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一個中國人,那你知道『中國』一詞是怎麼來的嗎?

大家好,歡迎來到傳統文化課。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中國人,但是你們知道‘中國’一詞是從何而來嗎?今天小編為大家科普一下。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中,《大雅·民勞》 ‘惠此中國’。但是《詩經》中所說中國並不是指國家,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經典中,中國一詞被廣泛指代為國家。例如《孟子·滕文公上》說: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在《莊子·田子方》中也說道: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由此可見,古代所指的中國即後來的中原地區,大概包括當今的黃河中下游河南大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南部。

身為一箇中國人,那你知道‘中國’一詞是怎麼來的嗎?

而在周朝以後,中國一詞才被頻繁使用。但不同時期所指代的範圍各不相同。例如《禮記·王制》中說道: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安!這裡的中國是相對蠻、夷、戎、狄來比較使用的。在《公羊傳·成公十五年》中說道:《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夏商是華夏民族形成的時期,華夏族、漢族多在黃河南北建都,並不斷擴大活動範圍,因而稱黃河中下游為中國,與中土、中華、中州、中原等詞含義相同。

身為一箇中國人,那你知道‘中國’一詞是怎麼來的嗎?

事實上,我國古代中國更像個形容詞,不是專有名詞。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直到辛亥革命後,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簡稱中國,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其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政治名詞。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仍然簡稱中國。

身為一箇中國人,那你知道‘中國’一詞是怎麼來的嗎?

我們身為中國人,就應該瞭解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而不是隻顧著娛樂、追星,幹一些沒有營養的事情。你們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