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經濟之戰爆發怒減50%產量,這場伊美之爭剛爆發美就慫了?

彭博援引兩位消息人士稱,特朗普政府預計11月初再次向伊朗實施能源制裁時,美國將說服其他各國把伊朗石油進口削減最高100萬桶/日,即降低50%,低於此前減少100%的預期。

該評估預計,伊朗原油出口可能會削減70至100萬桶/日。儘管這一數字看起來十分龐大,但低於美國已經宣佈的停止伊朗原油出口的目標。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伊朗去年平均每天出口約210萬桶石油,任何大幅度的削減都將給伊朗早已遭受重創的經濟帶來巨大沖擊。

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之後,美國政府重啟了對伊朗的制裁,並要求其他各國在11月4日前將伊朗石油進口削減至零,也就是將伊朗原油銷售降低100%。牽頭遊說各國停止進口伊朗石油的美國官員Brian Hook曾在7月份表示,美國的目標是要將伊朗原油銷售的收入降至零。

美伊經濟之戰爆發怒減50%產量,這場伊美之爭剛爆發美就慫了?

在2015年六國簽署伊核協議之前,奧巴馬政府在2011年對伊朗實施了最為嚴厲的制裁,當時約有120萬桶/日的伊朗石油未能進入全球市場。但分析師指出,奧巴馬政府當時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實現了削減伊朗石油出口的目標,並且還有歐洲盟友的支持。現在的情況卻完全不一樣,歐盟並不支持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並重新實施制裁的做法。

歐盟目前向伊朗的進口量約佔伊朗石油出口的20%。為了反制美國發動的制裁,歐盟在週二啟動“阻斷法令”,保護伊朗當地的歐盟公司免受美國製裁的影響。歐盟還警告稱,順從美國製裁的公司可能會受到歐盟的制裁。

因此,分析師認為,11月4日這個最後期限實際上可能只會開啟一個更長的談判週期。華盛頓諮詢公司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的主管Kevin Book表示:

“美國或其對立方都不想在談判中放棄任何一個在下輪談判中有用的籌碼,造成了目前僵持不下的局面。”

雖然日本和韓國在內的盟友應該會削減伊朗石油進口,但美國仍然無法說服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佔據伊朗石油出口近50%的國家。彭博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稱,中國方面不同意削減伊朗石油進口。而對於印度,彭博則認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有可能會在9月初與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一同前往印度訪問時向印度官員施壓,要求印度削減伊朗進口。

美國國務院目前拒絕證實這一目標下降50%的傳言,但一名官員表示,當前的目標仍然是儘快將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此外,美國正在與世界各國的官員會晤,以闡明美國的計劃。該官員還表示,美國政府準備根據具體情況給各國提供豁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