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區塊鏈解決滴滴美團打車大戰的補貼困境

本文希望以打車行業為例向讀者解答以下幾個問題:

“打車巨頭怎樣做才能讓用戶不在領了補貼後暗罵一句“他們之後會漲價的”?”

“為何互聯網各個行業最終紛紛走向合併?721的魔咒真的難以破除嗎?”

“如今平臺與壟斷真的是行業發展的終局嗎?這對於社會總體效率有提升嗎?對社會福利分配又是否公平呢?”

“作為初創公司,如何挑戰那些有規模化用戶做護城河的巨頭呢?”

打車補貼大戰戰火重燃

上週,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市場,以“0抽成、每天保底600元”的口號向滴滴發起競爭,對於用戶而言,補貼與福利也是漫天飛,例如車費不到14元則僅被象徵性地收了0.1元。而在今天,高德地圖也推出了順風車業務,使移動出行的戰場更加熱鬧了。

這一場景也似曾相識,2014年的滴滴快的大戰、2016年的滴滴Uber大戰,乘客們仍記憶猶新。當然,乘客和車主內心也清晰地知道,激烈競爭和高額補貼只是暫時的,合併和壟斷以及高收費才是未來的常態。

如何用區塊鏈解決滴滴美團打車大戰的補貼困境

平臺壟斷,難道是網約車的必然?

對於網約車行業而言,平臺和壟斷貌似是一種必然,打車作為典型的雙邊市場,同時又具有物理空間的約束,每多一個乘客和每多一位司機加入到網絡中都會帶來整體效率的提升(接單更快了、空駛距離更少了)。因此,理想狀態下壟斷化的平臺是實現社會整體效率最大化的最佳選擇。

當然,蛋糕做大了並不代表分配得均勻,當我們剖析來看,壟斷狀態下平臺、車主和乘客的利益分配並不合理。打車平臺獲得規模化的優勢後,後進入的競爭者便很難對其發起挑戰,缺少充分競爭的打車平臺便擁有了雙邊定價權,一方面可以向司機端大幅提升抽成或減少補貼,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向乘客提高價格。

這個道理想想也簡單,平臺當年想獲得規模化優勢可是燒掉了天量的真金白銀,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那現在好不容易成為沒有競爭的壟斷者可不得磨刀霍霍向豬羊了。

這個簡單的道理卻可以推導出許多啼笑皆非的結論:

第一,因為互聯網時代的規模化本質,使得平臺壟斷成為必然;

第二,平臺壟斷會有規模化的護城河,會使得後進入的挑戰者競爭乏力,而平臺缺少充分競爭則可以通過雙邊定價權向用戶收割壟斷利潤;

第三,覬覦未來長期的壟斷利潤,在壟斷平臺出現之前,資本會有動力通過大幅補貼“燒死”競爭對手,補貼大戰由此而生,而且不管補貼過程有多低效、多浪費社會資源還是一定會出現;

第四,用戶也很無奈,加入平臺比不加入平臺還是會有正向收益,儘管知道更多的價值被平臺掠取走卻毫無辦法,只能在補貼大戰時邊“薅平臺羊毛”邊吐槽平臺未來醜惡的嘴臉。

當然,這個必然的過程並不代表合理,從整體社會福利來看,我們發現補貼大戰的惡性競爭造成了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例如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不經濟;在補貼大戰早期,會有一堆專業“薅羊毛”通過刷數據獲取大量補貼後逐步退出市場,作為共享生態貢獻最多的普通大眾,甚至不能獲得平均水平補貼而後續需面臨壟斷後的高收費,不合理;從社會福利分配角度來看,用戶缺少與平臺對抗的武器使得大量剩餘被平臺掠奪,不公平。

如何用區塊鏈解決滴滴美團打車大戰的補貼困境

而這些矛盾,由於出現在人類由物質世界轉向數字世界的拐點而被部分掩蓋起來。互聯網的信息化和平臺壟斷的規模化從整體上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社會福利,使得早期的補貼和浪費顯得微不足道,或者被美化為“教育市場和用戶的必要成本”;而普通用戶缺少對自身數字資產(隱私、創意、關係、注意力、信用等)的價值的瞭解而往往不去追究平臺的掠奪行為。大多數平臺提供的服務協議裡都會聲明用戶在平臺中產生的幾乎所有數據都由平臺方擁有,而用戶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向平臺討取原本屬於自己的數字資產的權利。

如何阻止互聯網巨頭們的吃獨食?

而隨著歷史進程加快,人類已經進入到數字時代,我們獲取信息、傳遞消息、消費借貸、人脈關係都朝著數字化的方向發生不可逆的轉變,這一歷史趨勢使得上述的矛盾開始凸顯,越來越多的人對平臺方“坐擁規模化護城河而作惡”“躺著掙錢不作為”產生巨大的不滿和指責,同時也對自身在於平臺方互動中產生的數據和資產更加在意,這些變化都在呼喚著數字時代的新一場的生產關係變革,而區塊鏈應運而生,將重塑整個互聯網生態。

相較於其他領域在區塊鏈上的應用,打車服務非常滿足peer-to-peer、標準化、網絡增益效應等“鏈化”屬性,易於實現數字化、鏈上交易。若專車司機把乘客從A點送到B點,通過GPS自動計算打車路程與時間,通過鏈上公開透明的計費系統,乘客鏈上賬戶智能合約實現自動轉賬,將打車服務的價值百分之百還原給每個參與的普通大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價值互聯網”。對比來看打車平臺抽成高達25%,真正意義上做到了“躺著掙錢”。

如何用區塊鏈解決滴滴美團打車大戰的補貼困境

如何用區塊鏈實現用戶與平臺的共贏?

對於打車補貼的案例,短期的現金補貼只能換來用戶(包括車主和乘客)的短期忠誠,並不能換取用戶的長期支持。事實也證明,只要補貼一停,用戶就流失到競爭對手那一邊去了。而區塊鏈將重塑用戶與平臺的關係,讓用戶從單純的消費者,轉變為平臺的“投資-消費者”(援引韓鋒老師《量子財富觀》),讓單純的口碑轉播轉變為“口碑+利益”雙重驅動傳播,在增強平臺產品推廣和滲透的同時讓用戶與平臺結為血肉聯盟。

具體來講,乘客和司機在接入平臺服務時可以獲得token,而且加入越早的乘客和司機獲得的token越多,token的持有者將享受到未來平臺規模化帶來的紅利。這個過程中token的總量和發行機制由區塊鏈保證公開透明,即便是之後成長為壟斷平臺的巨頭也無法篡改。

區塊鏈賦能的生產關係變革勢能極大,在推廣過程中會產生類似於“打土豪分田地”的效果,讓規模化不再成為平臺方躺著掙錢的理由。區塊鏈將加速競爭與創新,讓真正好的產品和團隊脫穎而出。

在推廣和競爭初期,團隊不再需要花費鉅額融資在市場推廣和補貼中,而是可以將資金和人才用到技術研發和產品打磨上,用戶在選擇平臺時也將眼光更加長遠,選擇長期合作的夥伴。區塊鏈真正重塑了用戶與平臺的關係,實現合作共贏。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幾個問題:

打車平臺可以通過token分發機制與用戶結成長期同盟,讓用戶願意忍受一定早期平臺的不完美而獲得長期的實惠和共同的成長;

數字時代的終局仍然是壟斷性平臺,不過平臺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的約束下將不能作惡,因為規模化的護城河會被競爭對手以同樣區塊鏈的打法破除掉,平臺只能勤勉不斷完善產品和技術,獲取自己贏得的收益,將數字資產還富於民,真正做到蛋糕做大的同時仍然分配得好;

初創公司在早期可以將資金和人才更多用於產品的開發中,減少無謂的惡性補貼競爭,用長遠利益換取人心的同時減少短期資金壓力和規模化壁壘的桎梏,讓市場競爭更充分。

通過打車案例我們看到,區塊鏈確實是數字時代生產關係的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