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多」 我們很快成長起來

【心聲】

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在拉薩市實驗小學開展近三年來,援藏教師團隊講政治、講團結,付出真情,勇挑重擔,為提升西藏基礎教育質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對多” 我們很快成長起來

北京援藏教師在輔導學生功課。樊世剛攝/光明圖片

援藏老師們助力學校豐富綜合實踐拓展課程的設置,在“全員走班,自主選課”模式下,又開設“走向社會實踐的系列綜合實踐課程”,整合了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並與本校科研團隊一起提煉出《小學學科教學質量監測評價實踐研究》和《基於藏文化特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兩項教育教學成果,分別獲得自治區首屆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一等獎,助推學校向“教育現代化、辦學精品化、育人特色化”邁出了一大步。

在學校原有青藍工程“一對一”模式基礎上,每位援藏教師都參與構建“一對多”幫帶模式,結對幫帶數名當地教師,整體優化了當地教師梯隊成長機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援藏教師們用錄課、微課的方式,反覆回放、指導,分步研磨。在他們的精心雕琢與陪伴下,受援校及本區域內的教師很快成長起來。他們因地制宜開展調研,不僅在受援校積極開展培訓,每年還平均走訪西藏各地學校二十餘所,開展示範課、講座等交流培訓百餘次,培訓教師數百人次,促進了本區域內教育的相對均衡公平發展。

援藏教師團隊承擔著各級各類課題研究,他們帶動本地教師深入到課例研修中,讓每一個教師“把研究的東西做出來,把做著的東西說出來,把說出來的東西再研究,把研究的東西整理出來”,推動著本地老師穩步走上了專業化、規範化成長的道路。

援藏教師們努力融入和理解學生。低年級孩子漢語表達能力不強,行為習慣有待培養,援藏老師們就用講故事、編兒歌和順口溜等方式讓孩子們放鬆下來、積極起來。為了藏族學生,援藏教師們放慢節奏、循循善誘,改變呆板機械的學習方式,課堂上經常傳來孩子們熱烈的討論聲、歡笑聲和掌聲。

《光明日報》( 2018年07月05日1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