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舉全市之力建家門口國際醫院!「大手筆」投入怎麼花?

廣州街坊有福了!

9月25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高水平醫院建設方案(2019-2023年)》(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廣州市將舉全市之力把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一醫院”)打造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水平現代化研究型綜合醫院。

廣州市明確投入建設資金為廣州人打造家門口的國際醫院。這筆錢,如何用在刀刃上?27日,南方+記者專訪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曹傑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家门口国际医院!“大手笔”投入怎么花?

南方+:曹院長,“舉全市之力”來打造廣州街坊“家門口的國際醫院”。這樣的提法好像不多見。

曹傑:確實。我們得知這一消息感到非常鼓舞。《建設方案》提出,力爭在5年內,將市一醫院打造成“專科特色化、醫院數字化、服務人性化、環境生態化”的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水平現代化研究型綜合醫院。我認為在歷史底蘊、專科建設、人才梯隊、口碑聲譽、院校合作和戰略佈局等各個方面,市一醫院都已具備高水平醫院建設的現實基礎和條件。廣州提出舉全市之力打造市一醫院,我覺得是新的歷史機遇。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家门口国际医院!“大手笔”投入怎么花?

南方+:這個投入也是“大手筆”。

曹傑:是的。據我所知,廣州市政府近期密集地召開兩次常務會會議,其中都提到了如何支持市一醫院的發展。在7月30日的會議上,主要是討論總投資19.2億元的醫院整體擴建項目。在9月25日的會議上,也談到了要另外加大經費投入,助力醫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軟實力的提升。

具體來說,硬件的經費支持將用於建設新門診綜合樓、建築配套工程和室外工程等,這主要是醫院“硬件”的升級。這個項目投資方式為政府直接投資,全部由廣州市基本建設統籌資金安排。最近一次會議提出的新資金投入,將重點用於醫院學科建設、醫療技術創新發展、人才引進和培養、教學科研平臺建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就像醫院“軟件”的提升。這個經費不僅用於我們院本部,在人才培養上也輻射到我們南沙醫院、鶴洞院區。市政府給了我們很大支持。這筆經費將直接撥付至醫院基本戶,由醫院自主預算管理及使用。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家门口国际医院!“大手笔”投入怎么花?

南方+:醫院的整體改造具體有哪些變化?

曹傑:我們將建一個新門診大樓。舊的門診大樓於1992年投入使用,現在已經26年了。當時設定的日門診量為2000-3000人次,而現在平均門診量為9000人次。此外,我們醫院的“停車難”問題也比較突出,現在醫院只有600個停車位,醫院門口的車也常常堵著。擴建後,我們計劃設立四層停車場,加上目前已有的車位,屆時總車位數將達到1700個。

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門診大樓,未來計劃掛上“廣州市臨床重症救治中心”和“廣州消化疾病中心”的牌子。舊的體檢中心將擴大,消化中心的內鏡中心也計劃擴建至兩層半樓,面積翻幾番。門診大廳將改造成為智慧藥房,急診科也計劃開設10-15個過渡病房,專用於醫聯體轉診使用。

我們要打造“美麗醫院”,院內最老的磐松樓預計明年開始改造裝修,計劃年底裝修完;二號樓建設將於明年五六月完成;三號樓目前也在進行局部改造。靠市一大道內科大樓的架空層,也將於明年初全部改造完成。

南方+:廣州是華南的醫療高地,既有部屬醫院,也有省屬醫院。市一醫院是市屬醫院,雖然歷史悠久,似乎地位一直有些尷尬。

曹傑:對。在廣州,市屬醫院可謂在“夾心層”,上面有省部屬醫院,下面地市級、縣級醫院。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日子過得比縣級醫院還難。縣級醫院起碼是當地的“老大”,但廣州光是越秀區就有12家三甲醫院,我們可謂在夾縫中求生存,現在要“殺出一條血路”。

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學科建設方面缺乏高水平的研究平臺,也缺乏高精尖的醫療技術。儘管我們也有一些在廣東省叫得響的核心技術,但跟省部屬醫院比,還是缺少真正出類拔萃的學科和技術。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家门口国际医院!“大手笔”投入怎么花?

南方+:對醫院發展而言,最重要的是人才。市一醫院的人才儲備情況怎樣?

曹傑:這是我心中的一個結。我們醫院人才總量不足。我們既需要大量培養優秀人才,也需要引進高層次的醫療人才。此外,信息化水平是醫院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體現,但是我們目前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還做得不夠好。

我們充分地認識到這些差距,危機意識也促使我們奮力追趕。我們不但要與省部級醫院跟跑,還要並跑,有了高水平建設的支持,未來還要超跑。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家门口国际医院!“大手笔”投入怎么花?

出國研修的人才幾乎都回來了

南方+:要實現“跟跑”“超跑”,很不容易。市一醫院有底氣嗎?

曹傑:底氣還是有的。我當院長6年多了,從當院長開始,我就下了決心,就是市一醫院一定要走學院派的路子,不能只是個純粹的臨床醫院。一直以來,街坊們對我們“不離不棄”的支持,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病例,但是我們需要更好的人才團隊和科研平臺,才能厚積薄發。

其實,市一醫院是廣州市屬醫院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承擔社會責任最重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在承擔廣州市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和重大活動醫療保障、醫療扶貧等多項公益任務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也積累了很多經驗。此外我們還有很好的歷史文化傳承,明年就是我們120週年的院慶。在良好的醫院文化氛圍裡,我們領導班子團結,戰鬥力強,醫務人員也低調務實,默默奉獻。

在專科方面,我們的消化內科、老年病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還有普通外科、血液內科、骨科、呼吸內科等19個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還有像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數量上,我們醫院現在已經是

全國第二了。

醫院的發展需要人才,我們還開展了青年骨幹研修計劃,5年內已有70多個青年骨幹出國研修。我們將這個計劃稱為“助飛計劃”,以出國研修為主要手段,依託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項目、重點課題和高層次學術交流活動等,充分挖掘中青年骨幹人才的臨床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每年公派10到15名優秀骨幹出國研修2年以上。出國進修回來的醫生不但有國際化的視野,在國外還有很多的學術的密切聯繫,多好的資源。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家门口国际医院!“大手笔”投入怎么花?

南方+:送人才進修是“雙刃劍”。這麼多青年醫生出國研修,會擔心他們不回來嗎?

曹傑:哈哈,我從1992年就來到了市一醫院,一直有一個遺憾,就是沒有機會出國研修1-2年,全方位投入式地接觸國外最前沿的醫療技術。我對進修的醫生說,我不能讓你們也有這樣的遺憾。

這些出國進修的醫生都很爭氣。除了極個別因特殊情況沒回來,我們派出去研修的青年醫生都回來了。我們以事業留人,也以感情留人。在青年醫生研修的時候,逢年過節醫院都會發去問候的賀卡,如果他們家裡有需要幫助的地方,醫院也會幫助解決家庭的後顧之憂。這幾年,我們還提拔了6名出國進修回來的優秀青年人才,給他們更好的發展空間。

不僅如此,我們未來還計劃建立“科技人才發展基金”,用於年輕科技人才接受繼續教育、參加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重點課題和高層次學術交流活動等。希望通過設立專項資金,讓出國研修回來的青年人才能夠繼續相關課題研究。

南方+:我們留意到,光是引進人才,市一醫院也是動作不斷。這些引進的團隊,如今怎麼樣了?

曹傑:這也是我比較滿意的。對於高層次人才,我們建立了“領軍計劃”,引進了心臟大外科、器官移植、康復醫學、精神心理等四個優秀的團隊。

南方+:引進人才往往會面臨一個問題。原本在醫院的專家能否“擺得平”。

曹傑:哈哈,這就需要“藝術”了。所以,我們引進的不僅是個人,而是團隊。有了團隊,人才一來就能開展工作。而且,他們的確是出類拔萃,本來醫院的同事,不服不行。如果實在是無法配合的,我們也會綜合考慮,在醫院尋得更合適、更匹配的崗位。所以,我們引進的四個團隊,現在都發展得非常好。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家门口国际医院!“大手笔”投入怎么花?

南方+:市一醫院發展迎來了好時機。作為院長,您對醫院有什麼願景?

曹傑:我們的願景是,要力爭在5年內,將市一醫院打造成“專科特色化、醫院數字化、服務人性化、環境生態化”的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水平現代化研究型綜合醫院。我們曾經在上世紀50年代是廣州最知名的醫院,在東南亞國家也有較大的影響力。我們醫院上下現在也憋著一股勁兒,想重振往日的輝煌。

南方+:我們此次的目標十分強調“研究型”三個字。

曹傑:我們之前撰寫醫院“十三五”規劃的時候,是定位為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高水平現代化醫院。現在有了廣州市的全力支持,我們有勇氣也有底氣提高自己的目標,從“國內知名、省內一流”提升到“國際知名、國內一流”,還專門增加了“研究型”

醫院的定位。

“研究型”醫院就是要和其他高校附屬醫院看齊。2017年2月,市一醫院掛牌成為華南理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我們也要利用好這個科研平臺。我們還將引進30個左右研究員(PI)從事重點、重大項目研究,著力提高解決疑難複雜危重疾病的醫療技術水平能力和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提升廣州市居民看病就醫的獲得感。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家门口国际医院!“大手笔”投入怎么花?

南方+:要實現目標,市一醫院的發力點是哪些方面?

曹傑:“專科特色化、醫院數字化、服務人性化、環境生態化”既是我們的目標,也是下一步將要加大力度推進的方面。在專科方面,要加快特色品牌學科建設,努力建設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醫學中心和醫療中心,著力打造8個以疾病診治為中心的具有區域優勢的品牌專科技術群。同時依託高水平醫學院校,搭建全方位合作交流平臺。

數字化的醫院工程和給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其實是有相通的地方。在大約2000年的時候,我們醫院是廣東省信息化示範單位,但是後來在信息化方面卻慢慢落後了。在舉全市之力建設市一醫院這5年,我們會努力對臨床醫療信息系統整體升級改造,建立以電子病歷為中心,覆蓋各個診療環節的新一代門診、住院信息管理系統,並建立臨床大數據中心。屆時街坊們就醫體驗最大的改變,可能來源於醫院智慧平臺的搭建。我們要通過門診自助終端實現自助預約、掛號、繳費等功能,還要建設手機APP雲平臺,通過手機實現掛號、查報告、諮詢用藥、在線支付、藥物配送等,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家门口国际医院!“大手笔”投入怎么花?

【記者】曹斯 朱曉楓

【通訊員】魏星

【攝影】張梓望 實習生區健瀅

【校對】吳荊子

【作者】 曹斯;張梓望;朱曉楓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醫療~廣東健康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