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可以心安理得的去傷害別人,而不會感到不安?

官兒迷


我所知道的心安理得傷害他人的有五個。

有一個是孤兒,恰巧他老婆也是孤兒。另兩個,則父親被槍斃了。還有一個,社會其實優待他,但他母親非常兇惡,且女性而酷愛抽菸。

第一、二、三個大概認為社會欠他們。

但社會給予什麼就還給社會什麼在第四個身上解釋不通,那大概由於他母親對他太兇殘。

第五個,其舅舅殘疾,他本人則窩囊,其實他得到的更多是同情和特別的優待。

那隻能用王小波的理論來解釋:人們的憤怒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大悔憶智冰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與人為善,所以,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不會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但是,也有一些人,做事沒有底線,總是心安理得地去傷害別人,沒有任何羞恥之心。那麼,他們到底是一些什麼人呢?其實,無外乎就是三種人。

一,自私之人。這種人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地侵犯別人的利益。比如,網上報道的老人自己跌倒,幾個好心學生上前攙扶,反而誣陷是學生撞到,並索要鉅額賠償。這就是為了錢財肆無忌憚地傷害別人的善良。

二,愚昧之人。這些人普遍比較愚昧,沒有什麼是非觀和廉恥心,對公序良俗缺乏缺乏起碼的敬畏。比如,陝西被老師騷擾以後要跳樓的小女孩,很多人非但不勸解,還在下面起鬨叫好,最終小女孩絕望之下跳樓身亡。這就是因為愚昧而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

三,狠毒之人。這種人心地比較惡,做事比較狠,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來不講什麼良心和道義。比如某些人,打著執法的名義,欺詐善良的底層老百姓。或者是藉手中的權力勒索商戶。這就是用自己的狠毒傷害別人的軟弱。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2.每天掰開了揉碎了給你講講職場和管理那點事,普如果感興趣,請閱讀本頭條號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你怎麼知道他們不會感到不安?我是說,他們可能會表現得很鎮定,但心裡未必不會不安。

除開某類因為患有精神疾病而對他人缺乏同理心的人群,大部分人在傷害了別人之後,都會感到不安。這種不安是不由自主地,無法用理智來控制,人會先想到對方可能承受的痛苦,然後設想自己可能得到的懲罰。在這一步,所有人的心理活動幾乎都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每個人對這種“不安”所採取的“化解方式”。這才是真正體現人性格的時候。

有的人會把不安壓下心頭,盡力去說服自己,對方是罪有應得,他過去對我怎麼怎麼不好,所以我現在傷害他是應該的,沒有必要感到難過。

有的人會讓自己忘卻不安,儘量去想好的事,你看我陷害了他,自己就能得到一大堆好處,傷害他是值得的,沒有必要感到內疚。

而有的人不會逃避自己的“不安”,他會勇敢地做自我反省,並去面對這個問題。他會找當事人解釋,向他道歉,並且在心裡告訴自己這樣的事永遠不要再犯。

你看,每一個人都會感到不安,只是他們處理不安的方式,決定了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陳諾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會心安理得去傷害別人。作為一名心理學老師,我來講講原因。

第一,他們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

我不知道大家聽過“反社會人格”嗎?一個人如果有反社會人格障礙,那麼他會表現出冷漠、暴躁、易激惹、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

這類人根本沒有羞愧心,沒有內疚感,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他們還喜歡攻擊別人。他們傷害別人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愧疚的。

我舉個例子,大家應該都看了這個新聞。6月份在上海世外小學門口,有個男人持刀砍傷了兩個小學生。這兩個小學生不幸死亡。

很多人不理解這個男人的行為。這兩個小學生跟他無冤無仇,素不相識,他怎麼下得去手。

其實,我們不能以正常人的想法去看他。這個人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所以,他毫無心理負擔地殺害了兩個無辜的孩子。

第二,極度的自私導致冷漠。

有些人倒不是反社會人格。但是,他們極度自私,以致於他們不願意去考慮別人的感受。他們自動屏蔽了愧疚,自然也就能毫無負擔地傷害別人。

我舉個例子,大家應該都知道江歌案。江歌為救朋友劉鑫而死,但是,劉鑫卻對江歌媽媽做了各種醜陋的事情。

這個劉鑫傷害救命恩人的媽媽,她是毫無愧疚的。因為她極度自私,只看得見自己,看不見其他人的存在。所以,她的大腦自動屏蔽了愧疚,也就自動屏蔽了良知。

我常跟學生說,不要跟那些過度自私的人做朋友,也不要跟那些跟人群格格不入的人做朋友。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他們會對你做出什麼事情。

遠離這兩類人群,才會避免他們心安理得地傷害。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問題專家。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發信息或者直接發評論問我,樂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您的點贊轉發,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傷害他人,甚至是有意傷害他人!現在,沒有教養和自身修養的人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現象,社會保障制度等等的不完善,倒致自私自利,至使過分追求物資,不為他人著想!一味為自己私利,無故傷害別人,這種現象,在社會上很普遍,需要引導、教育和法治。


學海無崖德做舟


每個人都有自已快樂點,一般人正常生活取得成果快樂,但另類人就把快樂建在人的痛苦之上為快樂。比如有小偷並非生活困難而還優越,當不偷或沒得手就心不平衡,所以就得偷。生活中例孑太多了。


qzuser228859745


對於上述題目的理解,我覺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會有幾種可能,我們來探討一下:

其一,題主視角。題主會提出這個問題,心理一定有個潛在的主人公。無論這個主人公做了什麼傷害別人的事,或是是否真的有做傷害別人的事,至少題主的判斷是他一定做了題主所認為的傷害別人的事,並且表現出心安理得,完全沒有不安。那麼在此情況下,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題主的認知出現了偏差,另一種則是這位主人公對不安情緒掩飾得很好。

其二,普通人視角。從一般的社會認知來看,若正常人在違反社會規則或是做了傷害別人的情況下,一定會產生緊張、不安、焦慮,擔心被公眾指責的情緒。若主人公在思維健全的前提下,完全沒有產生這種情緒,則要麼是一些創傷的經歷導致主人公產生的慣性自我防禦機制,傷害別人是為了自我保護,自然不會有不安情緒;要麼是違反社會規則或傷害別人的事可以為主人公帶來巨大的利益,在這種利益的獲得的滿足感的面前,不安、焦慮情緒則不值得一提。

其三,犯罪型人格。記得日本有個電影,描述了一些曾經馳騁殺場的將軍在退役後依然希望能享受刺激、恐懼所帶來的戰慄式的快感,從而選擇參加了殺人俱樂部,在追殺人與被追殺的過程中獲得樂趣。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很好地描述了犯罪型人格的心理特徵。大部分人犯罪都會有目的,會產生負罪感以及不安、焦慮的情緒,而犯罪型人格會為了享受破壞規則的樂趣而去犯罪。


鵜鶘心理


這類人也知道這樣不對,但作出這事就是自私,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用老白姓的話說叫不要臉,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讓他知道你的不滿和憤怒,讓他嚐嚐不舒服的滋味,會有所收斂。這種道德低下的人會受到譴責,大家遠離他。


犀利小輝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說明,他周圍的人都在做壞事,都在害人,而且沒有人得到懲罰。處在這樣的環境下,道德觀,是非觀已經扭曲,在他們眼裡,只要沒損害到自己的利益的事,那都不叫壞事,所以,他們不會有負罪感,更不會有不安。


彭代陸


所謂富貴有命,自私有根,那種人就是典型的基因結果。反觀社會那些沒皮沒臉做盡壞事的人基本都長的一副賊眉鼠眼像,一家子最少3代都是不可理喻尖酸刻薄事事總想著用毒計傷害人。從小生活在相互感染的環境裡陰毒便是他們來到人世間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