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虧近65億的拼多多靠什麼走到今天?

8月31日,拼多多公佈了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這是拼多多交出上市以來的第一份業績報表,財報顯示,拼多多第二季度總營收為27.090億人民幣,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人民幣64.939億人民幣(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

對於這份財報應該怎麼解讀?為什麼一家企業淨虧損如此大還能在美國上市?拼多多真有3億人在用?裡面爭議的東西太多,而爭議一直伴隨著拼多多。

淨虧近65億的拼多多靠什麼走到今天?

從成立到上市,京東經歷了10年、小米經歷了8年、淘寶經歷了5年,而拼多多隻用了短短3年。創始人黃崢的身家更是在拼多多上市首日就達到了140億美元,一舉逆襲劉強東,不知道讓多少人羨慕嫉妒恨了。

“山寨”和“超低價”這兩個詞從拼多多誕生開始就一直揮之不去。對於一線城市的高級白領來說拼多多往往意味著山寨貨低端貨,而對於三四線的普通家庭來說拼多多卻實實在在降低了他們的生活成本,暫且不論生活質量是否也隨之下降。

淨虧近65億的拼多多靠什麼走到今天?

既然拼多多能通過“拼團購物”理念來滿足社會上的低端供應鏈和低消費人群並走到今天,起碼說明了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中高端商品並不是大部分人的日常消費,恰恰相反,低端消費者的需求更旺盛,只是一直缺少一個渠道,而拼多多剛好抓住了這個機會,更好的滿足了低端消費者的需求。

2017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元

而低端消費者也不就等同於低收入人群,我們往往看看許多大媽在市場裡對一斤青菜漲一兩毛錢也斤斤計較,這固然有一部分是女人的心理原因,喜歡貨比三家,盡善盡美,甚至有的還能從砍價中得到快感,但也不能否認現在社會壓力太大,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贍養……一座座大山壓得人都喘不過氣來,許多省會城市一家兩口月入過萬,也要辛苦持家才能避免入不敷出。

淨虧近65億的拼多多靠什麼走到今天?

所以說,拼多多在短短三年就如此繁榮,大部分應該歸功於商業模式的勝利,拼多多提供了社交電商的新渠道把這一消費人群的消費慾望徹底點燃了,才能有今天如此大的發展規模。

“拼多多,3億人都在用”這條廣告也從側面說明了拼多多的受眾群體有多龐大。不然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也不會在二季度財報披露後表示,拼多多GMV和月活用戶數的大幅增長,證明了新電商模式服務最廣大用戶的潛力。

淨虧近65億的拼多多靠什麼走到今天?

拼多多找到了低消費者的市場,同時撮合了大量貨物積壓的商家,因為消費者需要這些“便宜貨”,我們也需要一個安全的平臺能買到便宜的東西,但有利潤的地方就有買賣,山寨品、仿品在拼多多層出不窮也就不足為奇,以至於現在給人一種感覺賣得便宜就等於質量差的錯覺。雖然淘寶也曾一度也被諷刺成“全國假貨集散中心”,但經過幾年的發展,也在逐步好轉,而帶著團購和低價出身的拼多多在這條路上依然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