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走入「唯裝配」的誤區、不能用技術思維來做裝配式

以下是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原副總工、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葉明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1、如何消除或者減少認識誤區?

中國房地產報:你還提到過業界對建築產業現代化認識存在誤區,打出建築產業現代化旗幟的企業不少,但並非都腳踏實地,具有專注精緻與實業精神。請問: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消除或者減少這樣的認識誤區?

葉明:裝配式建築不同於一般以往的技術推廣和應用,也不僅僅是簡單的裝配率高低問題,它涉及到整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方方面面,包括體制機制、資質管理、招投標管理、質量監管和檢查,等等。不能僅僅用技術的思維來發展裝配式建築,而要用提升行業整體素質、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思維來指導我們的行動。

要從時代發展的高度深刻認識裝配式建築的歷史必然性及其重大意義,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和推進裝配式建築,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其本質上是驅動並助力加速推進建築業的現代化進程,實現建築業轉型升級。要抓住發展裝配式建築頂層設計的‘牛鼻子’——建造方式的一種變革,生產方式的一場革命,落實在建築業轉型升級的高度,不能走入“唯裝配”誤區。

2、在裝配式建築領域推行EPC模式,應把握哪些關鍵點?

中國房地產報:住建部“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中,重點任務就提出要推行工程總承包。以你過往的經驗來看,要想在裝配式建築領域順利推行工程總承包(EPC)的模式應該把握好哪些關鍵點?

葉明:由於我國建築業在幾十年來形成了固有的施工總承包模式,而不是工程總承包。在走向工程總包(EPC)模式的道路上,建築企業在運營管理上存在著明顯的不適應,在能力建設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足,施工企業當慣了乙方,用乙方的思維去做工程總承包是做不好的,也不可能做好。

工程總承包一定是設計、製作、採購、施工等為一體。以採購來說,由於施工企業對工程總承包理解不到位,加之受到原來傳統施工總承包的影響,導致不會採購,甚至也不願意採購,因為不願意去承擔因採購而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甲方也不願意在採購方面放權,願意大包大攬,也造成工程總承包難以落地。

發展工程總承包有利於消解裝配式建築的增量成本,至於如何突破,我覺得還是應該從政府頂層設計著手,明確提出推進的具體辦法和路徑。以安徽合肥為例,此前在招投標中很多項目都提出工程總承包,並且效果顯著。但後期有些項目又可以聯合投標,導致一些項目變成了形式上的總包,實質上的分包。因此,合肥也開始收緊在招投標領域對工程總承包的條件,要求投標聯合體必須在一個集團下形成一體化的運營管理模式才允許投標。

現在很多企業開始想嘗試工程總承包模式,但未來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必然要走向社會化的專業化的分工協作。未來總承包企業一定要具備以下條件才能真正具備工程總承包能力:完善總承包企業組織機構;建立總承包項目管理體系;打造企業的核心技術體系;培育市場化協作專業公司;建立工程設計、研發中心;擁有預製構件的生產能力;建立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具有一體化的運營管理模式。

3、如何研判未來裝配式建築發展趨勢?

中國房地產報:作為多年來研究建築產業現代化課題的專家,你如何研判未來裝配式建築發展趨勢?

葉明:目前國內裝配式建築發展形勢還是很好的,產業集聚和效應也比較明顯,企業紛紛動起來,包括建築企業、房地產企業等,工程項目也在大量增加。從下半年開始,各地已經拿出大量項目開始試點,近兩年內全國的工程量將逐步增多。

裝配式建築發展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全方位的創新過程,需要科學的管理組織,需要建立一個高效的管理體制,更需要站在整個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發展的高度來進行頂層設計。圍繞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持續健康發展應包括三個方面重大任務:一是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二是建立現代的建築產業體系;三是建立高效的管理體系。三位一體。裝配式建築在政府政策大力推動下,也將迎來快速發展,但切忌盲目發展,一哄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