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秦族,嬴姓,始祖伯益。伯益為黃帝五世孫(書上是這麼說的),傳為《山海經》最初的撰寫人,輔佐大禹治水,禹即位後成為其首席執政官。按照目前主流說法,秦族是

發源於中原以東(今山東)的華夏族裔(有滿族死忠粉藉此說秦、金、清一脈相承,這種混淆視聽的說法我們就當做樂子笑笑就行了),發祥於中原以西(今陝甘一帶)。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伯益 像

秦族從商朝開始鎮守西戎,為一方諸侯。《封神榜》裡,商紂王麾下名叫飛廉、惡來的大臣,就是秦族人,飛廉是惡來的父親,惡來是始皇嬴政的第35世祖;

在西周初年因族人參與“武庚叛亂”(武庚是商紂王的兒子,網絡動畫《武庚紀》瞭解一下),嬴氏部族被周公姬旦貶為庶民;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周公姬旦像

直到西周中後期穆王時,族裡出了一個叫“造父”的人,善於御馬,是周穆王的專職司機,幫助周穆王西遊約會西王母、平定東夷徐偃王叛亂(從黃帝時代起,東夷一直是一股強大且不穩定的勢力),有大功,被周穆王封到趙城(今山西省南部),此後,造父族就以趙為氏,成為趙國的始祖,這也是趙姓的由來;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造父駕車圖

約公元前900年,造父的侄孫“非子”因在陝甘一帶給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為“附庸”於秦地(今甘肅天水一帶),非子便以秦為氏,號為“秦贏”,成為秦國的開國君主(這就是秦國趙國王室本一家的由來,不過到了幾百年後的戰國時期,這種親戚關係就淡了),此後非子一族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對抗西戎,所以秦國戰鬥力強悍是有歷史基因的;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秦非子

公元前821年,西周宣王時,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封為“西陲大夫”,賜地犬丘(今甘肅隴南禮縣);

公元前770年,因擁護東周平王即位有功,秦國被封為東周“諸侯”。東周王室遷都洛陽,因此把老巢陝西岐山賜給了秦國,並約定秦國在西邊可以隨意拓展地盤(趕走、殺掉當地的戎人,可能是犬戎滅了西周給周王室帶來了心理陰影吧);

在這個約定的激勵下,至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開闢國土千餘里,始霸西戎,躋身春秋五霸之一!從秦非子至秦穆公,秦國多位國君死於與戎人的戰爭,就是這麼有血性!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秦穆公

直到戰國時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暴力加智慧,秦國脫胎換骨,此時秦國國都由雍城(今寶雞鳳翔,秦國在此建都300年)遷往咸陽;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命司馬錯攻滅巴、蜀;

秦昭襄王時期,派白起大大打擊了楚、魏、趙三國的有生力量,說直接點,殺了很多人;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始皇嬴政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十年間,嬴政在李斯、尉繚輔佐下,命王翦、王賁、李信、蒙武等將領,先後攻滅六國,統一華夏,建立秦朝,稱始皇帝。至此秦族達到了最輝煌的時刻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戰國時代後期局勢


關於秦朝的偉大,此文就不贅述了。之所以把秦族歷史說得這麼詳細,是想呈現出一種狀態:

一個出身並不高貴、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族群,能在跨度1500年弱肉強食的歷史長河裡屹立不倒,還能通過血肉拼殺建立起一個劃時代的統一帝國,是多麼的不容易!自從接受了商王下達的鎮守西戎的任務,秦族守護了商朝一生;西周時被貶,幾百年後又通過自身過硬的技能得到重用與認可,翻身重列諸侯;再後來成為五霸、七雄之一,最後統一華夏,秦族一直沒有停止過對生存和榮譽的追求!這是史詩級的故事!這1500年來,秦族見證了太多族群、國家的消亡,親身經歷了多次社會形態的劇烈轉變,最後自己順應歷史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中央集權、郡縣制,並深刻影響東亞大陸幾千年,不可謂不傳奇!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春秋時代世界局勢,西亞波斯帝國率先崛起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戰國時代世界局勢,壓力山大閃電擊敗波斯進入北印度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秦朝大一統時世界局勢,壓力山大帝國曇花一現分崩離析

我們說秦漢時期,中國進入鐵器時代,但實際上秦國是使用青銅武器統一六國的,相反,六國使用鐵製武器比秦國普遍得多!鐵製武器從戰國時代起,在六國軍隊中就開始使用了,但六國冶鐵工藝卻不怎麼好,而秦國卻掌握了當時青銅冶煉的最高技術水準,冶煉、模具工藝用得相當純熟,因此能短時間大批量生產精良的武器補充給前線,焉能不勝?雖然武器是青銅器,但實際上從戰國開始,農民從事生產的工具卻主要都是鐵器,這才是鐵器時代的意思。為何鐵器比青銅器應用廣泛呢?因為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鐵礦就是比錫礦銅礦多得多,且鐵的密度比銅的密度小,換言之,銅比鐵重,銅比鐵貴,銅比鐵脆,銅沒有鋼鐵硬!因此從西漢開始,隨著冶鐵工藝的進步,貴族遺老遺少被消滅殆盡,也沒幾個人拿青銅器來祭祀了,鐵器就完全取代了青銅器,直到現在我們農村的鋤具、犁具、鐮刀、斧頭也都是鐵器!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現在我國山地丘陵地區,耕田依然是牛拉犁頭

我們都聽過馬克思對社會階段的劃分,比如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這幾個階段是進階的,基本上遵循一個邏輯:隨著生產資料的積累,私有財產產生,進而私有制產生,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以此類推。以前課本上說我國夏商周是奴隸制社會,秦到清是封建社會,民國是資本主義社會,但我覺得這樣生搬硬套地劃分有所欠妥。雖說馬克思是偉人,但偉人在當時的條件下,也沒法對全世界的社會發展完全瞭解。準確地說,馬克思對社會形態的劃分,是適用於歐洲的,但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文明,比如華夏。要說夏朝商朝是奴隸社會,我覺得是對的,但周朝很明顯是封建制,那麼多諸侯國在那擺著呢。所謂封建,封邦建國之意,不正是周朝的制度嗎?而到了秦朝,我們華夏就進入了中央集權制了,而這一制度,貌似在歐洲沒有,因此馬偉人並沒有總結到。西歐從羅馬帝國崩潰後,就一直在封建制裡掙扎了千年,也就是“中世紀

”,直到我們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傳入促進其文藝復興、大航海,歐洲才靠血腥掠奪積累了生產資料邁入了資本主義。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中世紀時,歐洲的十字軍東征,如喪屍一般

一般來講,每當社會形態處於變革的時候,就是社會大動盪的時候,中國的秦漢、隋唐、清末民國,歐洲的羅馬帝國崩潰、大航海、一戰二戰無不如此。此時,

社會上充滿了很多應力需要釋放,必須釋放完了重新洗牌才會迴歸穩定。秦朝,上承封建制,下啟中央集權制,如此劇烈的變化,加上沒有處理好內部矛盾,只能在輝煌的頂端猝然倒塌,歷經兩帝一王(始皇,二世,王子嬰),國祚14年。

秦朝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秦國是用武力統一了六國,但並沒有對六國貴族斬草除根,而是把部分貴族遷到關中一帶居住,方便看管。我們都知道,暴力能消滅肉體,但並不能摧毀精神,在人心這一點,六國遺民對秦國是仇恨的,時機一到,六國貴族就能重掀風浪。當然,他們想的自然是恢復往日榮光,畢竟現在的境地哪裡比得上稱王稱霸風光。但很明顯,這個時代已經變了,再也沒有能容納這些貴族生存的現實土壤了。歷史是不斷前進的,前進了就無法倒退,如果能倒退,那就是沒有真正前進,還有問題沒解決,應力還沒消除完。項羽分封諸王,導致諸王互相攻伐,都想做老大;清末的時候張勳復辟、袁世凱稱帝,無不遭到各界的口誅筆伐。一句話,經過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洗禮,天下一統就是人心!

對於當時農民的心理,那也是微妙的。打了幾百年仗,受苦最大的就是農民,現在貴族都被始皇消滅了,那麼我們農民是否可以翻身把歌唱呢?新來的郡守縣官也不咋地嘛,還沒有之前的侯伯對我們好呢?大部分農民對於被誰統治是麻木的,因為農民不過是想過自己的小日子罷了。但始皇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等政策,這些政策肯定與之前六國的政策是有差別的,加上基層官吏對政策實施得簡單粗暴,會導致很多人的不適應,胡亥在趙高的忽悠下,也確實幹了不少扎民心的事,讓百姓心裡不痛快!加上長城、阿房宮、驪山墓等大工程的加持,終於有位叫陳勝的人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就在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建立僅12年後,爆發了!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起義時現場腦補圖

當然,農民起義,哪有那麼容易成功?一群沒讀過書的農民(那時的農民確實沒條件讀書,跟現在有農村戶口的農民不一樣),知道怎麼建立行政機關麼?知道怎麼出施政綱領麼?知道如何實施戰略戰術麼?從後來的事態發展軌跡來看,陳勝吳廣的起義確實被六國遺貴利用了。話說回來,其實陳勝吳廣並不是農民,而是小軍吏。中國歷史上就沒有純粹的農民領導的起義,都挾裹了很多私貨的。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趙高劇照

當陳勝吳廣在那兒蹦躂的時候,六國遺貴趁機借勢重出江湖,什麼韓王、魏王、趙王、齊王、楚王都出來了,都回到了自己以前的地盤,招攬人才,準備再造乾坤。同時,一位比嬴政小3歲的傳奇人物——秦朝基層不入流的小吏——後來中國帝王中的頂級權謀家劉季也斬白蛇起義了——響應陳勝吳廣的號召。總之,事情鬧大了,秦二世和趙高都收拾不了這個局面。這裡說一下趙高,關於趙高,大家一般都認為他是閹人,因為書上說他是宦官,電視裡也把他塑造成太監形象,但這個不一定準確。趙高是嬴姓趙氏,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一般來講這種身份的人是不會被閹割的,並且秦朝之時宦官是一個官名,管理宮廷奴僕的,西漢以前宦官並不都是閹人,東漢以後才規定宦官全部用閹人,因此趙高不一定是閹人。但關於趙高為何把秦朝往絕路上整,我確實沒想通,無論他是不是閹人,這樣做都毫無邏輯可言。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陳道明版劉邦劇照

劉季,也就是劉邦,後來拉著隊伍投靠了楚懷王,在懷王忽悠下一路向西進軍秦都咸陽。高層本來想讓劉邦當炮灰,結果在張良、蕭何、酈食其、樊噲等人的輔佐下,劉邦卻成功打入關中平原,駐軍霸上(霸上,在今西安市東,如今的名字叫白鹿原),而項羽此時還在破釜沉舟抵抗秦軍主力。項羽不服劉邦先入關中,趕來設鴻門宴欲除掉劉邦,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劉邦認慫。項羽在范增的籌劃下分封諸侯,為了制衡各路諸侯同時想讓大家自相殘殺後來個黃雀在後,范增對各路諸侯的封地做了精細的安排,劉邦被壓制到秦嶺以南的巴蜀,都漢中,號漢王。然在蕭何運作下,時年51歲的老江湖劉邦26歲的小青年韓信為大將軍暗度陳倉、還定三秦、經略華北最終十面埋伏擊敗項羽完成逆襲。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項羽的西楚王朝局勢


從公元前206年沛公劉邦進入關中駐軍霸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的那一刻起,到公元前202年劉邦以漢王的身份擊敗殺死項羽建立西漢王朝止,這4年,就是一個群雄逐鹿消耗應力的歷史插曲。這4年,歷史上稱之為西楚王朝,建立者項羽。劉邦是布衣,項羽是姬姓貴族,經過這4年,各國遺貴均被消滅殆盡,一介布衣劉邦建立了一個嶄新的恢宏大氣的王朝——,史稱西漢。從此天子無德人人皆可奮起取而代之,任何階層皆可翻身。至於為什麼上天選中了劉邦這個“老流氓”,只能說“沛公殆天授也”。畢竟,底層身份,之前毫無政治軍事名望根基,在48歲高齡捲入起義洪流,用時7年統一華夏的傳奇,沒人能夠複製。

劉邦的漢朝,承接發揚了秦朝創造的新社會形態,順應了社會發展需要!

中華脈絡之8、鐵器時代:秦族橫跨15個世紀的史詩奮鬥與天下歸漢

西漢王朝鼎盛時的世界局勢

我總覺得中國人的革命性是很徹底的,每個歷史階段都涇渭分明。社會不需要貴族了,所有貴族都被消滅換作平民當天子;社會不需要門閥士族了,科舉制讓寒門強勢崛起;社會不需要皇帝了,於是連皇室都毫不保留。反觀歐洲、東南亞、日本現存的各大皇室,卻時不時都還在新聞頭條、國際事務上刷著存在感。所以,文明的先進性,不是那麼簡單就能下定論的,一切讓時間來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