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來對中國最有意義的一場戰爭 沒有其他

三十年來對中國最有意義的一場戰爭 沒有其他

現在回想起來 ,猶自膽戰心驚

否則下一場戰爭,現代的我們就會是清軍,我們就會面臨有一場甲午戰爭, 中國又會進入混亂時期。

那場戰爭就是-----海灣戰爭。

伊拉克軍隊在經歷過8年兩伊戰爭後,已經變成了擁有強大力量的軍隊。

三十年來對中國最有意義的一場戰爭 沒有其他

1月17日戰爭正式爆發前,伊陸軍77個師中間有43個師被調往戰區,在科威特有部署了包括6個精銳共和國衛隊,4200餘輛坦克、3000餘門火炮、2800餘輛各型裝甲輸送車,呈三個梯隊密集縱深配置。

伊拉克的一體化戰略防空體系 «Kari»是按照蘇聯模式配置的,並由法國軍事專家進行設計,4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16個截擊引導中心,76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位於巴格達的空防指揮司令部安裝著由法國人設計的可以集中處理所有信息的大型計算機,並可使用微波和光纜通信系統下達命令。

三十年來對中國最有意義的一場戰爭 沒有其他

三十年來對中國最有意義的一場戰爭 沒有其他

還從蘇聯購買了大量的防空火炮,並修建了4個防空導彈基地,這對僅有43萬平方公里面積的伊拉克來說,防空火力已經是相當密集了。

當時還處於“熱戰”思維的絕大多數國家,都認為美國不可能輕易戰勝這麼“強悍”的伊拉克。

蘇聯方面,對伊拉克“信心十足”,認為裝備了大量蘇式武器的伊軍部隊的戰鬥力不亞於美軍部隊,美國在中東至少要耗上一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擊退伊拉克。

中國方面,認為美軍在海灣地區沒有可靠的戰略支撐點,面對兵強馬壯、嚴陣以待的伊拉克軍隊,美國很有可能會打成“持久戰”、“消耗戰”。

伊朗方面,認為美國遠赴萬里之外的戰場,想要打敗伊拉克,至少要付出等同於二戰時期的代價。

至於伊拉克方面,薩達姆更是聲稱,要把科威特變成第二個“越南戰場”,讓美軍付出巨大傷亡後,不得不夾著尾巴逃跑!

就連美國的盟友,包括德國、日本,都認為美國會像當年蘇聯在阿富汗一樣,將被拖入戰爭的泥潭。

於是,戰爭就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開始了

然而,海灣戰爭的進程卻殘酷地打破了戰前眾多國家的預測。

在美軍強大的海空一體打擊下,伊軍指揮系統崩潰、通訊聯絡崩潰、防空系統崩潰、後勤系統崩潰。

地面戰鬥僅僅進行了不到100個小時,伊軍38個師喪失戰鬥力,6.2萬人被俘,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 門火炮、107架飛機被擊毀或繳獲。

而美軍方面,僅傷亡不足一百人。

這場戰爭產生了人類歷史上另一種嶄新的戰爭模式――“現代化戰爭”。

美軍也彷彿在一夜之間就拉開了與其他傳統軍事強國的距離。

說實在的,我們要感謝這場戰爭,

如果沒有這場戰爭,很可能我們還停留在不注重空軍和海軍、以坦克和陸軍為主力的“熱戰”思維,也不會懂得武器的代差對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性。

載人航天終於又一次提上日程,錢學森80年代死保的航天項目的一個分支幸虧還在。

93年,中斷好幾年的大學裡的航天專業,重新開始招生

被削減的航天項目都一一得到了恢復

軍隊裡大批老裝備也開始慢慢淘汰,

科研機構開始收到一點撥款,殲十的設計師可以變賣麵條邊研究飛機了

我們終於動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