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龍母村第一書記實錄(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丹东龙母村第一书记实录(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龍母村的故事(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作者 毛平

丹東市的汛期總算過去了,謝天謝地,有驚無險,各級政府和群眾,都長舒了一口氣。其實,龍母村不必太擔心,我們村的海拔,高於市區幾十米,屬於半丘陵地帶,整個丹東市淹了,龍母村也能望洋興嘆!

幾場大暴雨期間,村委會全體成員,都徹夜值班。我望著瓢潑大雨,闇誦老子的名言:“驟雨不終朝,飄風不過夜。”意思是大風大雨都不會長久。防汛期間,參與了兩起搶險事件,總的感覺:

自做自受!

一天夜裡10點半,接到村民的求助電話,紀村長和我開車前去救援。這是一戶居住在山半腰的村民,村裡新修的水泥路呈45度坡度路過他家大門,路兩邊是很深的排水溝,村民在排水溝裡下了十幾米的水泥管,埋上,再鋪上水泥路伸到院裡,但是,這十幾米的水泥管,

竟然50公分直徑。

平時小雨沒事兒,碰上大雨,山水呼嘯而下,50公分管,根本應付不了,於是,山水漫上路面,我們是淌著過膝深的急水上去的,如果雨再大些、再長時間些,到過腰深的水,紀村長和我,基本上就有去無回了。即使這樣,如果明早山水還這樣,10餘歲的孩子上學,就很危險,會被衝滾下山坡。

我倆站在水中,面面相噓,無能為力。與洪水相比,我更心疼那些新鋪的水泥路,如果這家人,不把50公分管換成100公分的話,不出三年,山水連泡帶衝,這幾十米的道路,將會稀碎稀碎的,幾萬塊錢,打水漂了。

這要趕在“文革”時,典型的階級敵人搞破壞,現行反革命。

第二次,一家企業在大河邊,高出旁邊農田近一米,農田積水,農戶告到村委會,這回,程村長、紀村長和我,浩浩蕩蕩開車過去,看一眼,就夠性了,

又是50公分水泥管!

怎麼辦?扒開,重新下管!為什麼農民鍾情50公分管?

便宜唄!這是一種僥倖心理,畢竟一年之中,下大雨的次數不多,幾年才會碰到一次大汛,但這不是賭博,只要下水道不暢,必堵無疑,時間早晚而已。

那些在洞庭湖、鄱陽湖畔圍垸造田的人,都是這種僥倖心理。

新中國建立後,大興水利建設,水患大大減少了,但是,國家只關注大型水利建設,疏於細節的管理。拿龍母村為例,1000餘家農戶,村委會成員只有7人,誰家蓋房子、鋪院子,排水設施如何?根本監管不過來,而且,

我們沒有執法權!

即使看到了村民把50公分管下去,干涉時,村民一句話就會把我們頂回來:

“買不起100公分管,村裡給拿錢嗎?”

水利方面的管理,我覺得應該向林業、消防、鐵路學習,他們有執法權。龍母一戶村民,不經林業局同意,私自伐木,面臨著50萬元的罰款!絕對不會再有下一次的,鄰居們看在眼裡,也不會有第一次的。

各級政府,包括村委會,都有大量的事務性的工作,對於偶爾汛期,必然疏忽,而且,他們也不專業。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給水利部門執法權,

讓專業的人,去幹專業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