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離婚爲什麼如此之多?西式婚禮泛濫的結果!

當代中國離婚為什麼如此之多?西式婚禮氾濫的結果!


雖然中國不是基督教國家,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很多喜歡舉行西式婚禮。男的穿上筆挺的黑色西裝,女的則披上代表所謂“聖潔、青春、忠貞”的潔白婚紗。婚禮上,不僅新郎新娘要互換戒指,彼此還要宣誓,“從今天開始,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有還是貧窮,健康還是疾病,我將永遠愛護你、珍惜你,直到天長地久!”

這一切看起來好浪漫!有鮮花,有掌聲,有香檳,有戒指,有伴郎,有伴娘,有美好的誓言,有親友的祝福,一生一次,一世一人,這麼隆重的西式婚禮,在中國五千年文明中是沒有的!根本不要商家吆喝,也不要什麼西式教堂和神父,西式婚禮就在中國大行其道了!

然而,隨著西式婚禮的泛濫,中國的離婚也氾濫了起來,甚至有的上午辦婚禮,下午就離了。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權威數據,2016年全國辦理離婚的有415.8萬對,而2007年到2016年的十年時間裡,中國離婚累計達到了3062.8萬對,其中80後離婚超過六成。

幾千萬對離婚,當然就意味著幾千萬個家庭解體,幾千萬對親家絕交甚至成仇,當然直接帶來了空巢老人和問題少年!如此嚴重的離婚問題,讓理想的和諧、幸福從何談起呢?

原因在哪裡?原因當然很多,不過在本文看來,最直接的當然是西式婚禮!這種表面光鮮、其實膚淺的婚禮讓很多中國人沒有了古老的婚姻智慧、家庭智慧!

當然,相比“知母不知父”的原始社會,西方婚禮無疑是文明的進步,但是和中華傳統婚禮比起來,還真是夷夏之別!

首先,中國傳統婚禮的主色調是紅色,道法自然,紅色讓人想起“紅花、紅火”,給人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的正能量,坐紅嬌子,穿紅衣紅褲,掀起紅蓋頭,收紅包,兩顆紅心…是多麼喜慶的氣氛!

而西式婚禮中將白色作為主色調,在中國人看來當然是沒文化!白色是中國傳統喪禮的主色調,白雪皚皚,一片蒼茫,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毫無生機,只有肅殺,這怎麼可以作為婚禮的色調?而新郎穿黑色,新娘穿白色,這不是明顯的一黑一白、勢不兩立的架勢麼?

其次,西式婚禮突出的是雙方的愛情,眾目睽睽之下,擁抱、接吻,以及帶有性暗示的套戒指。

而中華傳統婚禮則顯得高瞻遠矚得多,在婚禮中,新娘是有紅蓋頭的,親暱的動作必須在完成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對拜”之後,“進入洞房”才可以的,是不可以公開表演的。

我們來看看這三拜,就充滿了智慧!“一拜天地”,說了兩層意思,第一,“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祖宗,有祖宗然後才有了自己。因此天地是總根本,要感恩,要敬仰,要跪拜。第二,“天地之大德曰生”,婚姻也要效法天地“生生不息”的精神,要開枝散葉,開流開派,“事祖宗,繼後世”,也就是俗稱的“傳香火”。

“二拜父母”,說的就是盡孝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婚姻除了傳香火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對父母盡孝,是人都會老、都會病、都會死,兒子兒媳能盡孝,父母的晚年就幸福,而“屋簷水點點滴”,家風代代傳,自己的晚年也有兒子兒媳來照顧。

“夫妻對拜”,說的是夫妻地位平等,相敬如賓,古人云“床上夫妻床下客”,愛情這種東西只能在床上進行,在人前是要彼此尊重。古人又云“少年夫妻老來伴”,說的是年輕時彼此有愛情,年紀大了就是相依為命的親情。而維持婚姻的力量,除了少年的愛情和晚年的扶持外,還有三代人從上到下的恩情,與從下到上的孝道,是一個人情、責任的網絡,即使婚姻不美滿,生活中總有其它的想頭和甜頭,不至於要恩斷義絕地去離婚。

可以看出,中華傳統婚禮比起西方純粹的愛情婚禮要有意義得多。而西方式婚禮所強調的愛情,在中華文化看來,實在是一種很膚淺的慾望而已。

“真心抵不過紅鈔票,愛情只是性需要!”,就好像一個饑民看見一桌酒席一樣,沒吃之前垂涎欲滴,吃完之後也不過如此,再吃同樣的酒席就索然無味,於是希望換口味。愛情也是如此,是個求新求變的慾望。

而西方以一種求新求變的慾望來作為長久婚姻的基礎,這不是很膚淺和幼稚嗎?而當今中國熱衷西方那一套,追求變動的愛情,不拜天地,不拜父母,甚至男人向女人單膝下跪,而導致離婚率如此之高,空巢老人如此之多,其原因就不言自明瞭!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在弘揚文化自信的今天,在大力提倡家風傳承的今天,同時,在離婚率遠遠超過GDP增長的今天,在出生率日益下降的今天,在老齡化危機日益深重的今天,當然要復興起傳統婚姻文化,復興起中華傳統婚禮!

這樣一來,婚姻幸福,老人幸福,小孩幸福,家庭幸福,民族因此也生生不息,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就落到了實處,中國夢就可以儘快實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