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現代漢語》(詞彙、語法部分)知識點總結

董元奔‖《現代漢語》(詞彙、語法部分)知識點總結

第一部分、詞彙

【語素的概念】

語素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是最小的有意義的語言單位。“FAN(去聲)”這個音節寫下來可以成為“犯”、“飯”、“範”、“泛”、“販”等好幾個有音有義的語言單位。這種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就是語素。說它最小,是因為它只包含一個音節。

【詞的概念和語素的功能】

語素是用來構詞的。那麼,什麼是詞呢?詞是有聲音、有意義的、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們可以看出,語素和詞的區別在於能否獨立運用。那麼,什麼是獨立運用呢?所謂獨立運用,有兩種表現:一是能夠單說,單獨回答問題,比如“誰走了?我。”這個“我”就是詞;二是雖然不能單獨回答問題,但是可以單用,比如“你是誰呀?”中的“呀”。“我”、“呀”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是語素,但是,當它獨立運用的時候,它就成了詞。

【語素和音節的對應關係】

1、一般說來,一個音節對應一個語素(暫不講:兒化音例外,因為它的詞根和詞綴都有語義,可以算兩個語素,下節課還要專門講)。一個音節獲得語義之後就成了語素,比如FAN(去聲)---犯、CAO(上聲)---草。

2、多個音節對應一個語素

“葡萄”是兩個音節,但是,它們連在一起才有語義,才是最小的語義語義結合體,才是語素。再如“蜘蛛”、“咖啡”、“珊瑚”、“鞦韆”、“荒唐”等都是雙音節語素。再如“巧克力”、“托拉斯”、“烏魯木齊”、“可口可樂”、“嘰裡咕嚕”等多音節語素。“巧克力”中的“力”不能作力氣講,“烏魯木齊”中的“烏”不能作黑色講。它們都只是有語音沒有語義的音節。

3、另外,補充一點:一個音節還會對應多個語素。當一個音節獲得不同的語義時,它就是不同的語音語義結合體,就是不同的語素。比如:“開會”和“不會”中的“會”、“盤子”和“盤點”中的“盤”、“羽毛”和“毛澤東”中的“毛”。

【語素和詞的關係】

(1)能單說或單用——成詞語素

剛才我們說了,語素是用來構詞的,語素與詞的區別是是否單說或單用。剛才我們所舉的例子“我”和“呀”,不單說或不單用時是語素,單說或單用時是詞。再如:能單說的“美”、“好”、“海”、“山”、“水”、“紙”、“人”,能單用(單獨在句子中使用)的“在”、“從”、“於”、“嗎”。

(2)不能單說或單用——不成詞語素

有的語素本身是有音有義的,但是卻必須跟其他的語素合在一起才能說和用,才能成為詞。比如“宏”有音有義,是語素,但是卻不能單說單用,必須跟其他語素合在一起才能說或用,比如”宏大”、“宏論”、“寬宏”。再如:“泳”自己不成詞,與別的語素結合成詞“游泳”、“泳壇”、“泳將”、“泳衣”;“基”—基礎、基本、根基;“吝”、“崛”、“懣”。

【詞彙的概念】

詞彙,就是詞的總彙,是指一種語言中所使用的詞的總稱。詞是詞彙的基本成分,除了詞以外,詞彙還包括熟語(成語、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因為熟語使用時都是固定的,性質相當於詞。此外,外來語、歷史詞語、新造詞語等也是詞彙的一部分。

【單純詞和合成詞】

1、由一個語素單獨構成的詞是單純詞。如:走、書、風、鞦韆、逍遙、參差、爛漫。但是,“花兒、草兒、蟲兒”雖然是一個語素,但是,由於“花、草、蟲”本身的意義與詞中的意義幾乎一樣,多了一個後綴“兒”,增加了一種親切的語義,而“鞦韆、逍遙、參差、爛漫”卻無法把組成它們的兩個漢字隔開,隔開了就不能表達所想表達的詞義了。所以,“花兒、草兒、蟲兒”不算單純詞。

2、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語素組合構成的詞是合成詞。如:教育、社會、美麗、烏魯木齊市。

【合成詞的主要構造方式】

1、偏正式。前一個語素修飾或限制後一個語素。前偏後重。如:優點、地鐵、公園;深入、重視、冰涼。

2、補充式,即述補式。後一部分補充說明前一部分。前重後偏。如:革新、證明、充滿;書本、人口、花朵。

3、陳述式,也叫主謂式。前面是陳述對象,後面是陳述情況。如:冬至、嘴硬、年輕、面熟、人為。

4、支配式,也叫動賓式。前面是動作,後面是動作施加的對象。如:理事、冒險、結果、關心、無聊。

5、聯合式,也叫並列式。前後部分語義相近或相反。如:人民、音樂、調查;春秋、表裡、買賣。

【合成詞的其他構成方式】

1、附加式。詞根加詞綴構成合成詞。詞根是詞的基本詞義,詞綴是詞的附加詞義。舉例:(1)詞綴+詞根:老鄉、老虎、老師;阿爸、阿毛;小張、小李。(2)詞根+詞綴:孩子、椅子;花兒、草兒;儒家、作家。(3)詞根+疊音詞綴:雄赳赳、綠油油、喜洋洋、羞答答。

2、重疊式。由兩個或兩組音義相同的語素構成的合成詞。如:爸爸、哥哥、星星、豬豬、口口聲聲、形形色色。

3、簡稱。對長的詞語或名稱進行簡化。

①減縮。如:清華大學---清華、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②緊縮。如:北京大學---北大、彩色電視機---彩電。③標數概括。包退包修包換---三包、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幫。

【詞義的演變方式】

1、擴大。由特指擴大為泛指,由部分擴大為整體。如“河”,原指黃河,後指一切江河。“江”原也專指長江。

2、縮小。由泛指縮小為特指,由整體縮小為部分。如“金”,原指所有的金屬金木水火土,現在專指黃金。

3、轉移。原來的意義不用了,轉為使用另一種意義。範圍大小相當。如“書記”,原來指書籍文章,後來指秘書,現在指黨團負責人。

【詞的多義性】

詞在剛剛出現的時候是單義的,其中,有的詞詞義一直不變,比如地名人名、科學術語、部分草木鳥獸器物的名稱等,這些詞叫做單義詞。比如:上海、魯迅、勘探、牡丹、熊貓、洗衣機。但是大多數詞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擴大、縮小或轉移現象,所以許多詞在現實使用中存在著多義性。這些詞叫做多義詞。我們根據多義詞各個意義使用的頻率區別為基本義和轉義。

1、基本義。是指多義詞幾個意義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意義。

2、轉義。是指由基本義通過演繹或者比喻派生出來的意義。

【同義詞】

1、概念: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叫做同義詞。(嚴格的說,意義相同我們叫做等義詞,意義相近我們叫做近義詞。等義詞舉例:地道---道地、站臺—月臺。但是,我們只需把它們籠統的稱為同義詞好了。)

2、構成同義詞的基礎是兩個詞具有全部或者大部共同的意義。這與詞中有無相同的漢字無關。(1)沒有相同的漢字,但是卻是同義詞:沉---重、船---艦、立即---馬上、丈夫---老公、幽默---風趣。(2)有相同的漢字,但是卻不是同義詞:改善(改良)---改動、捏造(偽造)---創造、食品(食物)---糧食、木材(木料)---樹木。

3、怎樣辨析同義詞(近義詞)

(1)表現重點不同。如:傷害(重在感情)---損害(重在物品):相同的是破壞。

(2)範圍大小不同。如:餵養(人或動物)---飼養(只是動物)

(3)語意輕重不同。如:違背(較輕)---違反(較重)---違抗(最重)

(4)感情色彩不同。如:成果(褒義)---結果(中性)---後果(貶義)

(5)語體色彩不同。如:兒童(書面語)---小孩(口語)

(6)語法功能不同。我們還是從語義上辨析比較容易抓得準。但是,語法功能的差別可以產生同義詞,說明同義詞不太講究詞性的對應。如:剛才(主、狀、定語)---剛剛(狀語):都有不久之前意義。

4、同義詞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1)精確嚴密。(2)富於變化。

【反義詞】

1、概念: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叫反義詞。

(1)相反的,絕對的矛盾對立,非此即彼,中間沒有過渡,容易把握:正確---錯誤、死---活、出席---缺席、動---靜。

(2)相對的,中間有過渡,有時候不容易把握:黑---白(紅-白、黑-紅)、美---醜、擁護---反對、陳舊---新鮮。

2、反義詞的詞性應該是一致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等。

3、一個詞有幾個反義詞。因為一個詞可以有不同的詞義,它也就會有不同的反義詞。如:正---歪、反、偏、誤、邪、副、負。

4、反義詞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

(1)凸顯對立,引起重視。(2)凸顯事物關係,給人新的認識。(3)表現出事物的變化。(4)使語言富有趣味。

【同音詞】

1、概念:語音相同,意義不同的詞叫同音詞。

2、根據書寫形式分類:

(1)書寫形式相同。如:會1---會議、會2---能夠、會3---見。

(2)書寫形式不同。如:公關---攻關、自然---自燃。

【傳承詞和新造詞】

1、概念:傳承詞是古代、近代民族語言中流傳下來,而被現代漢語承接的詞;新造詞是五四運動以來的現代創造的詞。傳承詞佔大多數,傳承詞與新造詞是相對而言的。

2、傳承詞(特別是其中的根詞)的特點是穩固性、普遍性、構詞性(構成新造詞的基礎)。

3、有兩類詞不算新造詞:一是傳承詞出現轉義,比如“豬”轉義為愚笨,不算新造詞。二是生造的詞不算新造詞,比如:照曬、盼等、再四。

【古語詞】

1、概念:古語詞是指古代使用但是現在不再使用或者改為別的詞的詞,前者叫歷史詞,後者叫文言詞。

2、歷史詞主要是古代官制、服飾、器皿等:科舉、尚書、花翎、鼎、缽。

3、文言詞:目(眼)、謂(說)、履(鞋)、甘(甜)、謝世(去世)、閣下(您)。

【方言詞】

1、概念:指某個地區通用但是普通話不使用的詞。漢語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如果細分,漢語的方言種類不計其數。

所謂“隔河如隔世”,在遠古,河流嚴重妨礙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所以河流兩岸相距雖近但語言差別很大形成不同方言(隔了海就不僅僅是方言的問題了),我國南方河流多,所以南方的方言也比北方複雜的多。

【外來詞】

1、概念:從外民族語言中吸收來的詞。外民族指漢族以外,包括中國少數民族和外國民族。

2、外來詞的三種方式:

(1)譯音:坦克、吉普、模特兒、雷達、戈壁、迪斯科、邏輯。

(2)譯音兼譯意:幽默、黑客、的確良、可口可樂。

(3)譯音加譯意:吉普車、卡片、卡車、戈壁灘、沙丁魚。

3、如果不存在譯音因素,而只是譯意的話,就不算外來詞。如:銀行(BANK)、電話(TELEPHONE)、民主、科學等。

4、從日語中吸收來的詞多是借回來的,比較特殊,只有硬記:革命、封建、資本、侵略、教育、文學、文化、經濟、儲蓄、理論。(“革命”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意為周武王要推翻商紂王統治,改天換地;但是後來幾千年不再使用這個詞,卻被日語吸收和常用起來;孫中山到日本留學學到了這個詞,並用它來給自己推翻清政府的活動命名。)

【熟語】

熟語是經過長期歷史演化流傳下來的格式固定的詞組或句子,由於它用法固定且不能隨意增減用字,作用相當於詞,因而,也算詞彙的一部分。

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歇後語、慣用語。

1、成語:特點是意義整體,結構凝固,多由四個字組成。結構上與合成詞一樣。

(1)聯合型:悲歡離合、情投意和、斬盡殺絕。

(2)偏正型:後起之秀、世外桃源、豁然開朗。

(3)陳述型:草木皆兵、史無前例、勢不可擋。

(4)支配型:平分秋色、感人肺腑、飽經風霜。

(5)補充型:感激涕零、體貼入微、遺臭萬年。

(6)連動型:開門見山、刻舟求劍、拍案叫絕。

(7)兼語型:請君入甕、指鹿為馬、引狼入室。

2、諺語: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通俗而深刻的語句,是長期生活實踐的經驗總結。

講哲理: 直木頂千斤。

滿架葡萄一條根。

交人交心,澆花澆根。

講工作方法:橫吹笛子豎吹蕭。

講生態環境:山上多栽樹,等於修水庫。

講農業生產:深栽茄子淺栽蔥。

講氣象: 早上濃霧一天晴。

燕子高飛晴天到,燕子低飛雨天報。

3、歇後語:由近似設迷和解謎兩部分組成的一句話,幽默風趣。

(1)喻意歇後語。如:拿著鋤頭刨黃連---挖苦。

(2)諧音歇後語。如:冰糖拌黃瓜---幹(甘)脆。

4、慣用語:多為三音節,類似成語,短小定型的習慣用語。如:走過場、吃老本、打頭陣、順大溜、開夜車、潑冷水;抹黑、婆婆媽媽、打馬虎眼。

董元奔‖《現代漢語》(詞彙、語法部分)知識點總結

第二部分:語法

【語法的概念】

語法是語言中組詞造句的規則,簡言之,語法是語言法則。

這些規則包括用詞順序、詞類選擇等。

1、用詞順序舉例:能說“他在教室裡看書”,卻不能像英語那樣說“他看書在教室裡(HE IS READING IN THE CLASSROOM.)”。

2、詞類選擇舉例:能說“剛才下雨了”,不能說“剛剛下雨了”。

【語法單位】

1、語素:最小的語法單位。□說它最小,原因是它不能被再分得更小(單音節不能分為聲母音節吧?多音節一分就不可解)。□說它是語法單位,是因為它的功能是構詞,而詞是句子也就是語法所要使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

2、詞:(請學生回答它的定義)我再作陳述,特別是要陳述詞與語素的區別。複習單純詞和合成詞的概念(並舉例)。

3、詞組:(提問成語和慣用語的概念,引入詞組的概念)□詞組是由兩個以上的詞構成的,詞組和詞共同承擔了構成句子的任務。

4、句子:句子是語言中最大的語法單位(從“段落、篇章”解釋“最大的語言單位”這個概念)。具體給句子下定義應該是這樣的:句子是具有一定語調、表達相對完整意思的語言成分。句子後面的標點符號只能是“。、?、!、……”(解釋分號為什麼不是)。

回答:詞一定比詞組短嗎?句子一定比詞組長嗎?

【詞的分類】

1、詞的分類的依據:

根據詞在造句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來給詞進行分類,從而形成不同的詞類。所謂“所起作用的不同”是指語法功能不同。

2、詞的分類:

(1)名詞:表示事物、時間、處所、方位的詞。經常做主語、定語。

(2)動詞表示行為、動作、心理活動或意願的詞。做謂語。

(3)形容詞表示事物的性質的詞。形容詞的最大特點是能用“很“修飾,能用“不”試探,且不能帶賓語。(例:很乾淨衣服。)語法功能舉例:乾淨的衣服也是好看的(定語)。這蘋果甜(謂語)。這衣服洗得乾淨(補語)。虛心使人進步(主語)。他進步的原因是虛心(賓語)。

(4)狀態詞:過去,狀態詞也作為形容詞看待,如今我們把它們分開。形容詞說明事物的性質,狀態詞說明事物某種性質的狀態,比形容詞更加強化。我們通過形容詞“香”和狀態詞“噴香”來比較:香,作為形容詞,能用“很”修飾,能用“不”試探,能帶補語如“極了”、“得很”等。但是,“噴香”不能。

(5)區別詞:區別詞過去也作為形容詞,現在分出來。區別詞指表示事物的區別性特徵的詞,它們一般都是成雙成對的。舉例:陰、陽、正、副、急性、慢性、彩色、黑白、自然、人工。區別詞只能修飾名詞,或加“的”字組成“的”字結構。

(6)數詞

①基數詞:一、二、三、四、五、六、七。

②序數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7)量詞:只能跟數詞或代詞“這、那、哪”結合。

①名量詞:個、支、條、張、位。

②動量詞:下、回、次、趟、遍。

③時量詞:年、天、時、分、秒。

(8)代詞

①人稱代詞:我、咱、你、您、他、她、它;我們、咱們、你們、他們、她們、它們;人家、別人、大家、自己。“咱”是複數,相當於“咱們”,“咱(咱們)”包括聽者,“我們”不包括聽者。“人家”的“家”讀輕聲,“大家”的“家”不讀輕聲。

②指示代詞(分近指和遠指兩類):這、這兒、這裡、這會兒、這些、這麼、這樣、這麼樣;那、那兒、那裡、那會兒、那些、那麼、那樣、那麼樣。近指和遠指不僅指地點遠近,還指時間遠近。

③疑問代詞:誰、什麼、哪、哪裡、多少、怎麼、幾、怎麼樣…疑問代詞有時可以不表示疑問,如“他什麼都不吃”、“好像在哪兒見過”、“今天不怎麼冷”。

(9)副詞:副詞是指永遠只能做狀語的詞,即只能修飾形容詞或動詞的詞。副詞與形容詞的區別在於形容詞修飾名詞。【舉例】(略)

(10)介詞:介詞跟後面的名詞性成分構成介詞結構,在句中做狀語。

(11)連詞:

①表示聯合關係:和、跟、與;或、還是、與其;不但、並且。

②表示主從關係:因為、所以;假如、如果;雖然,儘管;即使。

(12)助詞:結構助詞“的、地、得、所、似的”和動態助詞“著、了、過”。

(13)語氣詞:只能用在句尾。語氣詞“了”不同於助詞“了”,語氣詞用在句尾,助詞用在句中動詞後面。如“他吃了飯了”。

【偏正詞組】前一部分是修飾語,後一部分是中心語。

1、名詞性偏正詞組(定語+中心語):

(1)白襯衣、他們的房子、木頭腦子、北京時間、今天的報紙;

(2)首都北京、周恩來總理、他們三個人、三本書。

第一類名詞性偏正詞組中間可以添加“的”。

第二類名詞性偏正詞組又稱為“同位詞組”,不同於聯合詞組,因為中間不能添加“和、或、又”。

2、動詞性、形容詞性或狀態詞性的偏正詞組(狀語+中心語):

(1)動詞性偏正詞組(中間可以添加“地”):刻苦學習、慢慢走著。

(2)形容詞性偏正詞組(中間可添加“地”):非常努力、格外熱心。

(3)狀態詞性偏正詞組(中間不可添“地”):總是乾乾淨淨的、一直老實巴交的。

【述賓詞組】前一部分是動詞性詞語,是述語,起支配作用;後一部分主要是名詞性詞語,有時也可以是其他詞性的詞語,是賓語,是被支配對象。如:

(1)吃米飯---述語+名詞性賓語

(2)學游泳---述語+動詞性賓語

(3)愛清淨---述語+形容詞性賓語

(4)希望他來----述語+主謂詞組

【述補詞組】前一部分是是動詞或形容詞充任的述語,是詞組的核心部分;後一部分是是補語,是對前一部分的補充說明。述語和補語之間可以添加“得”。如:跑過來。

【主謂詞組】前一部分是對象,後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陳述。如:眼睛大大的。

【聯合詞組】各成分之間無主次之分;各組成成分詞性相同;組成成分可以不止兩項;各組成成分之間可以添加“和、或、又”。如:又哭又笑。

【連動詞組】是由接二連三發出的動作所組成的詞組。幾個動作由同一主體發出,這些動作前後相連。如:寫信告訴他

思考:引導學生思考:“又哭又笑”、“聽說讀寫”為什麼是聯合詞組而不是連動詞組?

【兼語詞組】前一部分是述賓,後一部分是主謂,而述賓部分的賓語又是主謂部分的主語。如:派老張去

【複雜詞組的分析】

1、簡單詞組和複雜詞組的概念:只包含某一種形態的詞組是簡單詞組;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形態的詞組是複雜詞組。如:

簡單詞組 複雜詞組

白襯衣 他的白襯衣

喝可樂 喝一瓶可樂

聽說讀寫 聽說讀寫訓練

2、複雜詞組的結構劃分。如:

喝 一 瓶 可 口 可 樂 飲 料

1 2

--- ---------------------

3 4

---- --------------

5 6

--------- ----

1-2 述賓詞組,3-4 偏正詞組,5-6 同位詞組。

董元奔‖《現代漢語》(詞彙、語法部分)知識點總結

【什麼是句子】

1、句子是語言中最大的語法單位。

2、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單位,因為只有句子才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句子句子是有一定的語調、表達相對完整意義的語言成分。

3、詞組的構造規則和句子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說,詞組甚至一個詞加上一定的語調就成為句子了,特別是主謂詞組。(舉例)

【單句和複句】

1、只有一套主謂結構或者耽擱詞、詞組的句子是單句。有兩套以上的就是複句。

2、單句的構造:

主謂句和非主謂句的概念。

無主句和不完全主謂句的概念:無主句是指不需要主語的非主謂句;不完全主謂句是指由於上文的原因而省略了主語的非主謂句。

3、單句的語氣分類:

(1)陳述句:表示報道一件事實的句子。

(2)祈使句:表示對聽話人的請求、命令或警告的句子,使用降調,多用感嘆號。其主語或者有或者無,但都是第二人稱。

(3)疑問句:

①是非問句:相當於英語中的一般疑問句,可以用“是”或“不是”來回答。②特指問句:相當於英語中的特殊疑問句,必須回答具體內容。③選擇疑問句:詢問方式是“X還是Y”。④反覆問句:詢問方式是“X不X”,有時後面的“X”可以省略。反覆問句與選擇問句的區別在於選項是不是同一的,同一的就是反覆問句,不同一的就是選擇問句。

(4)感嘆句:抒發某種強烈情感,句末用感嘆號。它的語氣比祈使句強烈的多,沒有商量的餘地。

【主語和謂語】

1、概念:主語是陳述的對象,謂語是對主語的陳述,謂語指主語怎麼樣。

2、做主語的詞語:名詞性詞語或名詞性代詞。(1)名詞(包括處所名詞)。(2)數詞和數量詞。(3)“的”字結構。(4)名詞性代詞,如:人稱代詞“我、你、他……”,指示代詞“這、那、這裡……”,疑問代詞“誰、什麼、哪裡……”。(5)動詞、形容詞或偏正結構、主謂結構、述賓結構等,

只要是指陳述的對象,也可以做主語

3、做謂語的詞語:(1)動詞性、形容詞性或狀態詞性詞語通常做謂語。(2)名詞性詞語、偏正結構、主謂結構等有時也可以做謂語,只要是對主語的陳述,就可以做謂語。

【施事主語句和受事主語句】

1、施事主語句:主語是動作的發出者。如:她打了他一巴掌。

2、受事主語句: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如:他被打了一巴掌。

【賓語】

1、賓語的分類

(1)受事賓語:賓語是動作行為的受事。如:(我)看書,(姐姐)洗衣服。

(2)施事賓語:賓語是動作行為的施事。這說明,主語不一定是施事,賓語不一定是受事。如:行人走便道(受事)。便道走行人(施事)。

(3)處所賓語:賓語表示處所。如:(他)惦記著家裡。

思考:“他坐在家裡”中,“家裡”還是賓語嗎?不是,是補語。

(4)工具賓語:賓語表示動作行為所憑藉的工具。如:(我)扇扇子。(他)吃大碗。

(5)數量賓語:賓語表示數量。如:(村外)有一條河。

2、賓語的無定性:一般說來,賓語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不確定的,而主語所指的人或事物是確定的。

3、能帶賓語的詞語:

(1)及物動詞或以及物動詞為核心的動詞性詞組。

(2)形容詞不能帶賓語,但是,形容詞帶上補語以後就能帶賓語了。

4、能做賓語的詞語:

(1)最多的是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人稱代詞、數量詞。

(2)動詞或形容詞、動詞性或形容詞性詞組、主謂詞組等也能。

5、雙賓語:動詞後面帶兩個賓語。靠近動詞的賓語指人,叫間接賓語;遠離動詞的賓語指物,叫直接賓語。但是,在結構劃分上,一般可以分析為述賓詞組帶賓語。

【補語】

1、能帶補語的詞語:只有動詞、形容詞才能帶補語。

2、補語分類:

(1)結果補語:直接粘連在述語後面的補充說明成分。中間不等帶“得”。如:洗乾淨,說清楚。

(2)趨向補語:補充說明述語的趨向。中間不能帶“得”。如:天氣熱起來了。

(3)可能補語:中間能加“得”或“不”。如:看完(看得完/看不完)。

(4)狀態補語:補語是形容詞或狀態詞。如:(他)笑得肚子都疼了。

(5)程度補語:補語一般由形容詞充任。補語是“極了、死了”時不帶“得”,補語是“很、不得了、了不得”時帶“得”。如:暖和極了。

(6)時地補語:補語由介詞結構充任,表示時間或處所。如:(他)生於1989年。

【定語】

1、前面能帶定語的詞語:

(1)名詞或名詞性詞組

(2)動詞、形容詞也能有定語,不過中間要加“的”,這時候,在英語中叫做動詞或形容詞名物化。如:三年的學習(動詞)。情竇初開的苦悶(形容詞)。

(3)人稱代詞

(4)量詞。如:就多了一個。我記得那回。

2、能做定語的詞語:

(1)形容詞、狀態詞比較常見。

(2)名詞性詞語做定語。(可加可不加“的” )。如:木頭房子(名詞)。我哥哥(代詞)。三本書(數量詞)。

(3)動詞做定語時,動詞已經名物化,動詞後面可以試圖加“的”。

(4)各種詞組都可以做定語,只是動詞性的和形容詞性的都名物化了。如:

你和我的感情 (聯合詞組)

你們家裡的故事(偏正詞組)

讀大部頭的學生(述賓詞組)

說清楚的事兒 (述補詞組)

我們尊重的老師(主謂詞組)

對他的意見 (介詞結構)

【狀語】

1、前面能帶狀語的詞語

我們需要冷靜思考。 (動詞)

多留點吃的東西。(動詞性詞組)

他疼愛地看看我。(動詞性詞組)

這條路很漫長。 (形容詞)

逐漸地她消失在人群中了。(主謂詞組)

四周靜悄悄的。 (狀態詞)

他已經大學生了。 (名詞。少見)

等了足足五個小時。(數量詞)

2、能做狀語的詞語

再回首 (副詞,副詞最多)

終於結束了 (副詞)

認真研究 (形容詞)

清清白白做人 (狀態詞)

向雷鋒同志學習 (介詞結構)

有重點地介紹 (“有”字述賓詞組)

【複雜的偏正詞組】

1、修飾語本身是偏正詞組。如:

我 媽 媽 的 頭 發

1 2

---------- ------

3 4

--- ---

1-2 偏正關係,3-4 偏正關係。

2、中心語本身是偏正詞組、如:我的好朋友,正在努力學習。

3、中心語和修飾語都是偏正詞組。如:很快向他報告

【聯合複句】各分句地位基本平等。

1、並列複句:各分句是並列關係,各分句幾乎可以顛倒。如:要愛人民的江山,要愛人民的生命。

2、對立複句:各分句是對立關係。其實,可以看作並列複句的特例。如:要愛人民,不要愛敵人。

3、連貫複句:各分句是相承關係。各分句存在時間順序。如:姐姐剛走,妹妹就打電話來了。

4、選擇複句:分句是選擇關係。如:你是喝茶,還是喝咖啡?

5、遞進複句:分句是更上一層的關係。如:他不懂得愛惜自己,更不懂得照顧別人。

6、註解複句:後一句是對前一句的註解。如:秋天來了,樹葉黃了。

7、分合複句:先總述後分述,或先分述後總述。其實是註解複句的特例。如:大家忙活起來:有的人掃地,有的人擦玻璃。

我們經常把並列複句、對立複句、註解複句、分合複句統稱為並列複句。

【主從複句】兩個複句的地位不平等,主句表示主要意思,從句表示次要意思。從句在前,主句在後。

1、轉折複句:主句與從句意思對立和矛盾。(可用關聯詞“但是、但、卻、然而”等)。如:雖然天下雨,但是我還要去。

思考:與對立複句比較。(從分句的地位是否平等來看)

2、假設複句:從句是假設,推出的結論是主句。(可用關聯詞“如果…那麼…、倘若…就…”等)。如:如果天下雨,我就不去。

3、條件複句:從句是講條件,主句是結果。(可用關聯詞“只要…就…、只有…才…、不論…都…、不論…要…、不管…也…、除非…才…”等)。如:只要天下雨,我就不去。

思考:條件複句與假設複句的區別:首先要看關聯詞,其次,假設是充分條件,條件是必要條件、無條件或排除條件。

4、因果複句:從句是原因,主句是結果。(有時為了突出主句,可以把主句放在前面)(可用關聯詞“因為…所以…、所以”等)。

5、推論複句:從句說出既定的事實,主句根據從句推出結論。(可用關聯詞“既然…那麼…、既然…又…、既然…就…、由此可見、可見”等)。如:你既然怕他,就別去了。

6、目的複句:從句說明目的,主句指出達到目的的做法。主句也可以在前面。(可用關聯詞“為了…、…是為了…、…目的是…、…以便…、…以免…、…免得…”等)。

7、時間複句:從句通過一件事說明主句的時間。如:吃過晚飯,行李平安到達了。

注意:時間複句與連貫複句的區別:時間複句主句和從句不存在時間先後順序。(舉例:“他吃了晚飯,把行李送到火車站。”是連貫複句)

8、倚變複句:主句的意思隨著從句意思的變化而變化。如:你開多少價,我就給多少錢。

注意:我們經常把假設複句、條件複句、推論複句統稱為假設條件複句,把時間複句併入連貫複句,把倚變複句併入並列複句。

【多重複句】

1、分析多重複句要注意什麼(1)把握各分句之間的邏輯關係。(2)要有層次觀念。(3)確定各分句關係要依據關聯詞。

2、多重複句的層次分析法舉例

(1)①江水很深,②水流又急,③隻身游過去是很危險的。

1-2 因果關係,3-4 並列關係。

(2)①我讚美白楊樹,②因為他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③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少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④所以我總想用我的筆頌揚那高高的白楊樹。

1-2 並列關係,3-4 因果關係, 5-6 遞進關係。

(3)①掌櫃是一副兇臉相,②主顧也沒有好聲氣,③教人活潑不得;④只有孔乙己到店,⑤才可以笑幾聲,⑥所以至今還記得。

①……,②……,③……;④……,⑤……,⑥……。

1-2 並列關係,3-4 因果關係,5-6 因果關係,7-8 並列關係 ,9-10 條件複句。

【常見語法錯誤的命名】

1、句法成分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如:

你剛十八歲,正值青春茂盛之時。(用植物描述人,不當)

(2)述賓搭配不當。如:

經過整頓,改變了這條街長期以來一直比較混亂。(“改變”不能跟主謂結構搭配,應該跟一個名詞性成分搭配)

(3)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如:

慶祝香港迴歸的鼓樂聲、歡呼聲匯成了一支動人的歷史性歌聲。(定語“一支”和“歷史性”不能跟“歌聲”搭配)

2、句法成分殘缺

(1)殘缺主語。如:

在老師的幫助下,使他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老師的幫助”本來是主語,由於用在介詞結構中而喪失了主語資格,因而殘缺主語。)

(2)殘缺謂語。如:

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業,這不也是自豪的嗎?(“事業”不能“自豪”,只能值得自豪,因而,殘缺謂語“值得”。)

(3)殘缺賓語中心詞。如:

他對自己都不關心,更談不上樹立為人民服務了。(“樹立”的是思想,因而殘缺賓語中心詞“思想”。)

3、詞語位置不當。如:

你做了這麼一件大的事情,怎麼不事先跟他商量一下呢?

4、雜糅。(下筆的時候用某種說法或句式,寫著寫著換成了別的說法或句式,從而造成結構混亂;或者本應分開說的兩句話被人為的糅在一起)。如:

這種款式的女裝一上市,就受到廣大女青年所歡迎。(“受到……歡迎”和“為……所歡迎”兩種說法混淆了。)

5、代詞指代不明。如:

他帶著兩個孩子來了,他們長得好可愛。(“他們”指代不明確。)

6、數量表達混亂。如:

爺爺八十歲了,孫子才一歲,爺爺比孫子大七十九倍。

二、檢查語法錯誤的兩種方法

1、緊縮法:去掉修飾成分,檢查主謂賓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在看修飾語。

2、類比法:對一個句子的語法毛病感到似是而非時,可以根據該句格式仿造一個在內容上跟自己的生活接近的句子,從中找出語法毛病。

董元奔‖《現代漢語》(詞彙、語法部分)知識點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