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公衆號向企業收「保護費」,他獲利上百萬!最終獲刑

微信公眾號作為微信主要服務功能之一,在組織傳播和群體傳播中被廣泛應用,一些粉絲量較高的公眾號,其影響力絕不亞於某些報刊雜誌。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轉發量過萬的熱文刷屏整個朋友圈,卻沒想到公眾號還能被用來向企業收“保護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眾所周知,策劃、編輯、排版出一篇高水準的公眾號推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卻能通過刪掉一篇文章賺取上千元的利潤,有時一天就可獲利數萬元,這到底是什麼操作?今天,小南就跟大家聊聊南山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利用公眾號有償刪帖向企業進行敲詐勒索的案件。

六哥(化名)作為一名資深網友,運營著累計關注用戶達18000人左右的“金融照妖鏡”微信公眾號,他將此公眾號定位為專門曝光P2P網貸公司負面新聞的平臺,並組建了多個300人至2000人不等的QQ群、微信群,用於發佈、轉發未精確核實的、對企業不利的文章。

為了博取流量,吸引關注,六哥專寫標題黨文章,引用沒有信源的數據,乃至編造歪曲事實,以此要挾網貸平臺。平臺為減少損失,便主動與六哥聯繫,進行交易,有償刪帖。利慾薰心,六哥嚐到甜頭後,覺得有機可乘,便肆無忌憚起來。

當有網貸公司要求刪除帖子時,六哥提出了高額的刪帖費用,並以為該公司提供正面宣傳服務為由,要求對方支付每帖2萬元的刪除費用並簽訂一個年繳費7萬多元的《服務協議》才予以刪除,如果該公司不向他交納這筆“保護費”的話,他將繼續在公眾號發佈負面消息。

據被害企業反映,六哥在公眾號發佈該公司負面信息後,當日就會有公司的投資客戶打電話來諮詢文章內容是否屬實,平臺上的理財產品成交量明顯下降。因公司短時間內缺乏應付這種突發狀況的能力,怕負面影響進一步擴散,只得被迫支付費用至六哥提供的賬戶上,六哥收到錢後將相關負面消息刪除。但有的時候企業給了六哥刪帖的錢,他卻是刪一部分留一部分,索取無度,企業與其多番商量無果,才選擇報了案。通過上述這種操作,六哥已獲利上百萬元。

此案經南山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六哥在信息網絡上以發佈、刪除等方式處理網絡信息為由,威脅被害單位,索取財物,其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罪。最終六哥被判處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伴隨著大數據的興起,網絡信息傳播商機頻現,利益空間進一步加大。總有不法分子利用監管漏洞實施犯罪,專門利用權利人方花錢消災、息事寧人的心理,屢試不爽,反而助長網絡敲詐者的囂張氣焰,像六哥這樣的不法行為危害尤甚。

作為一名正義的“網友”,小南想給大家提個醒,網絡世界是個大染缸,面對海量信息,我們要有辨識能力。對於新興企業來說,要誠信合法經營,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遭遇網絡敲詐時,不能一味妥協,要想方設法掌握證據,保存相關記錄,及時報案。

【記者】陳熊海

利用公众号向企业收“保护费”,他获利上百万!最终获刑

【作者】 陳熊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