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新渠道拓荒:又一輪搶客戶的混戰

作者:大材研究鄧超明,刊載於《今日傢俱》雜誌

一部傢俱行業的進化史、傢俱品牌的格局迭代史,同時就是一部銷售渠道的演變史。

此前,傢俱行業經歷了漫長的加盟代理+直營時期,從省級總經銷,到市縣的分銷商、代理商,再到終端的零售門店等,一條線下來,大家的合作方式可以概括為:

交一筆加盟費或保證金,然後從廠家或上級經銷商處拿貨。


直到今天,加盟代理依然唱主角,絕大多數傢俱品牌,依然喜歡走經銷商路線,力圖藉助經銷商的力量,編織一張觸達全國買家的網絡。

比如:歐派的經銷商多達4000家,索菲亞的經銷商專賣店2000多家,好萊客經銷商1100多家。

這裡有篇文章,對部分一線公司的銷售網絡做了比較:《搞定製家居,誰的門店多?歐派、索菲亞、好萊客等10大高手年度對決》

不過,在這一張渠道網的背後,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不斷衍生新的合作方式、新的細分銷售渠道等多種創新。

以合作方式為例,比如經銷商持股,就是典型的表現,包括白酒這塊的五糧液、瀘州老窖、衡水老白乾,電器領域的格力、華帝、老闆等,家居市場的索菲亞等,正在或者已經推行經銷商持股。

更多的創新已浮出水面,比如門店合夥人制、投資合作制、託管制等等。

在細分銷售渠道方向上,寫字樓、購物中心、社區等陣地,被納入新的攻打對象。天貓、淘寶或京東、唯品會、公眾號等幾乎成了眾多公司線上銷售渠道的標配。

值得注意的是,帶微分銷功能的微店、拼多多、雲集微店、抖音、小程序等,從側面出擊,正力圖從傳統線上渠道撕開一條口子。

傢俱零售渠道的進化:分流、分流,還是分流

此前的幾十年間,一個傢俱企業,在經銷商體系之上,它能夠開發的線下銷售渠道主要包括:

家居賣場、傢俱市場、房地產企業、硬裝公司、軟裝公司、設計師與室內設計公司,以及大客戶採購等。


尤其是家居賣場,目前成了一二線傢俱品牌的必爭之地,這一渠道經歷幾輪洗牌,目前形成了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兩大全國性的家居連鎖,以及富森美、吉盛偉邦、紅樹灣、金海馬、香江、樂安居、歐亞達、金馬·凱旋等區域性賣場,毫無懸念地成了眾多傢俱品牌進軍地方市場的關鍵橋頭堡。

有些全國性傢俱品牌,特別喜歡緊跟這兩家賣場的開店節奏,比如顧家家居,去年跟居然之家有個合作計劃,聲稱到2020年要在居然之家新開專賣店1500家,總數超過2000家,每年聯合營銷活動200多場。

原本頗有競爭優勢的地方性傢俱建材市場,同時並存賣傢俱、建材的門店,日漸式微,主要是一些地方品牌或中小傢俱公司在此駐紮,很多時候還只是一些作坊式傢俱店,畢竟租金低,運營成本相對可控。

當然,客流量也是比較慘淡的,而且客單價也要低許多。

由房地產企業、裝修公司、室內設計公司等構成的大客戶採購渠道,往往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戰場。

一兩個大單就可能就成就一家公司,所以,我們在稍微有點規模的傢俱公司裡,就能發現他們都會安排專人負責這種B端市場的開發。

大概8年前的時候,電商渠道崛起,成為線下銷售渠道的強悍補充,目前的傢俱行業,已形成三大電商主力:阿里系、京東、互聯網裝修平臺。

阿里系主要是淘寶、天貓、聚划算,還有阿里巴巴的B2B平臺等,其中的核心渠道要數天貓,已有幾百家企業入駐,每年雙11是各路傢俱豪傑們的激戰時刻。

有數據顯示,2017年度,淘寶的住宅傢俱銷售額1116.26億元。單日成交額上億的傢俱品牌至少有林氏木業、全友家居、索菲亞、歐派、芝華仕、瑪格等。

但是,線上營收規模可觀,還能賺到錢的公司,並不多,至少有5成的傢俱公司在淘寶天貓或京東開了店,銷量卻乏善可陳,如果無法儘快扭轉局面,伴隨成熟電商平臺的階層固化與流量紅利終結,可能更難有所成就,嚴重者會倒閉關門。

京東屬於後起者,最近兩年經常在放捷報,比如今年618,京東的說法是,升降桌銷售額是去年的9倍,兒童床同比增長90%,紅木傢俱同比增380%,床墊賣出2.5萬多張。618的銷售榜單上,A家、全友、喜臨門、芝華仕、中源拿下前5強。

剛剛,京東專門開闢了南康傢俱線上館,已有華邦紅木、潘峰家居、自由王國、採木園、愛揚、維平等多家江西本地公司入駐。

從目前的情況看,京東應該是認真做傢俱電商平臺的,包括傢俱在內的整個家居建材板塊,都是他們的主戰場之一。

如果能夠拿到比較有利的合作政策,在天貓還沒有打開局面的傢俱品牌,可以考慮主攻京東,它的流量不會明顯輸於天貓。

唯品會、蘇寧易購、蘑菇街、美麗說等電商類平臺,同樣有一些傢俱企業入駐。

在唯品會上,專門開了家居板塊,在傢俱家裝品類下,已有顧家家居、全友家居、優梵藝術、雅林、夢美斯宣、潮土、慧樂家、雙虎、華日、奕辰、聯邦等將近100家公司,形成了沙發、椅、臥室傢俱、客廳傢俱、餐廳傢俱、書房傢俱等多個細分品類。

美樂樂曾經是線上傢俱渠道的備選,不過目前已被不少企業放棄。

值得注意的是,齊家網、土巴兔等互聯網裝修平臺,同樣是極為有效的線上銷售渠道,而且它們往往通過線下嘉年華、團購會等活動形式,整合線上線下的客流。

齊家網剛剛到港交所上市,據其公告顯示,2018年4月,月獨立訪客高達5000萬以上,這可是香餑餑。

尤其是其中長時間停留的訪問者,很可能是精準的買家,它的流量價值有可能比天貓、京東還要高一些。

在這家平臺上,傢俱企業可以開通自己的旺鋪,入駐家居商城,或者參加他們的現場團購,比如最近一次線上家博會,傢俱板塊就有好萊客、史丹利、詩尼曼、菲亞、百得勝、優家故事等多家品牌參加。

並不是說參加後就能留住客戶、賺到錢,還得跟齊家網、土巴兔等平臺商量好費用,以及自己做足引流工作、做好現場客戶成交引導措施。

線下新銳渠道的殺傷力,從賣場到寫字樓、社區的滲透

從公司角度出發,營銷副總或者渠道主管們尋找新渠道的行動,估計從未停止過。

而那些新出現的銷售渠道,試圖切割傳統版圖的努力,其實也從未鬆懈。

在線下渠道戰場,做傢俱生意,除了進家居賣場、本地傢俱市場、在街邊開獨立店。

後來又出現了新現象,一些公司把門店開到寫字樓裡,或者入駐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避開了在家居賣場苦苦廝殺的正面交鋒。

寫字樓開店,尚品宅配是我們喜歡舉的例子,他們這種店叫做“O店”,區別於綜合體裡的S店。據公開報道,他們在廣州東寶大廈開的體驗店,2016年銷售額高達3億多元。

瑪格家居有些門店也沒有選擇家居賣場或裝飾城,而是開在了社區裡,或者萬達廣場這類地方。

索菲亞進駐了廣州東方寶泰百貨,後來又到西安萬達廣場開店。

在部分公司的組織架構裡,整裝被視為市場開拓的中堅力量,比如歐派、大自然等,專門設立了整裝渠道負責人,主攻各類家裝與房地產企業、大型集團公司、會所酒店等項目的合作,而且也可能跟互補的傢俱建材品牌聯手,搭建拎包入住式的整裝方案。

有些整裝公司擁有較強的主輔材供應、施工安裝交付等能力,獲客能力非同凡響,有些手上還掌握著採購大單,如果能拿下這些整裝公司,事半功倍。

從消費商看,拎包入住可能成為業主的一種主流選擇。即使不會壟斷家裝市場,毫無疑問的是,它會從原來的蛋糕上切走一塊。

作為傢俱企業,這個渠道自然不能忽略,要麼自己組建整裝聯盟,要麼找到自己的整裝渠道戰友,儘早構築整裝的渠道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老房翻新、局裝等公司也是值得考慮的合作渠道,隨著新房銷售佔比的下降、老房裝修煥新的必要,國內房地產市場正進入存量房時代,那麼,老房翻新、局裝這樣的專業公司將迎來業務增長的春天。

如果與他們合作,彌補其產品製造與供應鏈資源的不足,優勢互補,在一站式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是可以提升銷售競爭力的。

獵食新興電商渠道,新一輪搶客交鋒大幕已開

有這樣幾種新的線上銷售渠道,特別值得注意:

公眾號、小程序、拼多多、抖音、雲集微店,以及帶微分銷功能的微店,比如微盟等,雖然到目前為止,這些渠道大多時候只是扮演錦上添花的角色,但已有一些公司從中收穫頗豐。

公眾號:無論是廠家,還是經銷商,甚至一家門店,都可以運營自家的公眾號。

藉助公眾號的裝修搭配內容、家居指南、免費福利、紅包、客戶服務、線下活動等多種方式圈粉,沉澱粉絲,作為獲客的關鍵渠道。

當粉絲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開通微商城,或者向天貓店、京東店導流,並且提供線下門店的指引入口,這個套路不新鮮,目前依然有效。要想實現比較明顯的效果,粉絲數量與質量決定成敗。

比較典型的現象是,尚品宅配聲稱旗下多家公眾號累加在一起,粉絲高達1000萬,微信訂單佔到電商銷售額的60%。據不完全統計,不包括分公司與門店在內,該公司至少運營了10家認證公眾號,部分號的頭條內容閱讀量保持在10萬+。

另外像土巴兔裝修家居、齊家、宜家家居、歐派家居等公司,均在公眾號這一渠道有所部署,從粉絲量、閱讀量及訂單轉化來看,相對領先於大多同行。

依託公眾號開通微店的傢俱公司,也有一些,但做成的傢俱品牌很少,重視程度都一般,覺得成不了氣候。

對比各行業的情況,大材研究創始人鄧超明認為,微商城的成敗,取決於三件事情:

一個是你現有的粉絲有多少。

二是能不能建成一支強大的兼職的微分銷隊伍,比如雲集微店這種渠道,可以考慮重點合作。

三是價格比其它渠道能便宜多少,往往要撬動新渠道,需要價格競爭力開路。

還有一種打法是,全員參與開微店,推廣商品拿提成,推動線下門店資源以及店員資源,釋放銷售能量,做到離店後也能銷售。

公眾號還在路上,小程序又來了,據最新的數據,全行業來看,已上線小程序超過100萬個;超過150萬開發者加入;已有5000多個第三方平臺;每日人均打開小程序次數為4次。

另據QuestMobile發佈的《微信小程序洞察報告》顯示,目前微信小程序月活躍用戶規模呈爆發式增長,突破4億;到2018年底將超過6億。艾瑞諮詢的分析認為,2017年微信小程序電商用戶規模達到0.63億,今年可能增長到1.62億。

多種跡象表明,這條零售賽道正逐漸變得擁擠,眾多商家與開發者嗅到了流量紅利,微信官方的支持使得它的吸粉、變現能力顯著提升。

不過,放到傢俱行業裡看,小程序還在起步階段,開通小程序的公司不。

據大材研究觀察,已有歐派家居、三葉家居、簡尚家居、瑪格定製家居、HarborHouse美式家居、大自然家居、意風傢俱、顧家家居、索菲亞全屋定製等,在公眾號上搭載了自有的小程序。


不過,整個傢俱行業裡,還沒有出現小程序引爆銷量的手筆,在整個渠道版圖上,小程序還處於不起眼的角色。

大材研究鄧超明的分析是,如果微信繼續力推小程序,為其提供多種流量入口,並且持續提升用戶體驗,那麼,它有潛力成為比肩於公眾號的又一個殺手級渠道。

我們可以看一下小程序能做什麼?

比如門店開了小程序,那麼,這家店附近的微信用戶,可以通過“附近的小程序”看到門店,這樣就有可以鎖定周邊客流,有可能將意向客戶吸引到店裡。

小程序還有一個好處是,它支持上傳數百上千款產品的圖片,店員可以直接將小程序發給好友或微信群裡,有興趣的網友點開後,就能輕鬆查看。

放到以前,有客戶諮詢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張一張照片發過去,相對不方便。

另外,在公眾號上搭載小程序,實現在線瀏覽傢俱產品、填寫預約、在線下單與支付等功能,相當於一個讀者,看完企業推送的文章後,感覺有興趣,可以直接通過小程序預約設計或購買,這要比訪問微店更為快捷一些。

別小瞧這種快捷,我們在銷售渠道與終端上的諸多改進,一個驅動力就是讓顧客購物更方便一點。

如果我們擁有粉絲量比較可觀的公眾號,小程序比微店更能促進轉化,這些粉絲資源有可能引導到小程序消費。

流量如此誘人,你所需要做的,可能不是糾結,而是思考如何花較少的錢,就能把自己的小程序零售渠道搭起來,將這事兒辦好。

拼團渠道因拼多多的上市而引發更大的關注,在拼多多之前,像聚划算、齊家網、土巴兔、一起裝修網、我要裝修網等,都是適用於傢俱銷售的拼團渠道。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式,京東也上線了拼購,單獨有京東拼購的小程序;支付寶上線的每日必搶裡就有“5折拼團”;網易嚴選去年就在推“網易一起拼”,一時間拼團蔚然成風。

如果將這種社交化拼團渠道抓住,對去庫存、賣尾貨,以及推新品、打爆款的幫助,預計比較明顯。

這樣就可以跳出天貓店、京東店原有運營方式的侷限,畢竟多了一種爆銷量的機會。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小品牌走拼團渠道的比例更大,一二線品牌並不多。

在京東拼購渠道上,一款科肯迪的辦公沙發茶几組合三人位,單獨購買400元,而開團的話,滿足2人拼的條件就能降到198元。

一款曼思晶緣的椰棕床墊單買要299元,如果開團實現2人拼,僅需要199元。

避開傳統電商戰場,借拼團與超低價優勢超車,對很多中小傢俱公司來講,值得嘗試。

最後說說短視頻這種賣貨渠道,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主導市場的時候,視頻渠道基本上就是扮演傳播角色,用來投廣告,當時優酷想做邊看邊買,但效果一般。

抖音、快手、秒拍、火山等短視頻火了之後,視頻的角色有了兩種,一個是傳播,二是打造爆款視頻,開官方賬號,圈粉,直接賣貨。

尤其是抖音,漸成品牌們爭搶的高地,它的用戶規模極為龐大,從中轉化客戶並非難事。

抖音到底有多少用戶數呢?他們自己前段時間公開了一個數據,全球的月活用戶超過5億。更早的時候,抖音公佈的國內日活用戶量是1.5億,月活3億。

日日煮曾經辦了一場發佈會,現場推出 " 翡翠生蝦仁 ",直播50分鐘,賣出1萬件產品。索菲亞在抖音上也有一定的活躍度,發佈作品143個,粉絲已超過56萬,有些精彩作品的觀看量在40萬左右。

尚品宅配在抖音上發佈了224件作品,吸引了235萬粉,550多萬個贊,部分作品的觀看量高達100萬。

而且抖音上火了一些變形傢俱,隨後引發線上線下熱賣,比如廚房內嵌推車地櫃、液壓床、沙發床、旋轉式鞋架、吊櫃升降式拉籃、墨菲床、帶升降桌的榻榻米、變形櫃子、茶几餐桌互相變等等,足見其帶客銷貨的威力。

關鍵是短視頻人人都可以玩,不像以前做視頻需要專業的團隊,它花的成本很少,一部手機,安裝一個軟件就可以落地,門店也可以加入短視頻的營銷大軍。

但是,它不代表錄幾段視頻、搞幾次直播就能成功,只是意味著這一渠道可能帶來不錯的收益。任何渠道,成功者畢竟都只是少部分。

讓人欣喜的是,每一次新渠道的出現與變革,在它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總會成就一些公司。

也正是因為新渠道圈粉能力的提升,使得部分中小力量多了一些突出重圍的機會。

大材研究,泛家居老闆經營決策內參,實戰精英們的每日讀物!有用的洞察與見解,建材家居與裝修人正在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