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大會2018|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這樣談「創新」

儒商大会2018|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这样谈“创新”

齊魯網9月28日訊 葛均波被大眾最熟知的身份有兩個,一個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個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科主任。此外在醫學界他還擔任著多項職務。

比起工作上的各種身份,葛均波更在意自己是個山東人。他說,“雖然我現在工作重心在上海,但和山東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可謂心繫山東,情繫山東。”

9月28日-30日,儒商大會2018在濟南舉行。海內外1000多名嘉賓如約而至,共聚一堂,開創一場別開生面的齊魯盛會。

在9月28日下午舉行的嘉賓懇談會上,葛均波院士反覆提到了“創新”二字,認為醫療科技創新將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山東經濟再次騰飛。

鼓勵政策創新加速醫療創新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創新的最好時代。”2014年,CFDA發佈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從政策上鼓勵器械創新,並在審評環節專闢綠色通道,促進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儘早上市。在葛均波看來,而靈活務實的創新政策,不但可以深化並加速醫療創新,更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他舉例說,今年年初海南博鰲醫學創新研究院的成立,使之成為國內醫學創新的前沿陣地,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為當地企業提供了諸多發展機會。在經濟、區位、人才更具優勢的山東,如果能在包括生物醫藥在內的國家重點發展領域提供政策扶持,山東的經濟一定可以再次騰飛。

強化產學研合作觀念和投入

葛均波的研究方向是心血管專業,多年的工作經歷讓他得出“產學研其實是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的結論。他說,“以心血管支架為例,我率領我的團隊研製出EXCEL支架,這是世界首創可降解塗層的新型藥物洗脫支架。它的問世,是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和醫院合作的成果,也是產學研的成功案例。”

這項10多年前葛均波和山東的企業合作的成果,如今不僅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價格壟斷,每年為國民節約費用約12億元人民幣,還反出口俄羅斯、新加坡等10餘個國家,國內市場佔有率達25%。

在葛均波看來,如果有更多的山東企業積極走出山東,與省內外、海內外的包括山東籍專家在內的專家開展產學研合作,也一定能創造出更多產學研合作的成功案例。

由小到大構建創新生態圈

產學研需要多方合作,創新生態圈的建立也離不開合作。葛均波列舉了他見證的一系列國際和國內合作機構的成立:“我們和以色列Hadassah Center中心(以色列排名第一的醫療中心)合作成立了中以心血管創新合作組織;與美國斯坦福大學Biodesign創新中心合作,擬建立合作創新中心。在國內,我們成立了中國醫生創新俱樂部和中國醫學創新聯盟……”

這些國際和國內合作機構的建立,不僅引進了先進的理念、技術和產品,解決了醫學難題,更重要的是探索基於我國具體情況的創新合作轉化模式,在創新合作中發現社會醫學問題,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商機,更好地引導醫療科技發展,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

葛均波表示,復旦大學聯合青島大學、山東魯信集團等單位在青島中德生態園創建的“復旦心血管器械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便是一個充滿前景的平臺,在“補國家醫工結合短板,輻射青島甚至整個山東”的同時,一定能進一步推動家鄉醫療、教育、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