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能否發展起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眼光!

有人反對,有人贊成,機會往往就在這個方興未艾之時。別人做了,你沒有,可能就落後了。就像手機支付一樣,滿大街都是微信/支付寶支付,攤大餅和修鞋的都有二維碼。

摩拜跟ofo就是一個例子,羅振宇說不做小程序,ofo一直都不做小程序,但是摩拜做了,並且和微信團隊相互配合的很好,獲得了每週100%的新客增長。ofo在2017年9月份,在摩拜做了半年之後,迫於壓力,也開始做自己小程序了。據說後來,羅輯思維也做了小程序,作為得到App的補充。在利益面前,商人都得低頭。

微信小程序能否發展起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眼光!


有人說,域名修改受限制了,在開發者論壇請求微信人員幫忙修改一下,沒人理Ta。於是Ta覺得小程序發展不起來,看人家支付寶,還專人有人上門貼支付碼物料,服務沒有支付寶用心嘛。

後臺綁定的域名每月有5次的修改機會,想好再修改,一次就夠,5次每月完全夠用了。這不能成為否定小程序的合法理由。

微信小程序能否發展起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眼光!


有人說,誰會甘心把命脈交給微信,說這等於把蛋交給微信捏著,時刻有蛋疼的威脅。

沒人願意被捏著,無論大企業還是創業者。大企業推廣小程序都要求用戶驗證手機號(例如摩拜),即使小程序不能用了,用戶還在,仍然從App登陸。在企業那裡,小程序就是為App引流的。況且,小程序目前已經開放了小程序與App相互打開的權限,代表官方已經肯定了商家App引流的正確性。

對於小企業,沒有能力做App,先做小程序就是先做業務探索、業務實驗,如果能賺錢發展的好,再做App也不遲。此時,小程序就是一個低成本創業試水方案。

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是各取所需而已,考慮的永遠都是利益。只要有利益或潛在收益在,還是有大批人願意被捏著蛋的,痛並快樂著。工具性質的小程序可以精耕細作,做線下培訓,從中賺一杯羹;上規模的公司,通用小程序把核心用戶導到自己的App上。

當然,對於企業來講,如果要做小程序,首先要想明白,如何利用好微信的社交鏈條,讓自己的小程序自然傳播起來,低成本推廣在產品原型規劃的時候,就要考慮進去了,這是重點。

微信小程序能否發展起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眼光!


有人說,我手機是512G內存,可以下載無數個App,為什麼要小程序?

即使是1024G內存,也有耗盡的時候,況且大多數網民都是32G、16G居多吧。又況且,下載App需要流量,如果你說有無限的流量或有wifi,那麼時間呢,下載安裝App需要時間吧。

對於使用頻次低的App,使用它的時間都沒有下載它的時間長,這時候下載就不划算了。另外,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存在的,如果商家只有小程序版本呢,例如“跳一跳”,哈哈。不排除小程序發展起來之後,商家只提供小程序應用,正如很多企業沒有PC網站,只有一個微信公眾號一樣。

小程序的誕生,本就不是為了替代App的,它在另一條非喬布斯開闢的跑道上與App賽跑。小程序優化了低頻App的市場需求,解決了其佔用手機內存的問題。

對下一下,如下所示,2017年app下載量數據下滑,小程序上線總量穩中有升,一減一升,孰優孰劣?

根據摩拜單車2017年5月中旬發佈的數據,從3月底小程序接入,4月新增用戶2400萬,其中50%以上來自小程序,用戶更習慣通過微信掃碼解鎖,而不是APP。使用方便,在用戶這一端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哦對了,下載App還有中毒風險。小程序沒有。

微信小程序能否發展起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眼光!


有人說,2017年小程序從一夜爆紅,到沉寂無聲,再到迴歸正軌,2017年小程序就是按部就班打豆豆的一樣。許多人覺得風口、紅利之類,好像也沒有看到。

微信流量大,日活用戶多,很多現在開線下小程序講座的所謂第三方企業也是這樣,上門推介或者電話推銷的時候總是跟你強調這一點,抓緊進去搶佔一個小程序好抓住所謂的風口,你不做,你同行做了,你就血虧了,如何如何。還舉ofo與摩拜的例子。

這和買房一樣的,賺到錢的,永遠不說房子貴。罵房子貴的,永遠都是沒有買房的草根,還有以此忽悠草根騙取情感共鳴的專家。

小程序也是一樣,在知乎上有人講,靠小程序半年實現了財務自由。路人們永遠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實現的,有賺錢的路子都想著保守窗口期,儘量多賺錢。等到窗口期快過的時候,把經驗拿出來辦講座,收一把智商稅;再不行的時候,然後才是在知乎上公開所謂當年靠小程序實現財富自由的法門,賺贊刷關注。這點套路,知友們都懂的吧。

微信小程序能否發展起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眼光!


有人說,小程序並不是今年微信的戰略重點,微信對小程序一點都不重視,如果張小龍肯推廣,小程序早就火了。微信拍著胸脯說,要做“去中心化”,其實就是要把N多個小程序做成“中心化”的小圈子,每個小圈子都威脅不了微信的地位,微信是一個大平臺,是一個看不見的大中心大平臺。

有人說,用戶的習小程序慣還沒有培養出來,傳統訂餐還是習慣於走餓了麼美團這些平臺。對於一些餐飲商家來說,根本沒有額外的人力去配送。 對很多中小商家來說,店內有一個微信支付二維碼,一個支付寶支付二維碼很多時候就夠用了。

說小程序不捨得推廣,這是不對的。目前小程序知道的人多,用的人少,2017年春節,微信通過“跳一跳”小遊戲,培養了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的習慣。

2017年12月28日小遊戲的上線,最高2800萬用戶在線/每小時,耐克植入廣告費達到2000萬,微信正在積極試水小遊戲互動廣告新模式。這是為下一步讓小遊戲開發者獲利,共享平臺紅利的信號彈。休閒類遊戲可不要錯過這個紅利風口。

小遊戲發佈的第二天,張小龍就直接飛去美國Apple總部,與庫克進行親切會談了。張小龍在2017年說過小程序不做遊戲,今年也做了,利益面前,商人都得低頭,不低頭的就不是商人。

在最近火起來的小程序中,以答題賺錢類app最為突出,如衝頂大會,頭腦王者,腦力大亨等,在碎片時間裡,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識範疇,也可以賺錢,一舉兩得。由此可見,不僅開發者可以賺錢,玩家也可以。

微信小程序能否發展起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眼光!


有人說,小程序整體開發框架是模仿vue和react的,語法有限制,新整一個WXS,處於嬰兒期,無法和社區上優秀的類庫集成,什麼輪子都要從頭造,論壇上的bug和issue無法追蹤,論壇回貼少。開發困難重重。

但是,小程序方面的圖書、教程越來越多了,專業做小程序業務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了,生態正在形成。公眾號趕上了傳統媒體衰落的大環境,造就了自媒體的興起。小程序趕上了App氾濫,同質化嚴重的時代,興起只差一個開發者盈利。

微信小程序能否發展起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眼光!

1、不用安裝,即開即用,用完就走。省流量,省安裝時間,不佔用桌面空間;

2、體驗上雖然沒法完全媲美原生APP,但綜合考慮,不用註冊直接使用微信的帳號和地址等,還是更優;

3、對於小程序擁有者來說,開發成本更低,他們可以更多財力,人力,精力放在如何運營好產品,做好內容本身;

4、對於用戶來說,相較於各種APP,微信小程序UI和操作流程會更統一。這也會降低用戶的使用難度;

5、對於小程序擁有者來說,相較於原生APP,推廣更容易更簡單,更省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