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遭遇“寒冬”是正常的,因为有这么一个规律……

2000年时,因为互联网泡沫破裂了,以至于很多风险投资商的投资血本无归。举个例子,有一个做应用处理器的公司,风险投资商总共投资了大约8000万美元,可是后来这个公司关掉了,这个公司的整个资料和知识产权就被以50万美元的价格,很便宜地卖到了亚洲,而且有一些员工跟到了亚洲继续工作。

国际间的技术转移,第一是技术过去,第二是便宜取得,第三是有人过去。我们看到历史上类似的案例时有发生,比如在1929年,当美国大萧条的时候,苏联实行了国家型计划,做得很好,当时就有全世界各地大约的10万名工程师,为了生存到苏联工作,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由于经济、景气循环(Business cycle)及产能扩张等诸多原因,IT产业的全球生态扩张开始了。半导体是一个景气循环的产业,在过去,硅谷的每一次商业模式转型,或每一次周期性低谷的时候,都以裁员来降低公司亏损,被裁的技术人员只能纷纷回到亚洲,寻找另一个春天。比如1983年有过一次低潮,低潮的结果就是裁员潮,这就造成了第一波的台籍人员回台创业潮。

1989年的时候,美国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加上波斯湾战争,又碰上半导体产业的低谷,很多人就从硅谷回台湾去工作了,那个时候台湾正在搞晶圆代工,两边刚好一拍即合。美国这边半导体裁员,而台湾这边有新兴的商业模式起来(晶圆代工),一波又一波的人就回台湾去了,一直持续到1993年。

2000年,当信息产业化革命再一次兴起的时候,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中国发布“十五”计划,加上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很多人就回中国大陆去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半导体企业也纷纷设立。其实,IT产业的每一次波动都与它的景气循环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摘自《战略高地》一书。点击下图,马上拥有这本揭秘硅谷、苹果、谷歌、英特尔、三星获利和经营的模式,由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所长、清华教授、科技公司董事长、总裁联合推荐的书:

更多优惠,请微信关注apricotopia参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