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福州都市區和廈漳泉都市區建設為引擎,帶動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和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加快發展的重要部署。
這裡的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和閩西南經濟協作區是指——
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福州、莆田、寧德、南平、平潭
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廈門、漳州、泉州、三明、龍巖
加快兩個經濟協作區發展,福建九市一區將從哪些方面推動協作,實現互利共贏?
福建日報自8月17日起開設《兩個經濟協作區發展八閩行》專欄,就這一主題,採訪了九市一區黨政正職,我們一起來看各地是如何解題的——
閩東北經濟協作區
福
州
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推動區域共同發展
——訪省委副書記、福州市委書記王寧
“作為省會城市,福州在新一輪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發展中,就是要按照排頭兵的要求,當龍頭、走前頭,成為協作區發展的主引擎。”
省委副書記、福州市委書記王寧說,具體而言,要發揮三大作用——
●引領作用
●輻射帶動作用
●服務作用
下一步,福州市將從哪些方面發力,繼續加強經濟協作,深化合作?
“我們將充分發揮龍頭引領作用,與兄弟市、區一道,共建福州都市區,進一步帶動閩東北區域加快發展。”
王寧表示,將主要從六個方面實現互動協作——
●高層互動
●產業互動
●交通互動
●生態互動
●山海互動
●民生互動
具體舉了這幾個例子
●寧德市落地了時代新能源、上汽等項目,新能源及汽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福州的羅源、連江毗鄰寧德,擁有廣闊的港口腹地、成熟的港區配套,可以與寧德形成優勢互補,爭取上下游產業配套項目落地,共同打造汽車產業集群。
●福州將按照省裡“島區聯動、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加快福平鐵路、長平高速等通道建設,實現平潭到濱海新城30分鐘、到長樂國際機場40分鐘。同時,積極推進福廈客運專線、瀋海高速擴容工程等建設,提升海港、空港輻射帶動能力,共同做大福州都市區,引領閩東北一翼加速崛起。
●共抓生態環境大保護,聯合開展閩江、敖江等流域綜合整治,建立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
●繼續深化與寧德、莆田的山海協作,認真做好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對口幫扶,全面落實幫扶資金,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協作,與兄弟市攜手打贏脫貧攻堅戰。
(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
莆
田
主動融入,為協作區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訪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
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表示,莆田作為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的一員,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主動融入,為加快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全省區域發展戰略佈局作為最大改革紅利,主動融入閩東北協作區建設,在過去打下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思考、探索提升,進一步協調步伐、加強合作。”
談到下一步怎樣主動融入時,林寶金說,莆田將著重在四個方面發力——
●推動合作機制創新
●深化產業協作融合
●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加快生態文明共建共享
雲度新能源汽車生產車間。記者 周明太 攝
“我們將牢固樹立 ‘一盤棋’ 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兩個協作區的決策部署,在融入閩東北經濟協作區中主動作為、靠前服務,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謀劃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注入加速度、增添強動能。”
莆炎高速仙遊縣遊洋鎮互通口。張力 攝
(記者陳榮富 林劍波 陳漢兒 通訊員 林劍冰)
寧
德
深化產業合作 推動協同發展
——訪寧德市委書記郭錫文
在新一輪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發展中,寧德如何找準自身定位,主動融入,做亮特色?寧德將從哪些方面發力,共同推動發展協作,實現互利共贏?寧德市委書記郭錫文表示——
作為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的一員,寧德既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站在新起點,寧德將主動融入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建設,發揮特色與優勢,從放大協同效應出發,進一步找準發展協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在福州“老大哥”的帶領下,與兄弟市(區)互利合作,推動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發展再上新臺階。
貫嶺鎮黃梔子豐收。記者 莊嚴 攝
首先,建設閩東北經濟協作區,最為關鍵的是要加快建設協作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其次,著力建成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
第三,著力深化山海協作。
第四,著力生態保護協同、民生共建共享。
力捷訊工人正在檢驗太子參製品。記者 莊嚴 攝
“推動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發展,關鍵在於抓落實。”
郭錫文認為,在省裡的統籌下,協作區要建立強有力的專門機構,各市(區)主要領導要親自參與研究,協調解決協作中的困難。如結合閩東北5市(區)的需求與優勢,找出合作契合點,每年推出一批重點協作項目,加以推動落實,如福寧城際鐵路、閩江航運等。
(記者 李向娟)
南
平
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新協作推動新跨越
——訪南平市委書記袁毅
作為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的重要一極,南平如何發揮主體作用,與協作區各市、區一道,以新理念共同推動新時代區域協作朝著更高層次、更廣方向發展?袁毅表示——
南平作為後發展地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在新一輪區域協調發展中自覺找準定位、積極主動作為,深化與各市區互動合作,共同推動閩東北區域協作向更深、更廣、更緊密融合發展。
26日,南平市政和縣展館,一批綠色農產品展出,吸引客商關注。新華網肖和勇攝
當前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時代,南平要發揮主體作用,以新理念拓展新作為。
●以綠色增創新優勢
●以創新激發新動能
●以開放打造新體系
●以協調構建新格局
這是在文創產業館展出的“卡通朱子”創意產品。新華網肖和勇攝
“深化新時代閩東北區域協作,推動新福建建設,重在機制活,就是要有一套務實有效的協作機制。”
袁毅說,建議著重構建三項機制——
●政策銜接機制
●協調聯動機制
●經驗分享機制
(記者 趙錦飛)
平
潭
發揮對臺對外優勢 奏響“山海協作曲”
——訪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主任林文耀
當前,平潭正處在爬坡過坎奮力趕超的關鍵時期,坐擁區域政策優勢的同時,也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如何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在區域協作發展中充當增長極和發動機的作用?林文耀表示——
平潭要緊緊圍繞“一島兩窗三區”的戰略定位,積極探索協作機制,通過深化協作促進優惠政策共享、產業發展共贏。
下一階段,平潭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一盤棋”思想,在更高站位上謀劃好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發展佈局。
施工中的平潭海峽大橋。
主要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在哪裡?林文耀表示,要在規劃落細、政策落實、項目落地上下功夫,確保生成一個、建成一個、見效一個,關鍵在於促進“四個聯動”——
●戰略聯動
●產業聯動
●政策聯動
●基礎聯動
林文耀說,平潭要把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把規劃變成策劃,繼而轉化成項目,最終變成具體的經濟數字,看到實效和成果,助力我省進一步形成雙輪驅動、南北互動、協調推進、統籌發展的良好格局。
(記者 王鳳山 林霞)
閩西南經濟協作區
廈
門
以更高站位牽頭推動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建設
——訪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
推進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建設,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部署,著眼新時代、建設新福建的重大戰略安排,將對全省大局起到全局性、戰略性牽引作用。
社頭站是廈門地鐵6號線進入漳州臺商投資區的首站,圖為與海滄東孚、新陽交界的社頭村。
“2002年習近平同志來廈調研時就指出,未來國家和區域間的競爭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從現實情況看,閩西南地區缺乏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的中心城市,資源集聚和虹吸效應不強,制約了區域發展能力提升,迫切需要通過走區域協同發展道路,彌補自身短板、增強整體實力。”
下一階段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和著力點在哪裡?裴金佳提出,在新起點上,閩西南五市要認真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強化戰略思維,提高全局站位,凝聚共識、大力推進。
●要形成有力有效的協同機制
●要加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力度
●要提升產業協同發展水平
未來,龍池將打造成宜居宜業的濱海生態新城樣板。
“省委、省政府指出,廈門作為龍頭要帶頭推進,發揮好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這就明確賦予了廈門在建設閩西南經濟協作區中的戰略定位,也是廈門必須堅決扛起的責任擔當。”
在談到廈門如何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持續推進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建設時,裴金佳強調——
●廈門要主動對接協調發揮好牽頭服務作用
●增強硬實力提升輻射帶動功能
●增強軟實力發揮示範帶動效應
廈門國際物流港位於前場鐵路大型貨場。
裴金佳表示,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起點要有新思路。只有進一步更新理念、優化路徑,創新體制機制,才能推動協作區實現更大突破。
●以思想解放為先導
●以市場化為導向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記者 吳在平)
漳
州
主動作為當先鋒 協作融合促發展
——訪漳州市市長劉遠
劉遠說,漳州市委市政府要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提升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搶抓歷史機遇,更加主動融入全省區域發展戰略,把區域協作具體化、項目化,努力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新貢獻。
漳州正在美麗蝶變。
談到在協作區建設中,漳州如何體現新擔當、作出新貢獻時,劉遠認為,漳州要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用全新的思維和視野、全新的工作方式和舉措參與其中,正確處理和把握三個關係,即全局與局部的關係、主動與被動的關係、奉獻與獲益的關係,走出一條和而不同、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區域協作之路。
這是無人機低空拍攝到的漳州九龍江夜景。
“省委省政府作出推進兩個經濟協作區建設的部署,也為漳州市加快建設富美新漳州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在談到未來,漳州如何更好地推動協作區建設,共同實現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時,劉遠認為,區域經濟協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多方相互作用的過程。漳州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規劃佈局,落實好閩西南經濟協作區聯席會第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和議定事項,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共同破解政策、機制和環境三個核心問題,發揮城市的集聚和擴散效應,促進各種要素的合理流動,實現文化、資源、產業、生態等各領域的互補、協作和融合,共同拓展區域合作發展的新空間。
近年來,漳州持續推進綠化花化彩化建設。
劉遠表示,當前,漳州上下都要進一步強化當先鋒、作貢獻的擔當意識,在思想認識上更到位,工作措施上更有力,工作作風上更務實,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和久久為功的韌勁,讓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決策成為全市上下的統一認識和自覺行動。
(記者 黃如飛 蘇益純)
泉
州
主動融入閩西南經濟協作 共同推動高質量趕超跨越
——訪泉州市委書記康濤
“深入、準確領會省委、省政府戰略意圖,最重要的是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自覺找準定位、主動融入,把優勢做足、特色做響、短板補上,推動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共贏發展。最主要的是突出全面對接,通過城市建設、產業佈局、交通物流、開放平臺等的一體化、無縫聯接,促進全要素流通,爭取較短時間內全方位合作實現新突破。”
康濤說,泉州既是閩西南協作區的重要成員,也是廈漳泉同城化建設的一極。他認為,從協作空間層次看,存在“同城化+山海協作”的有利條件,應重點建設跨界增長區域,加快實現產業帶動、城市看齊,促進廈漳泉同城化、閩西南一體化。為此,他提出,泉州在融入閩西南協作區建設中,特別要主動融入“一張圖”“一個網”“一盤棋”“一平臺”的建設。
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建設提速。
“在融入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建設中,泉州要一如既往傳承弘揚‘晉江經驗’,用好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指導泉州在閩西南協作區建設中實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這是正在施工的新建福廈鐵路泉州灣跨海大橋(右側)與已經通車的泉州灣跨海大橋公路橋。
“我們深刻認識到,越敞開胸懷,發展空間越廣。通過主動融入閩西南協作區建設,我們必然不斷擴大‘朋友圈’,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推進泉州加快轉型升級。”他信心滿滿地說。
(記者 劉益清)
三
明
主動融入積極作為發揮優勢合作共贏
——訪省政協副主席、三明市委書記杜源生
加快兩個經濟協作區發展,作為老工業城市,三明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應該如何作為?為此,福建日報記者專訪了省政協副主席、三明市委書記杜源生。
“加快兩個經濟協作區發展,為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創造一個更縱深、更寬廣、更主動的戰略空間,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互補性和可操作性,三明將緊緊抓住這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主動融入積極作為,與各兄弟市、區抱團合作,尋求共贏。”
位於三明生態新城核心區的溼地公園
作為老工業城市、閩江上游的“綠海明珠”,三明既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也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如何融入經濟協作區的大局?杜源生說,關鍵是對自身有清晰的認識才能迅速融入,通過深化協作揚長避短、揚長補短。
首先,要做到觀念上的對接。
其次,要做到定位上的對接。
第三,要做到空間佈局和功能分工的對接。
新建成的沙縣人民體育公園,夜色迷人。
經濟協作區產業融合是支撐,如何促進各地產業深度融合?杜源生表示,發揮三明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國家賦予的老區、蘇區政策優勢,藉助廈門的自貿區溢出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找準多邊或雙邊利益的交合點,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商貿物流、旅遊等五個方面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真正把三明的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
杜源生表示,多年來,三明在醫改、金改、林改等多個領域的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成為推動三明發展的引擎。加快兩個經濟協作區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唯有繼續大膽探索向改革要效益和動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實體產業兩個主要短板。
(記者 方煒杭)
龍
巖
激發閩西南經濟協作區互利共贏的乘數效應
——訪龍巖市委書記許維澤
如何發揮龍巖的優勢,發掘老區的潛力,於協作中持續推動龍巖在發展大局中提升進位?許維澤強調——
“兩個協作區”戰略部署是龍巖的責任所繫、發展所需、機遇所在。龍巖要全力建設東接廈漳泉大都市區、西拓中西部腹地、呼應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型工貿旅遊強市,把龍巖打造成為山海協作的聚合點、產業分工協作的承接地、互聯互通的樞紐、生態協同的示範區。
龍巖火車站北站房綜合樞紐項目(資料圖片)
“實現協作區的錯位發展、融合發展、一體發展,就要把握龍巖的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紅’‘綠’交相輝映是龍巖推動協作區發展最大的優勢,要突出做好‘紅色’‘生態’兩大文章。”
許維澤表示,一方面,要唱響“紅古田”,打造紅色產業鏈條。以做大做強紅色教育培訓為引領,推動紅色文化+旅遊+影視+金融等,推動文化產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融合式發展。另一方面,圍繞“生態美”,打造綠色產業鏈條。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健康養老、生態農業等一批“生態+”產業,把龍巖建成協作區的後花園和生態屏障。
在“兩個協作區”戰略整體部署下,下一步如何繼續推動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加快發展?許維澤指出,龍巖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雙融入”拓展發展空間。
二是以“雙培育”構築產業體系。
三是以“雙引領”激發發展活力。
四是以“雙補齊”增進民生福祉。
五是以“三大攻堅戰”提升發展質量。
(記者 張傑 劉必然 馬悅)
閱讀更多 福州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