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內丘扁鵲廟-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古代建築

內丘扁鵲廟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美麗內丘扁鵲廟-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古代建築

鵲王廟,俗稱神頭廟,又名扁鵲廟、鵲山祠、鵲山神應王廟。位於河北省內丘縣城西21。8公里的神頭村。1982年7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十五年《順德府志》記載:“鵲山廟者,祀扁鵲也”。內丘扁鵲廟,始建年代久遠。據《魏書·地形志》載:“中丘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太和二十一年,復有中丘城,伯陽城,鵲山祠”。太和即北魏孝文帝年號,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中丘即今內丘縣。

至元五年(1268年)《國朝重修鵲山神應王廟》碑記:“漢唐以來,像而祀之舊矣,五季之未,數經殘記。周顯健中安-節度使陳思讓為重修之,是時碑刻已有王稱”。清康熙七年(1668年)《內丘縣誌》記:“鵲山廟在鵲山下,漢唐已有之,-不詳始建,宋仁宗璽封神應王,元學士王鶚,明諭德謝遷有記,三月初旬,來祀者方千里,歷代詩文不可勝記”。據廟內現藏碑刻記載:在宋仁宗天聖九年(1031年)修其房廊,“光華四出”;復經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修繕後,“重簷密廡,森然如翼,巍然可觀”;金明昌元年(1190年),內丘縣令趙實率眾監修後畫簷雕樑,所以稱之“其廟自古以來未有似今完備者哉”。逾數十載,又一場劫難火焚,蕩然無存。大蒙古國國朝龍興癸未歲(1223年),節度副使蘇仲毅然昌率重葺舊基。

美麗內丘扁鵲廟-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古代建築

元提點太醫顏天翼糾材募工,重修之,後經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曆六年(1587年)、萬曆十三年(1585年)、天啟元年(1621年)、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等修繕。從以上歷代重修碑文中可瞭解到:扁鵲廟的每次修葺、重建、修繕大都是由官方牽頭來完成的。

建築特點

扁鵲廟群總體呈長方形,佔地面積約4萬餘平方米,由扁鵲殿、后土殷、玉皇殿、三霄殿、百子殿、藥王廟、山門、獻殿、回生橋、橋樓、碑樓、三清樓閣、道士院等20多座單體建築組成,總體佈局合理,結構緊湊;是北方典型的道教廟群。屋頂類型有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廡殿頂、捲棚頂等。

美麗內丘扁鵲廟-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古代建築

由這些屋頂類型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複雜形體,說明古代工匠們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簷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廟群形制的特點:四周群山環繞,諸殿坐落其中,廟前河水涓涓,地勢逐漸加高,依山隨勢建築,軸線對稱分佈,景緻獨具特色,實屬風水寶地。總體建築以天(玉皇)、地(后土)、人(扁鵲)三才者佈局,其中三大殿為整個廟群的主體,配殿建築與主體建築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形成格局,乃一方勝地。古時,帝臣官宦、文人騷客、隱人居士、善男信女,蒞此攬勝觀光,朝山祭聖。又為這裡留下了眾多得詩碣、碑文、石刻等文物古蹟。扁鵲殿為該廟群的主體建築之一,屬大式建築,是祭祀扁鵲之處所。坐北面南,平面呈長方形,通高11。1米,面闊七間,長21。78米,進深三間,寬9。94米,佔地面積426平方米。系單簷布瓦九脊歇山頂,柱網布局採用減柱、移柱並用,擴大殿內空間。四周斗拱44攢,單材12。5、足材18釐米,為五鋪作雙下昂裡抄計心造。樑架結構為六椽前後對搭牽用四柱,徹上露明造,無施叉手,託腳、各節點均施攀間拱及駝墩支墊,經修繕後仍保留元代的建築風格。

美麗內丘扁鵲廟-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古代建築

近年來,通過多種集資渠道,對現存的扁鵲殿、后土前殿、后土總司殿、藥王廟、廣生殿、山門、回生橋、玉皇殿等古建築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繕,保持原貌,修舊如舊。各種建築和諧相融,與歷代官吏,名人題寫的詩碣、碑文及九龍石柏、扁鵲墓地等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也折射出自建廟至歷代修廟的滄桑歷史。

全國各地扁鵲廟有之,唯屬內丘扁鵲廟創建年代最早,影響最大。改革開放以來,來此觀光旅遊,朝拜醫祖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曆三月廟會期間,更是人山人海。近年美國友人、日本學者、新加坡道教協會、中華醫學會、北京、濟南、邯鄲、太原、安陽等地的人們都慕名前來,踏赴尋舊訪古之路,瞻仰扁鵲神容、玲聽美麗傳說、飽覽鵲山勝景、追尋神醫足跡、探索有關醫術,……,真可謂:“磊磊山形千古仰,巍巍廟貌四方欽”。

美麗內丘扁鵲廟-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古代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