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軍服上的「兵」與「勇」有何不同?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

大家在看清朝電視劇或電影時,不知注意過沒有,清朝士兵所穿的軍服上有的是一個“兵”字,有的是一個“勇”字。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清朝士兵軍服上的“兵”與“勇”有何不同?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

事實上,裡面可大有學問。在清朝的時候,大致有兩大兵種:八旗兵和漢兵。八旗兵我們都知道,是當年滿清入關前就統帥的隊伍,漢兵則是清朝統治中原之後,士兵數量完全不夠守衛疆土,於是就從漢人所募集成的武裝力量,也就所謂的綠營兵。不過,八旗兵的地位是較高的,像守衛皇宮、軍事要塞,大都是由八旗兵所轄制的。總之呢,這兩種兵士都是朝廷的正規“兵”,兵皆世業,兵士享受朝廷的糧餉。

清朝士兵軍服上的“兵”與“勇”有何不同?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

但都知道旗人自恃地位高,向來喜歡養尊處優,平時疏於訓練,且軍紀渙散。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軍隊,怎會有什麼戰鬥力。因此,自入關以來,旗兵的戰鬥力那可是一路下滑,而且內部腐化嚴重。自從乾隆年間,派他們去剿滅白蓮教的時候就已經完全不行,到了讓他們打壓太平天國就更不用提了。如此一來,光靠綠營兵完全不夠,這時候朝廷就很頭疼,後來就開始在地方上募集鄉勇。但是他們又不屬於國家體制的兵,得分開來,於是就有我們所看到的勇字兵。因為地方上,招募的士兵叫做鄉勇,於是就是勇字。

清朝士兵軍服上的“兵”與“勇”有何不同?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

那麼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嗎?

這樣說吧,兵字兵是正規軍,是國家體制兵,是吃公糧的。而勇字兵是民兵,國家體制外的,是沒有工資拿的,而且他們還是臨時出現的一種兵種,戰爭結束後,他們就要離開軍隊,做回農民。

清朝士兵軍服上的“兵”與“勇”有何不同?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

待遇上,士兵都是軍中武將的寶貝,是捨不得的,勇字兵不是自家的兵,可以隨便使用,也就是當時典型的炮灰,死多少,也不會被朝廷怪罪的。

從這些資料來看,這勇字兵與兵字兵的差距就躍然紙上了,天差地別,完全沒有可比性。勇字兵也不是我們所認為的精兵,只是民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