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其俗在骨的沈尹默是如何成爲一代大家的?

書壇上有一個典故很是聞名,講的是沈尹默在年輕的時候被陳獨秀當面批評說:你的字俗,其俗在骨!初讀時覺得可能是以訛傳訛,雖說民國書生的風骨堪比魏晉,應該也不至於如此鋒芒畢露,當面戳人家脊樑骨。後來讀到沈老那本《學書有法》,書中沈竟然親自證實這件事。

曾經其俗在骨的沈尹默是如何成為一代大家的?

沈尹默書法作品

沈老坦言:初聞實在有些刺耳,續而細想,這話也是很有道理的。沈老自述,其學書,初承黃自元,好用長峰羊毫,又不懸腕,寫字拖沓,很不受看,陳先生所言皆是藥石之言,很是感激。於是立志改正積習,以方尺大小的毛邊紙,選臨漢碑,執筆時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肘腕並起,在臨漢碑之餘,從米元章上溯右軍父子諸帖得到很多好處,之後用功唐碑,終成大家。

曾經其俗在骨的沈尹默是如何成為一代大家的?

沈尹默書法作品

總結起來,沈老去俗之法無非三點,其一,以碑之雄渾古拙,端莊勁挺,正帖之柔美飄逸,妍媚瀟灑。,碑帖結合,以近中庸之道,其二,改正寫字的姿勢,懸腕,懸肘。其三,聞過必改,這裡要說陳獨秀目光如炬,一語中的,直陳其字之弊在於俗,初衷是讓人提高。如果是現在的槓精,上來就是一句,你壓根就不是寫字的料,那就不能愉快的玩耍了。這裡還要說沈老沉穩大度,能認清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難怪菜根譚有言: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可惜現在的人們很多都走向了兩個極端,要麼是心懷惡意的謾罵嘲諷,要麼是互相利用的恭維吹捧。

曾經其俗在骨的沈尹默是如何成為一代大家的?

沈尹默書法作品

最後再來一段番外:

多年之後,沈老的書法已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陳獨秀在認可的同時,仍有所保留,他曾在給臺靜農的信中說:“尹默字素來工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無字,視三十年前無大異也。存世二王字,獻之數種近真,羲之字多為米南宮臨本,神韻猶在歐褚所臨蘭亭之下,即刻意學之,字品終在唐賢以下也。” 這又要歸根到碑帖之爭以及真偽鑑辨上來,以免再起口舌之爭就此作罷。

曾經其俗在骨的沈尹默是如何成為一代大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