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牛,聯掛仙水大廳!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在仙遊,“聯掛仙水大廳”這句話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對聯,能夠掛在“仙水大廳”,那是絕對的牛B,足以說明你的文采和風雅是多麼的出類拔萃,是很值得炫耀的光彩。這個典故的本意是“很有成就感”的意思。為了尋覓這句名言的源頭誕生處,2018年9月21日,仙遊作協部分會員在王斌主席的率領下,赴榜頭鎮進行文學採風。我們得以再次邁進傳說中的仙水大廳,透過五百多年的歷史時空,步入一條綿長的文化隧道,聆聽風吹樹葉的聲音,細品那古香古色的窗戶、長著青苔的瓦片,領悟那時光的留痕,穿越五百多年曆史的華美與滄桑……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要了解“聯掛仙水大廳”這個富有文化積澱的典故,先得從“仙遊”的地名聊起。“仙遊”源於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傳說:西漢時期,安徽蘆江有一個叫何任俠的人生了九個兒子,但除了老大額中間有一隻眼睛外,其餘八人全是瞎子。某日九兄弟得知父親和劉安密謀造反的消息後,便苦苦勸止父親別以卵擊石,及時懸崖勒馬,奈何其父不聽。九兄弟只好連夜出逃,取道福州九仙山(今于山)、福清石所山(今石竹山)一直南下。他們走啊走,在木蘭溪上游(今榜頭境內)路旁的一條小溪邊駐足小憇。他們聽見水聲淙淙,頓時神清氣爽,不覺掬起清涼的溪水洗臉,不料,這一洗,九個兄弟的眼睛同時亮了起來(後人就把這條溪命名“仙水”,久而久之,溪旁的周圍地方就叫“仙水村”)。兄弟們頓覺滌盪心胸,塵世的浮華與喧囂剎那間遠遁。乍見光明的他們,看到一座高山聳入雲霄。半山腰雲霧繚繞,好一幅夢幻般的畫卷。雲霧在山腰中湧動,山峰在雲霧中潛行,好一個虛幻無常,飄飄欲仙的感覺,那或許就是人們理想中憧憬的仙界,是人們遠離戰亂所追求的夢境吧。九兄弟看呆了,就興高采烈地沿著山嶺(因何氏九兄弟登過,後人命名何嶺)爬上一座森林密佈的高山,來到一個下瀉九級瀑布的天湖,他們選中這風景如畫,宛若仙境的地方採藥煉丹,怡然自樂。有一天,九條大鯉魚從湖水中跳了出來,煉丹的九兄弟就分別騎上魚背,在彩雲繚繞中冉冉昇天,成為神仙。這湖,就稱之為九鯉湖。

美麗的地名出自美麗的傳說,到了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就連原先的縣名“清源”,也因“何氏九仙”遊過,被改為“仙遊”。這一改,一直沿用至今。也許,正因為這裡是神仙們遊歷過、眷戀過的仙境,自古以來,山水清奇,物產豐饒,文風鼎盛,英才輩出。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到了明朝年間,“何氏九仙”用溪水洗過眼睛的仙水村,出了一個名叫陳昇的朝廷命官。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陳昇祠堂

陳昇,字景順,是宋左僕射陳靖之後裔,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以廷試第十一名得第進士,後授官行人司司正。某年,陳昇母親七十大壽,文武百官、社會名流紛紛撰聯慶賀。宰相商輅也親自執筆,撰寫一幅楹聯祝賀。聯曰:“皇華羨穎水名家百葉箕裘充祖德;僕射開龜城世裔一堂和煦樂春光”。此聯連同賀禮一併送到仙水村時,正值歲末臘月廿五日。朝中官員和沿途省、府、縣官員聞訊也紛紛前來祝壽,相傳計收楹聯118對。陳昇把宰相商輅的楹聯掛在正廳中柱上,其它楹聯按官銜、輩次懸掛,全府都掛遍了,只能掛上96對,凡能被掛上的,都感到榮幸。從此之後,仙水陳家定每年農曆十二月廿十五日為撰寫楹聯活動日。這天,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大廳上撰聯、書寫、吟詠者濟濟一堂。而每年選貼上柱子的楹聯只有九對(正廳四對,中廳四對,大門一對),因此凡被選貼而“聯掛仙水大廳”者,代表了文人的驕傲和榮譽。他們的文彩絕對牛B,鹹感榮耀,故有“聯掛仙水大廳”之美談。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大門門楣上,高懸著明英宗御筆“雙桂聯芳”匾額

仙水大廳,是陳昇於明正統年間所建。據傳,陳昇為官後,返鄉省親時,其母在閒談中,提出要跟他到京城去看看皇官是什麼樣子。陳昇擔心京城路途遙遠,老人家受不了顛簸。便決定仿照金鑾殿樣子,在家鄉蓋一座大宅院讓母親居住,既能免除對其母跋涉的擔憂,又了卻了母親一睹皇宮的心願,這便有了仙水大廳的問世。仙水大廳的構式具有宮闕建築的特點:“九曲”,“杆橫”,“假墀”,“鰲矛出超”,“上馬臺,下馬墊”。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群,佈局嚴謹,排列有序。依龜山山勢建築成三幢並排的“九間張”大屋,計有七進十廳九個天井。除格局、造型、結構獨特外,在裝飾上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第一進是府門,第二進是小院,兩側花臺拱護。第三進南面為照牆,講究的是層次感;磚埕居中,給人寬敞的韻致;西側有座門閣樓,平添威嚴的感覺;左右兩間為護介將軍樓,由懸山頂抬梁穿鬥結構,並列式空間佈列,略顯清冷嚴峻的質感。第四進是大院,也是大磚埕居中,軸心處樹著一對旗杆。由磚埕往上走,是一個用條石鑲成八卦形的臺,叫祭臺。東邊一口八米深的水井。在古代井是家鄉的象徵,故有“背井離鄉”之說,這口古井正是歷史的重要見證之一。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由祭臺步上石階,就是大廳正門。大廳正門外兩側的橫牆對稱,這就是“鰲矛出超”。門壇中是大門,左右還設有兩個小門。大門左右一對石馬栩栩如生,門楣上掛著明英宗御筆“雙桂聯芳”的匾額。這是第一廳。由第一廳通到第二廳,中間隔個兩丈四尺見方的天井,天井中間用條石鋪成髮梳形石路。第一廳從總體結構來說,算是第五進,第二廳通向第三廳,又有一個兩丈四尺見方用條石鋪成的天井,第三大廳是正廳,長四丈四尺,寬兩丈六尺二寸,中柱高二丈四尺,屬第六進。正廳前正中通向天井處有個報事跪進的“假墀”,各廳兩側有寬闊的甬道、迴廊和連幢的廂房,都是單層歇山頂的土木結構,用材粗大,桁、椽、橫樑都很氣派。正廳後面還有一幢三座並排的後廳,屬第七進。屋脊飛簷的華麗外飾,磚石門牆、樓房前後的花圃,以及風韻猶存的胭脂磚,依稀凸顯主人當年的威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一儒家思想植根於封建士子腦海中,他們通達時則榮華顯赫,建碑立坊,光宗耀祖;失寵時則隱居山林,修樓築閣,蟄伏庭院。仙水大廳不愧是一幅寂靜的山水田園畫,仙遊的民間工藝和鄉土文化在這幅畫裡得到充分發揮,凸現出鮮明的仙遊地方特色。她呈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大廳造型外在的形式美,留給我們更多的是不可複製的歷史印跡、傳承變遷和文化積澱。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忠國家劾官場三封奏表;孝父母建大廳一代盛名”。透過五百多年的時空,“聯掛仙水大廳”已成舊事,而收穫成就感依舊是我們生活中的動力源!一片山水孕育一種文化,一方水土滋養一批生靈。聞名遐邇的仙水大廳蘊涵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精神寶藏。“聯掛仙水大廳”書寫著一段輝煌的歷史、裝滿滿廳動人的故事。徜徉其中,彷彿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古老、拙樸、凝重、蒼勁的仙水大廳,坦然承載著歷史的淵藪與歲月的風塵,在固守著一份遠離塵囂的寧靜。仙水大廳承載太多的輝煌,走進其間,就是翻開一段段歷史,得到山水之靈氣薰陶,演繹地靈人傑的故事,悠遠而沉靜;品味一幅幅名人對聯,猶如砂中淘金,在品味著一首歷史詩,雋永而深邃!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遺憾的是,仙水大廳保護工作困境重重,現狀令人擔憂。如第一進府門前大池已被蠶食,僅剩下一半;第三進護介將軍樓為新平屋替代,現只存門臺和石階;第七進已基本是新房,舊跡難覓。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村莊治理要突出鄉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也特別強調;“要把保護優秀的鄉土建築等文化遺產作為城鎮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的這些明確要求,為做好鄉土建築保護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仙水大廳真實記錄了明代建築風貌、優秀建築藝術和原始空間形態,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利用價值。對其進行搶救保護,使之成為寶貴的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已是當務之急。

真牛,联挂仙水大厅!

作者簡介:何清平 ,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楓亭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獲“第二屆全球媽祖文化徵文”三等獎、莆田市優秀新聞作品(報刊部分)一等獎,作品散見於電視臺、人民網、鳳凰網及各級各類報刊,著有《登峰拏雲》。

e n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