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你都知道嗎?

知識點一:土方工程施工技術

(1)

土方工程施工前應考慮土方量、土方運距、土方施工順序、地質條件等因素,進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調配,確定土方機械的作業線路、運輸車輛的行走路線、棄土地點。

(2)中心島式挖土,宜用於支護結構的支撐形式為角撐、環梁式或邊框架式。(從四周往中心挖,優點: 挖土和運土速度快: 缺點: 支護結構受荷時間長,對支護結構非常不利)

(3) 盆式挖土,從中間向外圍挖土,優點: 有利於減少外圍牆的變形; 缺點: 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運,需要集中提升後裝車外運。

(4) 基坑邊緣堆置土方和建築材料,一般應距基坑上部邊緣不少於2m,堆置高度不應超過1.5m。

(5) 基坑周圍地面應進行防水、排水處理,嚴防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基坑周邊土體。

(二)土方回填

(1)土料要求與含水量控制: 為保證填方的強度和穩定性,一般不能選用淤泥、淤泥質土、膨脹土、有機質大於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鹽大於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壓實要求的黏性土。

(2) 在氣候乾燥時,須採取加速挖土、運土、平土和碾壓過程,以減少土的水分散失。

建築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你都知道嗎?

知識點二:基坑驗槽與局部不良地基處理方法

(一) 驗槽程序

(1) 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施工單位確認自檢合格後提出驗收申請:

(2) 由總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建設、監理、勘察、設計及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質量負責人,共同按設計要求和有關規定進行。

(二) 驗槽方法: 觀察法、釺探法、輕型動力觸探。

(三) 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在基底進行輕型動力觸探:

(1) 持力層明顯不均勻;

(2)淺部有軟弱下臥層;

(3) 有淺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觀察難以發現時;

(4) 勘察報告或設計文件規定應進行輕型動力觸探時。

知識點三:磚、石基礎施工技術

(一) 磚基礎施工技術要求

(1) 磚基礎的水平灰縫厚度和垂直灰縫寬度宜為10mm。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於80%。豎向灰縫飽和度不得低於90%。

(2) 磚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並應由高處向低處搭砌。

(3) 基礎牆的防潮層,當設計無具體要求,宜用1: 2 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20mm。防潮層位置宜在室內地面標高以下一皮磚處。

建築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你都知道嗎?

(二) 石基礎施工技術要求

(1) 為保證毛石基礎的整體剛度和傳力均勻,每一臺階應不少於2~3 皮毛石,每階寬度應不小於20cm,每階高度不小於40cm。

(2)毛石基礎必須設置拉結石。

(3) 石砌體的組砌形式應內外搭砌,上下錯縫,拉結石、工砌石交錯設置。

知識點四:人工降排地下水前工技術

(一) 降排地下水施工技術

基坑開挖深度淺,基坑湧水量不大時,可邊開挖邊用排水溝和集水井進行集水明排。在軟土地區基坑開挖深度超過3m,一般就要採用井點降水。

(二) 防止或減少降水影響周圍環境的技術措施

(1) 採用回灌技術。採用回灌井點時,回灌井點與降水井點的距離不宜小於6m。

(2) 採用砂溝、砂井回灌。

(3) 減緩降水速度。

建築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你都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