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公司:浅析几件清代颜色釉瓷器

所周知,清代时期为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黄金时期,青花、彩瓷、颜色釉为其三大品类。这其中,青花已然成为主流,而各类彩瓷和颜色釉的烧成及复烧也为彼时制瓷工艺的突出成就。下面就对几件颜色釉瓷器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颜色釉指的是在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的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称为“颜色釉”。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土坯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蟮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后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这段话足以说明当时颜色釉的特点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总之清代颜色釉瓷器与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珐琅彩及粉彩等等各式瓷器相比,也许少了些人工匠意,但丝毫不显单调:红色的奔放热烈、黄色的尊贵雍容、紫色的神秘魅惑、蓝色的宁静深沉……再加上种种丰富莫测的窑变,充分显示出其釉质的纯净典雅、釉面的晶莹温润,令人叹为观止,心向住之!可以说,颜色釉正是以其不加雕琢的天然意趣,通过自然的工艺变化、配以适应的完美造型,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一、黄釉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公司:浅析几件清代颜色釉瓷器

蛋黄小碗:清雍正,敞口,弧形腹,圈足。外施蛋黄釉,釉面莹透温润,胎体薄如蛋黄,透光可见外壁之黄色。碗底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此碗的制作过程是先烧出精致的白瓷小碗,然后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浆均匀地喷射其上,复入低温炉烧成,透明如玉,制作精美,为清代黄釉瓷的典范之作,弥足珍贵!

黄釉瓷器一般是氧化锑为呈色剂创烧出来的低温锑黄釉,康熙时锑黄就已经作为釉上彩料广泛用于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因为这种黄釉的色彩比传统浇黄釉更为清净淡雅,所以被称为“淡黄釉”,又由于极像蛋黄之色,因此也被称为“蛋黄釉”,为雍正朝首创,并一直延烧至嘉道年间。

因“黄”、“皇”同音,黄釉瓷器为帝王之家专享,严格用于皇家的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据清《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尊卑有别,不得僭越。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虽然限制了颜色釉向民间发展,但由于皇家的严格要求,也促使了它更加精工细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青釉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公司:浅析几件清代颜色釉瓷器

豆青葫芦瓶:清乾隆,整器成葫芦形,又称“大吉瓶”,浅挖坯,圈足,通体施豆青釉,釉面滋润肥厚,器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此器如巧夺天工的青玉一般,实为罕见,加之青色符合我国人民的传统审美情趣,青色与碧玉相若,被认为稳重而高雅,其典雅器型搭配宜人釉色,完美体现了当时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

青釉是中国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其呈色主要取决于着色氧化物的含铁量与烧成气氛,青釉含铁量一般在1—3%左右,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这里的“青”之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往往包括豆青、天青、粉青、翠青、东青、梅子青、豆绿、仿龙泉釉等等,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因此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称:“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中也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其中豆青为上品。

豆青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本来东青、豆青都属于一类,以后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黄色,到清代就纯近绿色。明正德年间的豆青,色浅淡而闪黄;康熙时则釉色淡雅柔和,釉面润泽,淡若湖水,更为怡人;乾隆朝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其作品质量为历代最精。

三、茶叶末釉

茶叶末釉贯耳六方瓶:清乾隆,六方瓶又称为六棱瓶,明中晚期以后逐渐流行的瓶式之一,因瓶体作六棱形而得名。此瓶瓶口外撇,束长颈,颈饰双贯耳,折肩,弧腹渐收,六方形足微外撇,足端宽平,造型庄重。底款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茶叶末釉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以氧化铁为呈色剂,属高温黄釉,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清寂园叟《陶雅》云“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矣!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豔於花,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也说“各种黄色,若和黑、绿二色者,则名茶叶末,茶叶末导源最古,一为纯正之茶叶末,一为不纯之茶叶末,不纯正者,或偏于黄,或偏于绿……”。茶叶末釉的烧成难度较大,低温阶段一直用氧化气氛烧制,等到了980℃左右时,若转为还原气氛烧制,则发墨绿色晶点俗称“蠏甲青”,若继续氧化烧成则发黄色晶点俗称“鳝鱼黄”。个别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庄重肃穆、沉稳大方,深为世人及藏家喜爱!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公司:浅析几件清代颜色釉瓷器

撇口,收颈,敛胫,平底。形如橄榄,故曰橄榄瓶。外壁施霁蓝釉,色泽匀亮,器内白釉,口沿作灯草边。底白地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橄榄瓶为清三代官窑中的典型器,每朝器形略异,各有特色。康熙橄榄瓶颈部较细长,乾隆的腹部较为圆润,雍正的比例则最为匀称,线条最显秀雅。雍正橄榄瓶品种颇多,包括青花、粉彩、单色釉等,霁蓝釉属十分少见的一种,除此件之外,似仅见1974年纽约拍卖,后于纽约佳士得2011年3月24日Gordon伉俪专场拍卖一件。其他雍正单色釉橄榄瓶包括:台北故宫霁红釉三件,皆约30公分左右高;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拍卖白釉一件,与此器同高;瑞士玫茵堂白釉一例,43公分高;北京故宫仿哥釉一件,29.5公分高等。另可比较北京故宫青花桃蝠纹一例及上海博物馆粉彩九桃纹一例。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公司:浅析几件清代颜色釉瓷器

这一年,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公司不仅保持了传统板块中的优势地位,同时在拍卖门类方面也勇于创新和尝试。得力于广大藏家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实现了稳中求胜,众多活跃的资深藏家直接参与竞拍,保证了成交率,同时也出现了不小的惊喜。不少主题与特色专场竞争激烈,成交远超预期,新买家积极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信心,促成了更多的中档价位作品的成交。特别是古代书画作为纪伯伦的优势项目,许多重要稀缺的作品大都是领域中最资深的藏家直接参与。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大量新鲜血液注入,不断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活力。

本文由纪伯伦周先生撰写

2018年,是纪伯伦国际成立的第九个年头,布局未来,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进步的艺术品拍卖业,纪伯伦始终坚持诚信、专业的经营理念,并且不断寻求正规化、企业化的发展方向,力图把纪伯伦国际拍卖行打造成国际艺术品交易的一流平台。

纪伯伦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6日在英国正式成立,并宣布将与法国知名艺术品拍卖公司布利索诺拍卖行联合于3月21日在伦敦举办首场中国艺术品秋季拍卖会。2014年进入亚洲市场,在香港设立分部,成立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2015年举行纪伯伦春季大型拍卖会,当时大陆委托深圳嘉利拍卖行征集藏,2018年在中国大陆拿到拍卖牌照,成立纪伯伦拍卖集团深圳分公司,全面整合亚洲市场。

2018年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进军亚洲香港的第四个年头,经过各届拍卖会的成功举办,既表明纪伯伦国际拍卖行已跻身并稳居香港拍卖市场阵营,也将推动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2018年纪伯伦在大陆拿到拍卖牌照,成立纪伯伦拍卖集团深圳分公司,也将是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一个新的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