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罪就能逃脫罪責?檢察官破「零口供」入室盜竊案

楚天都市報9月29日訊(見習記者 孫婷婷 通訊員 李靜 黃琳)青山區發生的一起入室盜竊案,警方鎖定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出現在被盜門棟所在攝像頭範圍時,王某突然從攝像範圍內消失不見了,案件陷入一籌莫展。近日,該案承辦檢察官通過對技術性證據的分析運用,最終形成證據鎖鏈,王某當庭認罪伏法。

2016年7月,蔡某、王某在青山區某居民小區,趁舒某家中無人,蔡某使用技術開鎖進入室內,王某則在樓下望風。兩人盜得屋內現金人民幣及黃金首飾若干,王某將盜竊物品予以銷贓。案發後,公安機關將蔡某、王某抓獲歸案。

儘管有同案犯蔡某的指認,王某到案後卻一直是“零口供”,視頻監控也僅能看到疑似王某在被盜小區內及其周邊出現,且其在即將進入被盜門棟所在攝像頭範圍時,突然從攝像範圍內消失不見了,也就是說在應有的作案時間裡,王某並沒有出現在作案地點。

“在庭審實質化的今天,僅憑蔡某的供述認定王某入室盜竊,證據是不足的。” 承辦檢察官介紹說。

檢察官在認真審查案卷材料後,到案發現場進行勘察,通過對攝像頭的安裝方位、攝錄範圍、犯罪嫌疑人可能的進出路線等進行實地察看,尋找王某在錄像上消失的原因。在對錄像進行反覆觀看時,一輛緩緩駛入小區的轎車引起了承辦檢察官的注意到該轎車車牌號清晰,但在分別進入幾個攝像頭範圍時出現了攝錄時間的重疊,原來該小區攝像頭顯示時間與真實時間存在較大誤差,造成了錄像的不連貫。

承辦檢察官對錄像時間進行校正後,驚喜地發現王某從攝像範圍消失後,被盜門棟前即出現了可疑人影,從時間判斷,應該就是神秘消失的王某。但由於攝像頭距離較遠,且前方有物體遮擋,鏡頭裡只能看到模糊晃動的人影。

為了能進一步證實可疑人影就是王某,檢察官根據人影多次出現的手機打電話這個動作,要求公安機關提取王某當天的手機通話記錄,並與校正後錄像中人影打電話的時間進行比對。同時再次提審蔡某,核實其當天與王某的手機通話情況。通過比對,調取到的通話記錄與校正過的視頻中打電話畫面的時間點、時間段完全一致。

蔡某進一步交待,也印證了王某正是利用手機通話免提功能,為光天化日之下入室盜竊的蔡某望風報信。

同案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監控錄像、通話記錄已然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鎖鏈。開庭時,在充分有力的證據面前,王某不再頑抗,最終認罪伏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