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賺了指數卻沒賺到錢?原因在這裡!

經常有很多朋友都是看到大盤漲個不停,結果發現手上股票卻漲幅很小、甚至下跌。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大盤指數是由一定的股票加權算出來的,指數漲了不代表所有股票都漲了。假如一個權重很高的股票漲得厲害,這樣也會帶高指數的。而其他的小股票就算跌指數還是漲的。

例如,銀行等權重股上漲,導致大盤往上漲,但事實上,其他板塊卻都在調整。這就是有時候賺指數不賺錢的原因。

下方是一個真實的事例:

“我是滿倉踏空啊”。經常看到股民這樣叫苦。大盤指數漲了,而他持有的股卻都是綠的。多數股民手中個股雖然有漲,但漲幅微小,沒有超過大盤。統計顯示,某日,A股市場僅僅313只個股漲超3.11%,其餘有2260多隻個股跑輸大盤。這意味著多數股民是賺了指數沒賺到錢。另一部分股民則在後悔賣出了股票,“以為要調整,把XXXX賣了,結果今天漲停”。這樣的股民也不在少數。

部分新進場的股民則苦惱找不到買入機會。李先生不停地問,“現在買什麼股好,請高手推薦一隻。”一直到下午,他還“沒敢進,看著太高了”。

經常賺了指數卻沒賺到錢?原因在這裡!

其實上方這個事例中,很多人是因為指數上漲感到鬱悶,而且覺得指數太高不敢進。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應對策略是什麼呢?

1.認識指數上漲是由哪些板塊推動?是銀行類股還是一些概念股?如果是銀行股,就注意,往往銀行股等權重板塊推動大盤上漲,往往背後存在著國家隊的力量,這個時候就需要了解當下大盤所處的位置,瞭解國家隊的意圖。

有時候國家隊加倉銀行板塊的目的是救市,有的時候是為了引導股市產生關鍵信號。

例如大盤在銀行等板塊的帶動下突破了前高,這個時候後市將會出現二八分化的現象,各個題材板塊會輪番發力領漲,使得後市股市呈現震盪走勢或者是小幅延續上攻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可以尋找市場上的潛伏性熱點,逢調整在支撐位附近狙擊優質股,做好短線投資。

如果是某一隻或兩三個概念板塊推動大盤上漲,那麼就要及時跟進這類概念股進行逢調整追擊,因為往往推動大盤上漲的概念板塊通常非常強勢,尤其是龍頭股有可能會走妖,其中的龍頭股可以進行輕倉追擊,如果想重倉則可以對潛力黑馬股進行逢調整關注。

2.關注當時的消息面,尤其是政策面。這些政策面往往會產生一些短線機會。

這麼說起來,可能很多朋友都意識到了,真正炒股是看概念板塊的,這個時候,大盤就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局面了,到底看大盤有沒有用呢?

大盤的用處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看大盤成交量,成交量是反映市場是否活躍。活躍與否決定了短線操作是否可行。

二看K線走勢,判斷當前位置處於什麼環境。判斷大盤所處的位置,有利於倉位管理,大盤在高位,儘量輕倉快進快出;大盤低位適合逢調整分批抄底;大盤處於上漲通道之中則可以抓熱點順勢操作。

三看熱點板塊,漲跌停個數,判斷市場風向。大盤當日走勢結合漲停板數量可以判斷當日機構的參與度。漲停板越多,意味著機構都在大膽買入搶籌,市場具備良好的投資氛圍,機會多多。跌停板越多,則意味著市場存在一些風險,倉位不宜太重,賺了錢最好及時獲利調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