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樂平現代醫療技術先河的「第一把刀」周志鴻

樂平鄉賢·醫界明星之九

開創樂平現代醫療技術先河的“第一把刀”周志鴻​​


開創樂平現代醫療技術先河的“第一把刀”周志鴻

周志鴻1910~2002),字瑞鵬,號俊卿,出生於江西省于都縣農民家庭。幼讀私塾,1933年考入江西省立醫科學校外科班學習。1938年畢業,正遇抗日戰爭,被徵調至國民政府軍政部137後方醫院任少校軍醫,為抗日受傷將士服務。1939年調任景德鎮第八防疫醫院任醫師,景德鎮被日寇轟炸後,被調往皖南抗日前線巡迴醫療。1941年周志鴻輾轉回到贛州,任江西醫科學校附屬醫院醫師,1945年贛州被日寇侵佔,校方要求醫職員工自動疏散,周志鴻回于都老家率家小北上,原擬到景德鎮開業行醫,抵樂平時受到在樂親友、同學的大力援助和挽留,1946年便在樂平開業行醫,取名“志華醫院”。當時的樂平除少數中醫以外,便是遊醫和土郎中,群眾尚未見過西醫治病,周志鴻運用所學西醫外科技術和現代儀器聽診斷病,主刀首創外科和婦產科系列手術,如闌尾切除術、良性腫瘤摘除術、氣管切開術、截肢術、剖腹產等,

被譽為樂平醫務界“第一把刀”,使樂平醫學界耳目一新。時人皆稱:周志鴻開創了樂平現代醫療技術的先河

樂平獲得解放後,周志鴻積極響應號召,帶頭把縣城個體行醫人員組織起來,成立樂平縣醫務工作者協會,他被推選為協會主席,為組建樂平縣人民衛生院(樂平市人民醫院的前身)奠定了基礎。1951年,周志鴻正式任命為樂平縣人民衛生院院長,他殫精竭慮,全身心投入衛生院的組建、創辦,使樂平醫療事業得到迅速發展。

1967年周志鴻卸去院長之職時,醫院醫務人員已由建院時的9名增至300人,病床由1957年的50多張增加到250多張,並有多種先進的醫療設備,被江西省定為10個重點建設醫院,上饒地區“六好醫院”第一名,江西醫學院教學醫院。

周志鴻1953年被省政府任命為樂平縣人民政府委員,從1955年10月開始,歷任樂平縣人民政協1~5屆副主席,第六屆政協常委,第七屆政協委員。195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被聘為江西省醫學科學院特邀研究員。“文化大革命”期間,周志鴻被打成“反動技術權威”,蒙冤受屈,長期下放勞動。當時他雖已年逾花甲,猶不避寒暑,身背藥箱,走村串戶,不論患者貧富貴賤,一視同仁,悉心診治,救死扶傷,一如既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周志鴻1980年得以平反昭雪。古稀之年的他心情豁達,仍積極參與人民政協參政議政,開展醫療衛生諮詢服務,還為許多患者解除病痛疾苦,廣受樂平人民的讚譽。

(尚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