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馬車迎來新娘子

1955年馬車迎來新娘子

張家旗

1955年馬車迎來新娘子

1955年馬車迎來新娘子

1955年,李桂蓮穿著一件紅襖襖,帶著梳妝鏡走進閆貴明的家。從此,倆人相愛年年歲歲,相知歲歲年年。今年國慶節前夕,老兩口坐在家中,回想起結婚6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滿是甜蜜與幸福。

李桂蓮1937年出生,孃家在如今的金臺區陳倉鎮龍豐村。1954年,有人給李桂蓮介紹了一個小夥子,名叫閆貴明,家在現在的金臺區陳倉鎮工農村。不久後,李桂蓮第一次見到了閆貴明。“他呀,人特老實,也不愛說話,看起來很穩重,而且還寫得一手好字。”回憶起初見閆貴明時的印象,李桂蓮笑著說。後來,隨著兩個人不斷接觸,雙方都挺滿意,結婚便水到渠成。

1955年倆人舉辦婚禮的那一天,李桂蓮印象深刻。她穿著一件紅襖襖,一條紅褲子,沒有戴蓋頭,帶著一面半米多高的梳妝鏡,從位於臥龍寺街道背後土塬上的家中走下來,坐上馬車,一路到了工農村。閆貴明穿得乾乾淨淨,站在家門口笑著等她。當閆貴明牽著李桂蓮的手將她迎下馬車,拉進大門,李桂蓮就算正式進了閆家的門。婚禮儉樸但氣氛熱烈,一對新人在這一天互相在心中許下不離不棄的誓言。

婚後第18天,閆貴明響應國家號召光榮入伍。送走新婚丈夫,李桂蓮就扛起農具下地勞動,為農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此後10年,閆貴明換防過不少地方,離家近時,李桂蓮就到駐地探望閆貴明,與丈夫說說家裡的事情;離家遠時,閆貴明就只有趁不到一個月的探親假時趕回家中,與李桂蓮團聚。

1958年和1963年,女兒和兒子先後誕生,李桂蓮一個人又生產又帶娃,雖辛苦卻也充實。1965年,閆貴明光榮退伍,回到家中與妻子一同勞作、帶娃。上世紀70年代,李桂蓮被選為生產隊的副大隊長,閆貴明也在崗位上揮灑著汗水。眼瞅著生活越來越好,倆人滿是幹勁。

時間轉眼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從生產隊副大隊長職位上退下來的李桂蓮還是閒不住,賣過麵皮、饅頭,還在組裡成立的帆布廠當過廠長。閒暇時間,她喜歡給村上的年輕人做媒,促成過許多美好的姻緣。夫妻倆也一直和和美美,子女孝順,成為村上不少人羨慕的對象。

現在,老兩口都已到了耄耋之年,身體健朗,李桂蓮感受最深的,就是生活越來越好,人民越來越幸福。今年,老兩口的重孫女已經5歲,一家人每天都在一起吃午飯。“是黨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只要我活一天,就跟著黨走一天。”李桂蓮說。現在,老兩口都十分關心時政新聞,每天準時收看《新聞聯播》,談起國家的方針政策,倆人頭頭是道。

雖然老兩口結婚時沒有拍照,但在客廳中懸掛的四世同堂全家福中,倆人笑得格外甜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