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是怎麼樣改變清朝的命運的?

《四庫全書》大家都知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顆璀璨星光,佔據重要的地位,乃至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但是這樣一部叢書的編纂是這麼改變清朝的命運的呢?背後有什麼巨大的陰謀呢?

《四庫全書》是怎麼樣改變清朝的命運的?

四庫全書樣式

在《四庫全書》之前,已經有相當豐碩的叢書成果出現,在明朝,明成祖朱棣就命人編撰了著名的《永樂大典》,該書在明朝是一部空前的浩瀚鉅著,當時永樂大帝篡奪其侄建文帝的皇位,為了拉攏江南士人的人心,下令編撰《永樂大典》,將讀書人收歸自己身邊。

這個方法在清朝被運用的爐火純靑,清朝因為是滿族入關,在正統性和合法性上一直受到質疑,為了擺脫這種狹隘的民族觀念和正統觀念,清朝的皇帝們也是用盡了辦法,最開始是在康熙年間的《康熙字典》,這套書就是我們目前所使用的《漢語詞典》的雛形。之後就是雍正朝編撰完成的《古今圖書集成》,該書採用銅活字印刷,因其按學科分類,是目前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類書。

《四庫全書》是怎麼樣改變清朝的命運的?

康熙字典樣式

當然這一切在盛世的乾隆朝達到了鼎盛,乾隆一直以文化皇帝自居,一生傳作詩詞4萬多首。乾隆在皇帝生涯中蔭其祖上的福澤加之前期的開明,所以國力財力都相當鼎盛,尤其是以揚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在這一切慢慢形成,那麼皇帝的統治欲和控制慾就相當強烈。因其滿族自身文化的淺薄,皇帝內心的自卑感就油然而生,所以,在興建文字獄上,毫不留情。

《四庫全書》是怎麼樣改變清朝的命運的?

乾坤皇帝

經過康雍兩朝對文字獄的發展,在乾隆朝達到了頂點。乾隆皇帝畏懼民間反清思潮的湧動,提出編撰《四庫全書》的計劃。編撰《四庫全書》其實是乾隆皇帝的一個巨大陰謀。第一是籠絡朝野被文字獄傷害的士人,讓它們覺得皇帝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對文人的重用。第二便是收集全國不利於自己統治的書籍加以刪改或者直接銷燬。

這一次的書籍審查行動中,銷燬了對清朝不利的書籍總數,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除了焚燬書籍,還系統的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燬。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永樂、 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朝的官方文書。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全部被銷燬了。除了銷燬書籍和檔案外,對大量涉及反滿思想的書籍,以及前代關於北方遊牧民族的書籍進行了大量的篡改。

《四庫全書》是怎麼樣改變清朝的命運的?

戴震四庫全書的編撰者之一

雖然這部鉅著聚集了全國300多位著名學者參與編撰,在一定程度上籠絡了士人的心,但是完全改變了社會文學的發展方向,從活躍的社會批評文學轉變了考據學,使中國的文化進程幾乎進行了停滯,沒有辦法向前推進發展。為後來大清朝的滅亡埋下了文化的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