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濟南情懷]ID:Jnqh_0531

文、圖丨李勇

永長街位於濟南市市中區濼源回民小區內,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這條街上從南至北依次分佈著清真南大寺、清真女寺、清真北大寺三座清真寺,歷來被老濟南們所津津樂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要想真正瞭解這三座清真寺,我們可以先來簡單的回顧一下濟南迴族的發展歷史。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供圖:李勇

元朝時期,濟南的回族已經逐漸形成規模,距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歷來靠近清真寺居住。據史料記載:原城內禮拜寺於1295年從歷山頂遷往濼源門西的濟南西關。回族群眾就逐漸開始在此定居,所居街名稱“回幾巷”,明朝改稱“禮拜寺巷”。清末民初更名為永長街。1924年《續修歷城縣志》附“濟南城廂圖”中標註有永長街,沿用至今,習稱“大街”和“前街”。隨著歷史的發展,後又逐漸形成了“后街”(西青龍街)、“城頂街”等13條街巷。居住人口也不斷增加,遂成為了一個回民聚居的地區。濟南迴族以賽、馬、金、周、穆氏為多,由於回族較為集中,常以姓氏命名駐地。如永長街的“左家衚衕”、“穆家車門”、“金家店”,杆石橋外的有“馬家臺子”、“楊家大門”等。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供圖:李勇

據《 濟南市伊斯蘭教研究 》記載:在今濟南轄區內,新中國成立之前到底有多少清真寺,未見有具體統計。現在只能根據《山東省志·宗教志》附“1990年山東省清真寺分佈表”和《濟南伊斯蘭教史》所附“濟南清真寺一覽表”、“濟南清真寺分佈圖”,及綜合其它相關資料,大致可以將今濟南市區範圍內新中國成立前的清真寺數量確定為30座左右,這其中就包括永長街上的這三座清真寺。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網摘圖

清真南大寺1295年由歷山頂烏滿喇巷遷入西關,當時稱禮拜寺。始建時“聊建殿楹”規模不大,住持教務的滿喇名艾迪。1436年(明正統元年)陳禮任禮拜寺掌教,市地拓基,修建院牆,增建禮殿,南大寺始具規模。1494年(明弘治七年)陳璽任掌教,又擴建大殿,建南北講堂,南大寺始具中國伊斯蘭教建築特色,併成為較大規模的古建築群體。後經明嘉靖、萬曆、清嘉慶、道光、同治以及民國初年多次修繕,逐臻完美。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網摘圖

網摘圖

清真南大寺坐西向東,全寺以望月樓為中心分為二進式四合院,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四合院對稱之美。沿中軸線依次為寺正門、望月樓、禮拜大殿,兩側配以沐浴室、講經堂、教長室等。門前高大的過街影壁,興建於1833年。門頂上層築有邦克樓,邦克樓又名喚禮樓,意在登樓呼喚穆斯林來做禮拜。邦克樓下層具有阿拉伯穹窿圓頂的建築風格,上層則是比較純粹的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禮拜大殿建在高4.2米的臺基上,大殿面闊5間,進深6間。周圍廊柱細密而高,殿內高大寬敞,可容納600餘人同時做禮拜。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供圖:李勇

南大寺內文物有大香爐兩座,木匾額8方,其中明代1方,高懸於正殿上方,匾書"清真”。有明、清時碑銘7方,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南大寺是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築,為中國伊斯蘭教早期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也是濟南市歷史最為悠久的清真寺。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供圖:李勇

位於永長街北首的清真北大寺,是全國著名清真寺之一。始建於明弘治年間,歷經滄桑,幾經興衰。據修寺碑文記載:"清真寺坊於前明弘治,乾隆初年寺師金君玉連倡修北清真寺。"至嘉慶、道光、光緒及民國初年均有修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被列為濟南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真北大寺是濟南西關穆斯林叩拜真主寄託虔誠心靈的聖地,也是學習伊斯蘭教義的宗教活動場所。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供圖:李勇

清真北大寺建築規模宏偉,佈局完整,風格獨具,坐西朝東。由低到高拾級而上,主體建築格式均為中國宮殿式古典建築形式,同時還體現了阿拉伯建築藝術特色,與庭院內的古柏,古碑相映生輝,渾然一體,給人以幽深肅穆之感。

正西面雄偉壯觀的禮拜大殿,坐落在六臺石階之上,顯赫莊嚴。正面懸掛一塊匾額,上書"清真古教"四個大字,系清光緒直隸總督李鴻章手書。全殿可容納近千人做禮拜,用40根巨大圓木柱支撐樑架,都是清一色的橄欖綠,顯示了富麗堂皇而又和平吉祥。殿內鋪設的是紅漆地板,上有整齊淨潔的鋪滿了條條拜氈,並懸宮燈22盞,明媚亮麗,光灑整個殿堂。整個禮拜殿堂莊重威嚴,使人肅然起敬。

網摘圖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供圖:李勇

院內南講堂旁立有"成達師範"著名創始人之一穆公華庭懿行紀念碑,此碑繫於"民國三十年由北平、天津、濟南、青島、棗莊、泰安等地的教親"為濟南哈吉穆華庭建立的。據瞭解,穆華庭先生(1876--1942)是濟南人,曾在一九二一年自費,赴麥加朝覲。他歷盡艱辛不辭勞苦,跋涉數國進行考察,瞭解各國伊斯蘭教發展情況,從中尋找中國伊斯蘭教的發展方向。回國後,他將自己的房產、土地捐贈清真寺,開辦民族教育。曾於1925年偕同馬松亭、唐柯三、法靜軒、實業家馬跋生等人創辦了"成達師範",他在濟南穆斯林群眾中,德高望重,有口皆碑,是弘揚伊斯蘭教,宣傳抗日,具有民族氣節的一位愛國愛教的典範人物。歸真後,群眾在寺內為其樹碑表彰,以示緬懷之情。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網摘圖

清真女寺現位於永長街中段,原址坐落於飲虎池畔,始建於清咸豐年間。1992年,由於城市改建被拆除,在各級政府關懷支持下,在回民小區建設的同時,建成了這座華北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座獨立的阿拉伯式清真女寺。新女寺佔地近600平方米,中間是大殿,四周青松環抱,環境幽雅,阿拉伯建築別具一格,大殿能容納400多人禮拜。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網摘圖

一條古老的永長街,短短200米左右的距離內,南有南大寺,北有北大寺,中間有清真女寺,三座清真寺一字排開,形成了這一街三寺的獨特景觀!這些建築精美而又莊嚴肅穆古老寺院,經歷了歷史的洗禮和演變,越發歷久彌香。她們不僅是伊斯蘭哲學與中國傳統思想融合的結晶,更是老濟南迴民區所有穆斯林寄託信仰和情懷,讓身體和心靈可以自由棲居的美好家園!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原創:說起“一街三寺”,老濟南們沒有不知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