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閱讀而可能(外一篇)

在辦公室翻到一本小小的冊子,封面有句意味深長的話“因閱讀而可能”。離開校園,閱讀開始變得斷斷續續,以前睡前總要翻上幾頁的書也擱置許久。曾經為了學業,總要到處尋覓珍貴的書籍,拿到手的一剎那總有種莫可名狀的欣喜。也許天生骨子裡總有那麼一點因為愛書而喜歡讀書的情愫存在吧。

這本叫做《閱讀》的小冊子,再次激發了我的欣喜,也喚起了曾經因閱讀而收穫的不思議和樂趣。想起了那個在卡爾維諾筆下擁有極端善與惡的《分成兩半的子爵》、乘著熱氣球消失在大海盡頭的《樹上的男爵》以及盔甲之下空洞而剛毅的《不存在的騎士》……就如同年幼時,坐在外婆家破舊石房子的臺階前,擺弄著自己的腳尖,耳邊是她充滿回憶的話語。或許是一個怪誕不經的傳說,也可能是一出市井鄰里的鬧劇,這些記憶深處的絮叨有時候總能抓住我的心。不論好奇或是懵懂,現在的我,越發能體會出卡爾維諾扮演的正是身邊那個親切絮叨的祖母角色。縱然他們年代和學識相隔甚遠,但並不影響因閱讀而成就的一切可能。

小時候手邊的幾本童話書被翻來翻去,總是有一個叫做“漢斯”的窮小子用真誠和勇敢贏得公主的芳心,而漢斯的身邊總有些奸險小人阻礙他的前進。行善積惡的結果便是王子公主般的幸福與巫婆式的悲慘。把卡爾維諾的小說和童話聯繫在一起,前者在奇幻的外表之下顯得冷酷而真實,後者則裡外都是美好童話。就像現在我再也不看童話,而以前卻不懂得真實的意義,因為從童話中怎麼也讀不出成人世界裡耐人尋味的話語。

上學時曾遇到一位趣味相投的文學老師,課堂上她的激昂講解往往換來同學們的冷漠以待。初識時總和她爭鋒相對的我,在一次憤怒的對峙後,兩人傻傻的在走廊泛了淚。漸漸地,我喜歡聽她知性而隨意的課堂演講,開始默默地私下讀她在課堂上推薦的那些書。鄰近畢業的那段日子,常常在她的宿舍呆一下午,改改論文看看電影聊聊天,有時只是靜靜地聆聽她內心深處虔誠而真實的信仰……也許,學識真的是改變一個人的靈丹妙藥,因學識而獲得的思考與心靈體驗,是這世間難能可貴的珍寶。不知不覺中,她彷彿就化身為那個可愛兼併性感的少女洛麗塔,精靈、俏皮,在稚嫩外表下偶爾顯露出成熟女人才擁有的那種別緻韻味,使我不由得陶醉在現實與文字之間,極力想去嗅出書頁間那一抹抹飄散在現實中的誘人氣息。我做不了洛麗塔,但我的內心渴望遙遠的撒哈拉,一位藝術者般的拾荒者佇立在黃沙邊陲的小路上,她光著腳丫,任憑夾雜著細沙的風呼嘯著從凌亂長髮中“嗖”的溜過,空氣中隱約留下幾縷柔和的線條。這樣的畫面長久地浮現在腦海中,她遙遠而神秘,是神奇和不思議的締造者,總給我帶來退卻不去的影像。她一路流浪一路拾掇那些奇妙美好的故事,讓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捎帶著它們飄向眾多向往自由的心靈裡。三毛和洛麗塔都在一路流浪和尋找,她們的心就是她們賴以存活的屋脊,頑強地支撐起四面八方投射而來的注目。

大千世界的萬千景象只用眼觀耳聽,那會是怎樣的遺憾?用心靈去破譯文字的神秘含義,用思維重現邏輯和真理的精度,在閱讀中探尋渴求的一切。

好讀書與讀好書

讀書是當今人類的第一要事。一個人從牙牙學語起,就接受父母教他讀書認字、學寫字說話的啟蒙教育。現在,中國人不光要讀中國書上方塊字的知識,而且還要讀英語世界書本上環環圈圈字的知識。從上幼兒園讀起,讀到大學本科,一個人專業讀書少說也要近20年的時間。從學校走向社會後,雖然不專門讀書了,但要適應工作,過好生活,少不了業餘讀書。活到老,學到老,讀書是人生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情。

人為什麼要讀書,因為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人類的思想與感情,人類生存、生活的知識技能,成功經驗與失敗的教訓,書是人類生存、生活的必須品。書籍傳承了人類在戰勝自然、改造自我方面物質的精神的文明和智慧,開啟著人類走向未來美好前景的思維,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以說,如果沒有書籍知識的傳播,人類可能還是在奴隸社會徘徊,如果沒有書籍知識開啟文明,世界將會是一片黑暗。書籍,是民族的魂,人類生活因書籍而精彩,書籍因生活而豐富。人類能有今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說,書籍是最主要的因素。

因此,從古到今,人們都非常重視讀書。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把讀書看成是至關重要的大事。中國人的讀書歷來受各朝代皇權的重視。自隋代開創科舉制度以後,歷時1300年的科舉制度,不知造就了多少由童試而秀才,由鄉試而舉人,由會試而貢士,由殿試而進士的讀書士子。而進士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更是在十年寒窗中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一舉成名,入品晉階,治國安邦。相傳,宋真宗趙恆就曾以其“九五之尊”而作《勸學詩》,強調讀書的好處,鼓勵人們讀書。《勸學詩》雲:“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勿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當然,宋真宗鼓勵讀書的原因是在功名利祿,但也能反映出讀書的功效。在民間,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是“耕讀傳家”。人們把它銘刻在自家大門腦上,把它印在紀念祖宗的紀念堂祖宗捲上,以此銘示世代子孫,多讀書。從書本中學到生存、生活的技能,過上幸福生活。顏子推在《顏氏家訓》中 說:“積才千萬,無過讀書。”這一名言,更是多少年間中國傳統家庭所恪守不移的信條。構建了讀書人在漫漫歷史歲月裡和坎坷人生旅程上的精神家園,鞠育了多少書童學子於書卷中求學求知。

讀書的重要,是人類的共識,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那麼,我們應當怎樣繼承和發揚光大呢?我們應當怎樣讀書呢?我認為要好讀書和讀好書。

好讀書首先要愛讀書。

愛讀書的動力是要有一個明確的讀書目的。古代文人多是奔著功名利祿而讀書的。學而優則仕,讀書做官,顯然目的不完全對,但也有可取之處。從古至今,更多的人讀書是為了生存,為了生活得更好,這是一般人的讀書動力。更有部分仁人志士,他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知識,改造社會,治理國家,推動社會進步。為建設祖國,創建美好未來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周恩來在青年時代就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明確目的和雄心壯志。在今天,千千萬萬的學子都明確認識到不讀書就要落後於時代,落伍於別人,甚至給自己造成生存或生活的困境。抱著儘快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而讀書的。

好讀書是要善讀書。

讀書的目的明確以後,要善於讀書。就是要有良好的讀書方法。方法很重要,良好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事倍功半。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粗覽與精讀相結合,廣博與專一相結合。對有些書籍和書中的有些部分要粗覽,對於有些書籍和書籍的有關重點精髓部分要精讀,閱讀面要廣博,開闊視野,增加知識面。對自己主攻方向專業要專,要鑽研,要讓廣博為專一服務。做到一專多能。讀書時一定要記好讀書筆記,做到不用筆墨不讀書。這樣既加深了理解,又增強了記憶。讀書要活讀活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古人讀書提倡死記硬背,這是一種死讀書,讀死書的方法,其精神可佳,但方法欠妥。只有帶著問題讀,把讀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理論聯繫實際,用實踐檢驗知識,檢驗真理才是最有用、最有效的好方法。記住一條有用的東西,比記住十條無用的東西要強十倍。

好讀書還是樂於讀書。

古人和當今大部分人談到讀書,都強調要苦讀。更有古人懸樑刺股、囊螢鑿壁苦讀的典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楷模。我認為,我們要改苦讀為樂讀。樂讀能持之以恆,樂讀能讀出效果。樂讀就是在讀書過程中培養一份快樂的情趣。意志消沉時,李白為你送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暖風,讓你奮進,直達成功;面對重重困難時,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使你戰勝了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讀一篇《桃花源記》會覺得自己猶如身臨仙境而心曠神怡;讀幾條《十萬個為什麼》也會為自己開闊視野,增長了知識才幹而高興。當你孤獨寂寞時,書籍可以與你為伴;當你煩悶苦惱時,書籍可以為你排憂解難;當你灰心喪氣時,書籍可以給你增添智慧。品一杯香茗,閱幾頁美文,賞一首小詩,四季馨香溢滿書屋。讀書愉悅了自己的心情,增長了知識勇氣,提升了素養,從而又激發了更高的讀書興趣。這樣,良性循環,久而久之,提煉成一種自覺,就養成了樂於讀書,蹉跎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的讀書樂、樂讀書的心態。心態決定一切,良好的讀書心態必然會有一個良好的讀書效果。樂讀書是讀書的最高境界。

好讀書更要讀好書,讀好書是讀書的關鍵。

讀好書有兩個概念,其一是準確掌握所讀書的內涵和精髓,不能當歪嘴和尚唸錯經。要用書中的科學理論指導自己,高尚的情操培育自己,奮進的精神激勵自己,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其二是要閱讀好書籍。古今中外的書籍浩如煙海,多得如銀河系的繁星,數也數不清。因此,要讀好書。也就是說要有選擇地讀,選擇那些適合自己閱讀的好書來讀。什麼是好書,從廣義上講,只要內容健康,能傳授給讀者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都是好書。正像人們常談的那樣:“開卷有益”。從狹義上講,一是思想、內容健康,讀後能讓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人愛祖國、愛人民,促人奮發進取的書;二是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修養,讓人產生愛心的書;三是傳授科技文化知識,教人掌握生產、生活技能,啟迪人的思維,創新的書。反之,一些淫穢、反動讀物,讀了會使人淫亂、低迷、沉淪、狠毒、殘暴,甚至會走向犯罪,反叛國家,反叛人民,這些都是壞書。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從古到今好書層出不窮。僅有1.2萬字的《論語》是好書,自行世以來2000餘年,對中國政治、思想、教育、倫理等多方面無不產生其廣泛的影響,被譽為“中國人的聖書”。“先民的歌唱”《詩經》、“哲學的天籟”《莊子》、“澤畔的悲歌”《楚辭》、“儒者的良心”《墨子》、還有“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鑑》、“文化的大氣”《史記》、“社會全書”《四大名著》……在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殿堂裡,大道名儒各樹一幟,詩詞曲調連峰疊起,構成了古老文化的精神實體,壘起了厚重國體的思想基礎,塑造著民族的靈魂與性格,感召著多少代人去進取拼搏,自強不息,這些都是好書。

到了近代、現代、當代,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是好書;《毛澤東選集》是好書;《鄧小平理論》是好書;《阿Q正傳》是好書;《創業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是好書。還有很多很多反映中國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傳授現代科技知識的書都是好書。

對於好書,我們也不可能一一讀完,人生苦短,百年能讀幾多書。因此,要有選擇地讀。選擇最能代表一個時代,一個時期,一種類別的代表作來讀;選擇一個作家、一種風格、一個流派的代表作來讀;選擇科技最先進、技能易掌握的代表作來讀;選擇最適合自己閱讀水平的讀物來讀。總而言之,要把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能產生出良好效益的好書上來讀。

只有好讀書,才能讀好書。

只有讀好書,才能產生出巨大的能量,發出巨大的光和熱,貢獻於人民,造福於人類!

生活因好讀書而精彩,讓讀好書放飛我們的夢想,伴我們成長,抵達我們的理想殿堂。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讓讀好書伴我們度過充實輝煌的一生。

(來源 “聖象艾斯本”杯“閱讀與寫作”徵文大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