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留守兒童和潛在的惡人

樂清女孩乘坐滴滴被殺害的新聞一直在刷屏,隨著警方和媒體調查的深入,一些新的信息浮出水面:

“兇手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初中輟學,性格內向,從小老實,沒想到會做出這種事情。”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兇手鍾某性格內向,做過服裝、首飾、水果等生意,多次借錢創業都失敗。並且他好賭博,曾經一個月內,向多家金融門戶、消費分期平臺、小額貸款公司和P2P網貸公司等22家公司貸款,共欠債20多萬。鍾某的同居女朋友僅有16歲,15歲時懷孕併為鍾某流產。是不是覺得這樣的當事人背景有點熟悉?

在美國,曾經有一起震驚全球的連環殺人案。

出生於芝加哥的John,以優異的成績從商學院畢業,畢業後他成為一名出色的推銷員並進入婚姻,不管是事業還是和鄰居的關係,他都處理的非常好,是朋友眼中喜歡小孩子的好好先生。

直到他作為一名失蹤男孩最後的聯繫人被搜查,警察在他隱秘的地庫中和花園裡找到了多具腐爛的男屍。

案件被曝光後很多人大跌眼鏡,好好的斜槓青年怎麼突然就變成了連環變態殺人犯?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後來調查資料顯示,John的童年很不幸,他小時候長期遭受父親虐打,並曾經被家裡人的好友性侵。

電影《二十四個比利》講述的也是類似的故事。

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比利的多重人格達24個之多,他體內的人格可以互相交談、下棋,互相控制對方的行為。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個大廳中,誰走到大廳中心的一盞聚光燈之下,誰就是現在控制比利身體的人格。

但這些人格互相都不會知道對方幹了什麼,而這些人格,相繼佔據它的內心,都帶他走向了犯罪之路。

這件事的起因,是因為自從比利自8歲起,他就多次被繼父毆打、威脅和強姦,有嚴重的精神疾患。

早在16歲第一次自殺未遂後,比利就被其他人格保護起來,已經“沉睡”了七年。父親自殺,繼父百般虐待,這讓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這個世界。

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來安慰、保護自己,這兩種力量糾結在一起,將比利撕成碎片。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湖南女作家阮梅曾歷時近兩年,深入看守所、未成年人管教所等地,接觸了900多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

“走進少管所的孩子,80%以上是留守兒童,90%以上是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的孩子。”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也曾隨機抽取了2009年至2013年間的12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中,

留守兒童作案的47件,比例達39.2%

再往前兩年,江西省的一項調查顯示,2007年5月在押的1877名青少年罪犯中,在犯罪前與親生父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僅佔32.6%,其他的孩子是與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其他親戚或朋友生活、或是獨自生活。

也就說,將近70%的青少年罪犯屬於留守兒童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成人的心理問題與童年的缺失一脈相傳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研究人員潘璐作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研究”課題組成員,經過兩年多時間,在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5個勞動力輸出大省的10個村進行問卷調查走訪研究,總結出來留守兒童常見的心理處境:

第一、嚴重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

雖然有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但是因為爺爺奶奶的代溝問題和體力問題,很難和孩子打成一片。另外,爺爺奶奶推崇的溺愛式養育方式,也容易讓孩子變的驕縱和自大。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難適應來自社會上的壓力和打擊。

第二、缺乏正向的情感支持系統。

很多留守兒童,離開父母,過著幾乎是流浪兒的生活,即使有其他親戚或者學校的管教,但是那也最多隻是停留在保障其安全和溫飽上,這種管教只提供基礎的保障,跟他們父母提供的養育並不能相提並論。

一旦出現問題,留守兒童得到的很大可能是斥責和批評,因為這樣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更有效率。

至於他們內心的想法,並沒有人知道,即使他們沒有做錯,也沒有人聽到他們的解釋,給予他們支持。這樣一來,大多數的留守兒童,簡直是感情的荒漠。

第三、沒有形成規範的自我約束體系。

我們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新聞,其實很多孩子,在犯一些嚴重的刑事案件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犯罪。

本質上,是他們的家長、學校教育的失職,沒有給他們提供足夠規範的自我約束。不管是法律意識還是道德水準,都沒有足夠的內化成他們成長的一部分。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很多的心理問題,比如:

◦自卑心理

◦性格抑鬱,喜歡自我封閉,為人處事孤僻不合群

◦產生憎恨、仇視和畸形心態

◦有時候會出現暴力化傾向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這些留守兒童在成年後或者成年的過程中,相比正常環境中長大的小孩,不管是心理上還是實際行為上,出現問題的概率要大很多。

雖然不幸的童年不能成為滴滴司機拿來殺人犯罪的理由,但是把他過去的經歷拿出來分析,在親子關係這一塊上,對很多的父母有借鑑意義,也有助於幫助我們意識到偶發性事件背後的複雜性。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當幼年缺失的愛,和成年後的壓力相遇

據《2017年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顯示,根據一方父母外出或者雙方父母外出不同形式的同居顯示,我國共有1000萬-2000多萬的留守兒童

我們看到滴滴殺人的兇手信息,不難看出,這個人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也屬於典型的留守兒童。

成長過程中,父母關懷的缺位,給留守兒童的心靈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很多孩子,因為在家庭中缺乏來自父母的愛,情感機制得不到正常的反饋鍛鍊,在面對異性,或者其他人際關係時,總是容易出現問題。

這種問題,在有的孩子身上表現為非常渴望來自他人的愛。比如,跟女友分手就死纏爛打,甚至是拿生命威脅對方不要走。

而另一種就是逐漸變的冷漠封閉,甚至出現虐待動物,虐待他人的感情和身體的傾向,他們喜歡用拒絕和淡漠來掩飾內心真正的需求,逐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在心理上,留守兒童從來沒有得到過愛的滿足,也就是說,在最開始的底層人格構建過程中,他們一開始就屬於擁有先天性缺陷的群體,這樣的兒童,在成人後,也總是很容易陷入某種危機。

尤其是這些農村的留守兒童,長大以後,進入都市,在生存問題上,面臨更大的生存困惑和精神掙扎。

曾有數據顯示,在珠三角地區,犯案的人員中,有百分之八十是農民工二代。

殺害女孩的滴滴兇手連續創業,身負多重債務。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空姐在滴滴遇害的案件中,兇手被查出來在案發前半年就有25筆現金貸款,其中還逾期了兩筆。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也就是說,在殺人之前,說不定他們也曾經是滿懷對生活的希望的熱血創業青年。只是由於從小學習差,不夠努力,社會適應能力差,也沒有一技之長,又不肯吃苦,於是早早在現實面前敗下陣來,只好通過借貸、搶劫等一系列的犯罪行為維持著潦倒混亂的生活,直至變態殺人。

絕望的時候,童年的負面影響和各種情感缺失的副作用,就會凸顯在他們身上。他們會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是永遠不能翻身的,絕望加上憤恨,成為他們死也要拉上別人的作惡動機。

回到我們開始說的那句話,即使是他面臨諸多不幸,但這樣的人殺人,就不可恨了嗎?

當然可恨!

但是一個社會文明的進步,不只是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讓壞人得到懲罰,還在於聽聽那些被懲罰的人,是怎麼成為魔鬼的,這兩件事,都很重要。

正如作家蕎麥說:“如果你不想知道他怎麼變成了一個殺人犯,那麼會有更多這樣的殺人犯產生。”

這背後,既有複雜的心理原因,也有更為嚴峻的社會原因

並不是只有所有的殺人犯去死才能解決問題,媒體去挖掘他們的背後的經歷也不是洗白,而是我們更能通過這個過程,去反思我們的社會機制,反思我們的親子關係,去呼籲更多的人積極主動的去關注自我心理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留守兒童,也可以和自己和解

平時看到大家的留言互動,在青音約的讀者中,一定有很多人曾經是留守兒童,沒有得到過父母足夠的陪伴,這並不羞恥,敢於面對自己的過去是自我療愈的第一步,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和這樣的過去和解呢?

首先,我們承認原生家庭的問題,承認童年不快樂對人的影響,但是也絕對不要去誇大它。

隨著環境的變化和自身閱歷的增加,很多之前沒有答案的問題慢慢都會有答案,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自我和解的過程。

第二,不要試圖去掩蓋自己的“不滿足”,不要把傷害“逆向合理化”。

如果你渴望很多愛,那就大大方方的說自己渴望很多愛,在以後的關係模式中,不要陷入“我得不到,所以我騙自己不想要”的擰巴中。

如果你受到了傷害,不要覺得,這就是應得的,這就是你的人生,不是這樣的,只要我們活著,就還有改變的機會。

第三,用成年人的視角去看這件事,治癒你內在的“受傷小孩”。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一書中寫道: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位年幼且受傷的小孩。所有人在童年都經歷過困難,甚至是創傷。為了保護自己,防備將來再受痛苦,我們嘗試忘記從前的痛苦。每次觸及痛苦的經歷,我們都以為自己會無法忍受,因而將感受與記憶深深埋藏在潛意識內。幾十年來,我們可能因此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在的小孩。”

如果你用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過去的自己,就會很容易明白過去的自己出現了哪些問題,我們面對自己,都需要這種自我審視。

如果你是父母,看到這篇文章,也希望你能夠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

滴滴順風車女孩被害:那些曾被父母忽略傷害的留守兒童們,已長大

最後,如果你覺得對自己的情緒失去了控制,陷入黑暗中不能自拔,或者懷疑自己已經陷入了心理疾病,那麼一定要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不要讓自己一直停留在孤島上。

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案發酵到至今,相信很多人對兇手的態度已經趨於理性。相比謾罵和羞辱,我更願意相信,這首先是一場心理失控,而後才是一場謀殺犯罪,在心理學的角度上,那個“滴滴兇手”的過去和被殺害的女孩,一樣值得我們探討和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