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

我舉目望去,天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地吹過,天,是真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正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悽豔恐怖。近似初冬的氣候,在原本期待著烈日的心情下,大地轉化為一片詩意的蒼涼。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於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蘇丹草原。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14°線以北。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幾乎佔滿整個非洲北部,佔全洲總面積的25%。沙漠東西約長4,800公里(3000英里),南北在1300公里至1900公里(800至1200英里)之間,總面積約906萬平方公里。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撒哈拉沙漠在其語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這塊沙漠大約形成於250萬年以前。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撒哈拉還不是一個沙漠,氣候類似於東非,在沙漠地帶發現了大約有3萬幅古代的巖畫,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恩阿杰爾高原,描繪的都是河流中的動物,如鱷魚等。同時也發現過恐龍的化石。但撒哈拉自從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羅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綠洲附近,已經幾乎沒有大面積的植被存在了達5600公里,南北寬約1600公里,約佔非洲總面積32%。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沙漠西從大西洋沿岸開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為界,東部直抵紅海,南部到達蘇丹和尼日爾河河谷交界的薩赫勒,一個半沙漠半草原的過渡區。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是世界上陽光最充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和自然條件最為嚴酷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氣候由信風帶的南北轉換所控制,常出現許多極端。氣溫在海拔高的地方可達到霜凍和冰凍地步,而在海拔低處可有世界上最熱的天氣。 撒哈拉沙漠將非洲大陸分割成兩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這兩部分的氣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界是半乾旱的熱帶稀樹草原,阿拉伯語稱為“薩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語稱為“蘇丹”,意思是黑非洲。 撒哈拉沙漠由兩種氣候情勢所主宰:北部是乾旱副熱帶氣候,南部是乾旱熱帶氣候。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中陸續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鈾、鐵、錳、磷酸鹽等礦。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採,改變了該地區一些國家的經濟面貌,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已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尼日爾成為著名產油國。沙漠中也出現了公路網、航空線和新的居民點。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在阿拉伯語裡是空虛無物的意思,被稱為生命的墳墓,但這裡儲藏著豐富的石油、鐵、鈾等資源,這是一片荒涼的寶地。金屬礦物在經濟上相當重要。阿爾及利亞擁有幾個很大的鐵礦,茅利塔尼亞西部的伊吉爾山(Mount Ijill)的儲存量也相當可觀;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西撒哈拉沙漠和尼日的存儲量略遜。燃料資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煤的來源有摩洛哥的無煙煤層和靠近貝沙爾的煙煤田。二戰後在撒哈拉也發現了油頁岩。阿爾及利亞的大天然氣田已開採,埃及、利比亞和突尼西亞也有小一些的天然氣田。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與西班牙男友荷西先後前往西屬撒哈拉(西班牙屬地)的小鎮阿雍。在這裡他們過著當地人的生活,靠荷西在石油公司的薪水養活。臺灣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吸引了無數人對撒哈拉沙漠的嚮往。

撒哈拉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