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聊丨七夕的傳說

如今人們很熱衷於“過節”,把生活的美好在節日中去淋漓盡致的表達。於是“七月初七”,現代人說是“中國的情人節”,紀念牛郎織女的偉大愛情。

牛郎織女星

作為中國漢族的四大愛情傳說之一,歷史版本與常見的故事情節也不盡相同。

先秦《詩經•小雅》中一首:“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維天有漢,鑑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是不是好幾個字都不認識?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工作,總是想著銀河對岸的牽牛星。”——相思病犯了!

南北朝梁朝任昉的《述異記》中載:“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雖然是文言文,但並不難,“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是亮點。—— 啪啪啪比唧唧復唧唧有趣!這一段是很多資料中所記載的,但查詢網上任昉《述異記》全文卻沒有找到。《述異記》這類書顧名思義,就是記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且並非一個版本。數學家祖沖之也曾經寫過一本《述異記》。

在梁昭明太子蕭統編撰的《昭明文選》中有《古詩十九首》,收錄了東漢末年五言古詩。其中一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也是描繪了牛郎織女星的故事。

魏文帝曹丕《燕歌行》中:“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他弟弟曹植《九詠》中“臨迴風兮浮漢渚,目牽牛兮眺織女。交有際兮會有期,嗟痛吾兮來不時。”六百年後,唐代學者李善為其註釋:“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才將牛郎織女與七月初七聯繫在一起。——自古以來、早在唐代就有提煉“中心思想”了!

孝子董永

東晉幹寶的《搜神記》中出現了“董永”這個人,但也可能是後來人的增補,幹寶的原本已無法考證。其中一段故事原文:

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其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曰:“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者,但令君婦為我織縑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概括的意思就是,董永是個孝順和勤勞誠信的人,老天爺派來自己的女兒織女給他當了幾天媳婦。——歷史上有好幾個叫董永的人,家有仙妻的到底是誰呢?

詩詞的華麗

古代很多文學中青年熱衷於愛情描寫,牛郎織女也是個好題材,最代表的兩首詩詞:

唐代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宋代秦少游《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相比更喜歡秦觀的“金風玉露一相逢”,畢竟長恨歌的故事是不正經的事情。——公公娶了兒媳婦,還把“出家還俗“當做重新做人的遮羞布,進一步昇華為跨越代溝的愛情!但因為黃梅戲《天仙配》,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兩句更為著名。

起源之爭

牛郎織女故事的起源地,一直在河南魯山、山西和順、山東沂源、河南南陽等地爭執不休。

2008年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非遺名錄中“牛郎織女傳說”在山西和順和山東沂源。而第二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卻同時命名“河南魯山”和“山西和順”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

河南南陽說“城西二十里之牛家莊”位於白河西岸,就是牛郎的故鄉。並宣佈考古發現漢代牛郎織女畫像石,還專門發了郵票和首日封,但你能看出來故事感嗎?

乞巧節

古時候的七月初七隻叫“乞巧節”,沒有直白的“情人節”這個說法。在七月初七夜或前一天夜晚,少女們穿上新衣服在庭院中向織女星乞求智巧(請賜予我“心靈手巧”吧,我是某某某),方式大多是做些穿針引線的活計、擺上些瓜果等。——織女忙著會男友親熱呢,還能管你們這些閒事!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故有學者稱乞巧節最晚始於漢代。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是唐代宮廷中過乞巧節的描繪。

今天幾乎看不到“乞巧“的活動了,女孩子們早已自覺遠離針線功夫。——因為有淘寶就夠了!

歲月的杜撰

兩顆星星、一段傳說,至少兩千年的歲月,不斷被世人所故意訛傳,又有一些人主動自願的信以為真。一些版本中,牛郎帶著兩個孩子,每到七月七的夜晚就去銀河鵲橋會織女。為什麼,孩子總是長不大,長期分居愛情總是鮮嫩的,作為家長的天帝一直是頑固不化的,搭成鵲橋的喜鵲們是一代一代的接班輪崗嗎?

無論怎樣,天帝和玉帝所掌管的“天宮婚姻法”是有嚴重問題的,否則也不會頻繁出現織女/七仙女、三聖母、二郎神他娘、百花羞公主、玉兔等等思凡下界的叛逆女了。

這時候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織女星屬於天琴星座,牛郎星屬於天鷹星座,相距約16.4光年。嚴肅的問題來了!為了每年一次的七月七相聚,牛郎織女的移動速度必須是光速的上百倍,否則就一直在路上了……孫悟空的筋斗雲與他們相比簡直慢的像頭牛了。

美好的故事並非最開始就是美好的,口口相傳中不斷的被添油加醋,一盤青蘿蔔精雕細琢也會成為宮廷御膳。生活也是如此,無論乞巧還是愛情,都不是被動等待的。孤芳自賞是一時清高,總有花開花落的時節。

又一年的七夕剛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