注意到任務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面對各種可能遇到的困難。他在叮囑大家保重身體時,用了“避免非戰鬥減員”這樣一句軍事化色彩很濃的話,使與會者再次深切感受到,香港迴歸報道,會是媒體間的一場惡戰。

6月11日、12日、13日,北京公司的節目人員,分3批先後抵達香港。當第3批人員乘早班機從北京出發,於午間來到鳳凰衛視香港總部時,他們發現,本月早些時候從北京“移駕”香港的沈紀總指揮,已經召集好了頭兩批從北京過來的人和相關的香港總部的同事,等著他們這第3批“北京來的人”開會。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