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音樂的城市—都江堰

音樂是一張網,它傳遞的是感動和希望,秋天總是悄然而至,而都江堰的美妙音符更是讓人防不勝防,讓我們用音樂來編織一張網,網中的世界,是都江堰春夏秋冬之外美妙的另一季。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音樂是叮咚的泉水

流傳居住在都江堰的川派古琴師祖張孔山,古琴曲《流水》跌宕起伏的旋律,好似歡泉于山間澗鳴,鐫刻在美國《旅行者》號太空飛船金唱片裡,晝夜不息迴響在茫茫太空中,尋找宇宙間的知音。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青城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了洞經古樂,青城洞經古樂的曲調具有細膩、優美的特點,在民間廣為流傳,已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2014年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柳街薅秧歌,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是勞動人民最原生態的民俗文化。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都江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天馬轎房嗩吶,發展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形式,流傳下37首曲目。短小精悍,熱情奔放。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音樂是心靈的紐帶

千秋都江堰之水奔湧向前幾千年,澆灌天下沃野良田。由劉中昭老師譜曲、填詞,歌手譚維維演唱的歌曲《好一個都江堰》,獲得《歌唱成都十大金曲》的美譽。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原創歌曲《都江堰好》,由李旭老師作曲,張華康老師作詞,李旭和張君老師共同演唱,琅琅上口、輕鬆歡快的曲調將深淘灘、低作堰的美景融匯其中。還有眾多的都江堰原創音樂《重建輝煌》、《堰水清》、《青城山的滑竿閃悠悠》等等,動人的音符既是對大美都江堰的熱愛,也是心靈傳遞的橋樑。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音樂是夢想的承載

走近春天,四川衛視跨年演唱會都江堰分會場絢麗煙火點亮古城,山、水、人、情遙相呼應,“天府之國”剛柔並濟的氣質和都江堰深厚的文化底蘊,都融入承載著希望與夢想的音樂中。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走進夏天,成都·都江堰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已在都江堰舉辦四屆分會場活動。來自美國、新西蘭、德國、智利等16支國外團隊在岷江河畔,開啟傳統與流行、東方與西方的音樂盛宴。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走進秋天,國慶黃金週以音會友的西部音樂節今年是舉辦第二屆,是亞洲最狂熱、最好玩的音樂節。今年現場設有5大“音樂+”動物主題板塊,將打造成一個集“音樂、時尚、藝術、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品牌嘉年華活動。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走進冬天,到都江堰街頭走一走,一把吉他,一支話筒,亦或是一支竹笛,街頭藝人,讓都江堰的這座城市的美在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音樂和文化的氣質,這些“悅耳”的風景讓人們多了一個愛她的理由。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音樂是城市的靈魂

都江堰與音樂始終有著不解之緣,以建設國際生態名城為目標,緊扣綠色發展思路,依託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誕生出不少極具特色的音樂創意文化項目。2018年“音樂光影小鎮”簽約落戶都江堰,該項目將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在都江堰市建設集吃、住、玩、遊、購、娛功能於一體,包括會展中心、音樂廳、劇場、演藝舞臺、培訓中心、錄音室等內容,著力打造世界頂級音樂光影文化休閒中心、世界著名音樂光影創意文化產業基地。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音樂,是都江堰的清茶,潤人心脾;

音樂,是都江堰的銀杏葉,撩人鄉思;

音樂,是都江堰有聲的畫卷,讓人心醉;

還在等什麼,這個秋天我們約起到都江堰聽音樂去。

(๑•̀ㅂ•́)و✧

看得见音乐的城市—都江堰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文化都江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