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網貸老闆是如何金蟬脫殼的?

業內將P2P、小額現金貸、大額消費貸統一稱為“網貸”,三者之間雖然業務模式不同,但其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

2017年12月,網貸新規出臺,行業哀鴻遍野:平臺不再放款,借貸人借不到錢才驚奇的發現,自己居然拆東牆補西牆不知不覺借了那麼多錢,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8年8月,正常運轉的小額現金貸平臺不足25%,大部分平臺非死即傷。

P2P暴雷跟網貸有何關係?

P2P:投資人投資賺取比銀行稍高的利潤;P2P平臺把錢以更高的利息放貸給企業或者個人,賺取利息差;借款人或企業從P2P平臺借錢,用於個人使用或發展企業,支付比從銀行借貸更高的利息。

P2P為賺取利差而生,而現金貸的高額利息,源源不斷的驅使著P2P平臺不斷自融(虛構借款人,實際募集到的錢進了公司的腰包),再講白花花的現金投入網貸。

網貸崩盤,可想而知P2P也多蹦躂不了幾天。

平臺暴雷,老闆卻白賺一個億?

我來向大家解釋一下:

假設資金總額是10個億,也就是說,借款人通過P2P平臺向投資人借了10個億。這個時候:借款人欠平臺10個億,平臺欠投資人10個億

借款人側:

將10個億的資產打包賣個第三方催收公司,即便是5折出售,也可以賣五個億。

投資人側:

1、平臺先發布公告展期(告知投資人兌付期限延長);平臺配合發佈一些令人恐慌的消息,引起投資人恐慌。再買水軍假裝投資人打折出售債權,不斷壓低投資人的折扣力度。投資人在日復一日對平臺跑路的擔憂中,看到一直有人在打折出售債權,且折扣越來越大,漸漸就會跟風出售。

2、由第三方催收公司唱黑臉告訴借款人錢催不回來。平臺唱白臉跟借款人協商少還點了事,時間越久價格越低。

本來10個億的債權可能被壓到3、4個億,平臺至少也可以賺1-2個億。

看到了吧?借款人被瘋狂催收,投資人血本無歸,只有平臺安然無恙拿錢退出。

金融,一般人玩不起..

揭秘:網貸老闆是如何金蟬脫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