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介紹 蘆雁花錢

中國錢幣博物館藏有一枚“蘆雁生肖”清代花錢(見《中國錢幣博物館藏品選》中108頁第173圖),此花錢圓穿,直徑59mm,重44.2g。此錢圖案很有特色,錢幣面二雁、一蓮、兩叢蘆葦,蘆雁銜蓮寓意取路路清廉或者一路連科之意;背十二生肖,順序分內外兩圈交錯於圓環之內,外圈間飾六朵祥雲,寓意歲歲吉祥。

館藏介紹 蘆雁花錢

館藏介紹 蘆雁花錢


這枚蘆雁錢脫去花錢常見的凡格,正面圖案生動地體現了中國畫傳統的寫意手法,流動著文人畫蒼茫、悲秋的意蘊;畫面擷取自然而又優美的瞬間,蘆荻搖曳生風的湖塘,一隻美麗的大雁棲息其中,灘頭上空另有一隻,正盤旋在空中,引頸振翮,伸展的雙足、銜上蓮瓣的喙尖,彷彿在向瀟湘水邊的蓮花告別;又彷彿在回應灘間引頸仰望的夥伴;錢幣右側荷葉擎傘、蓮花盛開,左側蘆葦搖曳有致,如蕩颯颯秋風,此幣造型生動自然,生活情趣饒足。

無獨有偶,我館另藏清代蘆雁圖紋銅鏡一面,直徑66.71mm,厚5.7mm重53.4g,所選圖案與花錢的蘆雁銜蓮圖如出一轍,畫風基本一致,可見蘆雁銜蓮圖這一傳統的吉祥紋飾,在清代已大量出現在書畫、銅鏡、陶瓷、刺繡等作品中,蘆雁圖紋雖然有秋風蕭瑟的蒼茫,但無饑饉離別的悽苦;雁本是我國一種常見的候鳥,習性居於水邊,每年秋風蘆荻初生時結群飛向南方過冬,雁也是忠貞守信之鳥,春天北去,秋天南飛,從不失信。將蘆雁銜蓮圖鑄在文人士子們日常把玩的花錢、銅鏡上,深深契合了當時文人雅士對自身價值的一種追求。

館藏介紹 蘆雁花錢

館藏介紹 蘆雁花錢


蘆雁圖的主題還經常出現在繪畫和詩詞中,繪畫作品尤以清中期著名書畫家邊壽民的蘆雁圖古今馳名,素有"邊蘆雁"之稱,這幅《瀟湘旅影》傳神地表現出邊壽民“蒼渾生動,樸古奇逸”的畫風;畫中那風中搖曳的蘆葦送來寒風瑟瑟,在大雁暫憩的蘆蕩灘上皴漾著被風吹皺的水紋,秋的黃昏氣息躍然畫中,邊壽民筆下歸雁的姿態與花錢與銅鏡上的銜蓮之雁異曲同工。

館藏介紹 蘆雁花錢



蘆雁這一秋境題材也是歷代詩人經常吟詠的主題,與邊壽民交往甚契的好友,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亦以一首贊邊壽民蘆雁畫的題詠詩道出了悲秋的意韻:

畫雁分明見雁鳴,縑緗颯颯獲蘆聲。

筆頭何限秋風冷,盡是關山別離情。

詩作表達出滄茫的蘆蕩叢間,即將遠去千里外的大雁眷戀著故鄉,弄吭明月,水聲、雁鳴、風吹蘆荻聲,聲聲入耳,此詩很是契合壓勝錢、銅鏡文物中所蘊含的文人悲秋、潔身自好的意境。

秋風漸起,秋意日濃,中秋將近,把玩花錢,追古懷今,悲秋之意漸遠,團聚之情日切,風花秋月、佳節良辰,才是最不容錯過的美好時光。

(本文供稿:徵集保管部 王梅)來源:中國錢幣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