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面馆,30年只做一碗面,承载着老上海人的回忆

人对陌生的地方和和未知的事物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向往。

听父亲描述,1984年底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在大陆播出的时候,盛况空前,瞬间风靡整个中国。那时候人们的经济条件普遍窘迫,在村子里只有大队才有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晚饭过后总是万人空巷,为了能有一个好的观看位置,甚至他会选择不吃晚饭。在物质与精神均匮乏的那个年代,“十里洋场”成为了那些年轻人的梦。

上海一家面馆,30年只做一碗面,承载着老上海人的回忆

父亲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工人,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梦,未曾实现过。

前年被公司派往上海出差,当时心中一阵莫名地悸动,一个声音在心底呐喊:上海,我来了!

上海一家面馆,30年只做一碗面,承载着老上海人的回忆

初见上海,心中反而没有半点惊喜,眼前是一片繁华熙攘,都说这里装得下梦想,却没有我的梦。我期待能见到老上海。

上海一家面馆,30年只做一碗面,承载着老上海人的回忆

我喜欢吃,喜欢吃出味道,那些带着故事的味道。

在我的询问下,当地同事给我推荐了一家面馆,坐落于一条弄堂里,有着30年的历史。据说因为老板身高脚长,被人们称为“长脚”,索性就叫“长脚汤面”了。

当晚8点多的时候抵达目的地,小弄堂已经塞满了等待的食客,老板还不见踪影,于是同身边的食客闲聊了起来。他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来这里多少次自己都不记得了,他说王思聪都是这里的常客,他见到过。在他的口中:老城厢的味道已经渐渐模糊了,昔日喧嚣的肇周路也变得冷清。只有在这暗淡的电灯泡下吃上一碗面,才能让他又回到从前。

上海一家面馆,30年只做一碗面,承载着老上海人的回忆

交谈中老板和老板娘姗姗走来,老板把标志性的招牌竖了起来,一个斑驳不堪的三合板木牌。“长脚”自己写的,在弄堂里口一放就是30年。

上海一家面馆,30年只做一碗面,承载着老上海人的回忆

老板娘一声招呼,食客们井然有序地进入店堂里。庆幸自己来得不算迟,因为店堂里只有十几平米,容纳不下太多食客,来晚了的一部分人只能在外面候着。店堂里环境不算太好,不过挺怀旧的。

上海一家面馆,30年只做一碗面,承载着老上海人的回忆

不多时间,我的面上来了,老板娘告诉我捣捣面再吃。面馆里只有一种面,自己能选择的只是辣度。为了更好的品尝食材的味道,我选择了微辣的。面条很粗,有点像“乌冬面”,但是面没有嚼劲儿,很软。不过作为浇头的肉丝口感很好。面汤属于和第一口没感觉,再喝一口就想喝光的那种。总的来说这碗面并没有给我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只能说不错。相比之下,我更关注做面的人。

上海一家面馆,30年只做一碗面,承载着老上海人的回忆

上海一家面馆,30年只做一碗面,承载着老上海人的回忆

吃完后我并没有立即离开,等到食客少的时候和老板有一句没一句地交谈。

问:为什么三十年只卖一种面?

答:一件事做好,已经不容易了,一辈子够用了。

问:打算做到什么时候?

答:可能是拆迁的时候吧。

结语:随着城市的发展,也许不久就会动迁,也许“长脚汤面”会重新开张。但一盏照亮弄堂的孤灯不会再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