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書生,一塊碎碗片,他就這樣上手給自己刮骨療傷!

楊繼盛小時候母親去世,他爸娶了後媽,自古後媽大都對這種原生家庭的孩子不存好心,這個後媽不讓他上學,而是叫他去放牛。

小楊放牛經過學堂的時候,看到了裡面窗明几淨的環境和端正學習的孩子,於是心生嚮往,就跟他哥說自己能不能也去上學讀書。

這時候的小楊七歲了,他爸知道後,希望他放牛學習兩不誤,這也是因為家裡貧困。能讀書之後的小楊越發刻苦,天資加上勤奮,考試中舉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嘉靖二十六年,三十二歲的楊繼盛開始參加各種考試,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在殿試中二甲第十一名 ,之後,就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

一個書生,一塊碎碗片,他就這樣上手給自己刮骨療傷!

在明代,有個有趣的現象,那會兒流行彈劾。

對各位大臣來說,彈劾可謂是家常便飯,不管你是看人不順眼,還是有私仇,甚至無聊找事幹,只要有理由,都可以上書彈劾。

這理由呢,也有些也是千奇百怪的,諸如今天某臣看到其他臣子衣服穿錯了,或是看這人不講衛生,甚至還有人長相攻擊的,人家長得醜還礙你事了嗎?對,就是礙我事了。諸如此類等等,也是為皇帝的工作量擔憂。

作為明朝中期著名諫臣的楊繼盛,彈劾這種事豈能不摻和一腳,但是他選擇的方式很特別,那就是死劾。

彈劾作為一種政治手段,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普通的彈劾並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有時候也只是提個醒,你貪汙了,我上書彈劾,那你就記住收斂點,還有人盯著你呢,多太過分。

畢竟有時候想扳倒一個大臣,是很難的,除非他真的犯了大錯或是礙了皇帝的眼了。

而在一般情況下,大家同朝為官,你來我往,相敬如賓,做事都會留點情面。

而楊繼盛的這個死劾呢,就是冒死上劾,上死劾者,九死一生。彈劾的罪狀都是足以置對方於死地的罪名。

一個書生,一塊碎碗片,他就這樣上手給自己刮骨療傷!

楊繼盛死劾的對象是嚴嵩,著名的奸臣,嚴嵩並沒有對楊繼盛做過什麼傷害他的事,甚至還曾想收攏過楊繼盛,但是歷史以來就是這樣,面對為害朝綱的奸人,總要有人出面。

不管什麼時候,有趨炎附勢的人,也總還會有將天下當為己任的人,也總會有正義凜然不畏權貴不畏生死的人,而這些人,就是惡的對立面,就是為了打倒惡而存在的。

可惜的是楊繼盛並沒有成功,而他也早已知道自己的下場。

深諳鬥爭之道的唐順之在楊繼盛還在打算死劾時曾勸告過他。“願益留意,不朽之業,終當在執事而為。”唐順之已經看到了楊繼盛的結局,身為朋友,不忍他就此遭遇禍患。

但楊繼盛還是遞交了死劾書,而等待他的是嚴嵩的誣告和陰暗的牢獄。

錦衣衛的拷打也是常規流程,楊繼盛捱了一百杖,皮開肉綻,幾乎丟了半條命,即使如此他還是得回到潮溼且惡臭的牢獄,治療什麼的都是無稽之談。

一個書生,一塊碎碗片,他就這樣上手給自己刮骨療傷!

如果不治療就會死,楊繼盛向看守要了一盞燈,讓他拿著幫他照明,隨後手拿一片破碎碗片,聚精會神地颳著腿上早已感染腐爛的肉。

沒有麻藥,沒有塞嘴的毛巾,楊繼盛依然一臉平靜,碗片並不鋒利,腐肉不易割斷,就是這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楊繼盛竟然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那個幫他拿燈的獄卒都快看哭了,驚恐的渾身發抖,而楊繼盛卻還責怪他不要手抖。

楊繼盛在獄中待了三年,雖然他的好友在外一直幫他四處奔走求救,但依舊抵不過嚴嵩的勢力,三年後,楊繼盛被處決而死,年僅四十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