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的上新街
文、畫丨張國華
上新街片區從民國初年才形成的,歷史似乎並不久遠,但就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來說,卻是濟南獨一無二的。
上新街
上新街是濟南保存較為完整的老街巷之一,它北起濼源大街,南到文化西路,北低南高,自北而南行走,有步步高昇之意,故稱“上新街”。八十年代整頓換制門牌時,曾將飲虎池前街和上新街棚戶區統稱為上新街。
老舍故居
萬字會舊址高大的石砌圍牆佔據了上新街西面的半條街,在眾多傳統的、西式的和 中西合璧的老建築中,不僅有老舍、方榮翔等名人的院落故居,還保存著“濟南萬字會”、“廣智院”、“濟南共和醫院”、“浸禮會南關教堂”、“齊魯大學”舊址等一大批近代優秀歷史建築 ;這裡曾是整個老濟南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人文價值最為集中的片區。
老舍畫像
上新街我常過來轉轉,在這片灰禿禿的老街巷中,有一種獨特的老濟南韻味:有別於老商埠區的沒落繁華、芙蓉街的喧囂、曲水亭街的靈秀,而更有一種近現代的文化氣質,要感受老舍的筆下的濟南,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他一定是穿著長袍夾著書本走過這裡,此時走在巷子裡,彷彿可以看到不遠處先生的背影……
上新街
可恨的是自己感受得到,卻搜腸刮肚也敲打不出文字來,好在還可以用畫畫來填補。
原齊魯大學11號別墅老故居
記得上中學時,有次上課我沒認真聽講,正與同桌打鬧,老師轉過身來突然問我 :
“國華你是不是冬天生的?”
我愣愣地點了一下頭。
“怪不得動(凍)手動(凍)腳的!”
我確實生在冬天。濟南的冬天,正如老舍先生筆下所寫的“是張小水墨畫”,但這次不是唐代名家所畫,不過是我為自己的家鄉畫的。“
解放閣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 ;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在北中國的冬天,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算個寶地。”----老舍《濟南的冬天》
這個北方的城市,如今正和這個國家其他城市一樣,也時常籠罩在霧霾之中,如此地霧裡看花,假若早上個五年,人們恐怕還會詩興大發,雲裡霧裡地矯情一番,現在平白多出後面一個字,人們都掩鼻逃命似的誰記得浪漫啊,話說都在這空氣下又能逃到哪去?
涑玉泉
除了這些,人們總覺得這個冬天還少點什麼,少什麼呢?是雪。哦,一場雪! 今年冬日裡的濟南直到臘月,還沒下場像樣的雪。先生那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勾勒出的一座古城的冬日景象令世人嚮往,濟南的冬天怎麼能沒有雪呢?不禁啞然卻也笑不出來,除了沒有下雪,其餘都齊了。
大明湖九曲亭
天氣晴好時,人們在想如果有場雪就更好了 ;霧霾籠罩時,人們更期盼能有場雪帶走空中的灰霾就好了,就等一場飄飄灑灑又痛快淋漓的雪了。我想,就在這個冬天裡蜷縮在案頭敲著字,哈著著手,畫著畫,雪就會下的吧。
編者注:
1、該書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2、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山東書協副主席現任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書法工作室主任於明詮教授題字;
3、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韋辛夷先生、《齊魯晚報》副刊中心主編李秀珍為該書寫序。
閱讀更多 錦上添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