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面臨著瀕臨失傳危機的傳統檀雕技藝

“渾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這是孟浩然《涼州詞》中的詩句,可以看出,紫檀木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紫檀木雕刻陳設品和傢俱,到明清才形成規模,主要集中在廣州及蘇州、北京等地,尤以北京“貢作”最為尊貴。

據行業人士介紹,傳統的檀雕技藝,其實包括了紫檀木、黃花梨木及烏木等多種硬木的雕刻技藝,歷史悠久,風格純樸,雕刻手法多樣,融合了線雕、淺浮雕、深浮雕、平雕、圓雕、毛雕、透雕等各種技法。紫檀雕刻以木為錦,以刀代筆,雕刻題材廣泛,以山水、花卉、鳥獸、博古為主,構圖繁茂飽滿,刀法剛健豪放,畫面深邃幽遠,追求畫意,每個圖案都蘊含著美好願望。與檀雕技藝密不可分的是它精密巧妙的榫卯結構,不用一根釘,榫卯插合,密不可分。扣合之嚴密,間不容髮,這是現代工藝所無法企及的。每件檀雕藝術品都要經過木材的烘乾、開料、組裝、手工砸膘、雕刻、清地、打磨、打蠟等十幾道工序方可製作完成。一件檀雕藝術品的製作,少則一年,多則得耗用數年的時間。

今面臨著瀕臨失傳危機的傳統檀雕技藝

檀雕技藝複雜精妙、典雅絕倫,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精華,然而,如今卻面臨著瀕臨失傳的危機!國務院也將“紫檀雕刻”技藝列入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作為中國傳統工藝,木雕藝術一直就伴隨著傢俱藝術共同成長,至明末清初,木雕藝術在中國傳統傢俱中的運用,也達到了頂峰,成為了中國傢俱最重要的裝飾手法,這一傳統,一直沿用至今。

今面臨著瀕臨失傳危機的傳統檀雕技藝

在科技不斷髮展,人類文明飛速前進的今天,很多傳統技藝因為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逐漸減小,而被人們所忽視、遺忘,落寞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其實,這些珍貴的傳統技藝非常值得我們重視。試問,一棵沒有根的樹如何能茁壯成長呢?傳統文化就是我們的根,所以我們應竭力保護、傳承傳統文化與技藝,讓它們在新的時代裡煥發生機,展現出更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