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夫妻三年難相聚,4歲兒子成留守兒童

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在駐村工作的日夜裡,在扶貧大軍的隊伍中,湧現著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安康市石泉縣住建局幹部,駐後柳鎮長興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馬本富夫婦就是千萬支扶貧隊伍中的優秀之花。

扶貧夫妻三年難相聚,4歲兒子成留守兒童

在城郊長大從部隊轉業的馬本富,2016年被安排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一晃就是兩年多。從入戶摸底,到精準識別,從一戶多法到措施精準,從因地制宜到精準幫扶,從完善資料,到迎接檢查,馬本富像一名老兵始終奔走在急難險重的第一線。長興村的山溝野嶺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為了便於入戶應急,把自家的摩托車也騎到了村上,農戶隨叫隨到,被結對幫扶的張吉軍親切地呼為“馬哥”。張吉軍一家四口,妻子殘疾,行走不便,帶著兩個孩子租房送學,老張在礦區打工,日子緊巴惱火,一度妻子鬧起了離婚。

扶貧夫妻三年難相聚,4歲兒子成留守兒童

馬本富深入瞭解情況後,帶著張吉軍的妻子到縣醫院檢查身體,督促治病,一邊請住建局的女幹部一道做思想工作,疏導隔閡,消除誤解,促成夫妻和好如初。家庭美滿的張吉軍逢人便說,多虧了馬哥啊,不然,我的媳婦不知跟哪個跑了喲。

幫扶貧困戶發展產業,缺少勞動力是硬制約,特別是種收季節,乾著急。去年,張吉義家種了2畝黃花,採摘收購的日子裡,馬本富硬是汗流浹背地幫忙搶收,運送,直到把錢送到農戶手中。

扶貧夫妻三年難相聚,4歲兒子成留守兒童

今年初,為幫助母豬養殖戶增收,從訂購母豬到運送到家,老馬忙到天黑。當兒子打來電話,爸爸,好久回來呀,等你吃飯吶。他還穿行在山坡上,給農戶運送化肥、飼料。馬本富心裡隱隱地痛,愧對家人吶,兒子才4歲就成為留守兒童,體質又不好,指望爺爺奶奶帶著,住建局駐村工作隊一行四人,既整村扶貧,又結對包抓,有分工,更多的是合作。

馬本富負責三組,包抓8戶脫貧,面對總體安排,他積極協作主動配合,與團隊一起深入農戶查危排險,防洪避災,訪貧問苦,排憂解難,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送達群眾的心坎上。回到駐地,走進廚房,給大家做飯,雜務搶著幹。在許多問題探討中,建言獻策,出主意,想辦法,自覺履行一名黨員幹部的職責。

扶貧夫妻三年難相聚,4歲兒子成留守兒童

馬本富妻子譚懷芝作為年輕幹部被組織安排到饒峰鎮脫貧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的風口浪尖歷練,轉眼間,快三年了。擔子重啊,從精心安排部署全鎮脫貧目標任務,到統籌協調項目建設環境矛盾,從籌備會議到完善資料,從迎接檢查到督促整改,始終堅守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

夫妻二人南北為戰,聚少離多,除了汗水,淚水,更多的是贏得了農民脫貧增收的笑臉點贊。面對家庭,譚主任由衷的感謝公公婆婆,年老體弱了,還幫助照料孩子,夫妻二人能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伴奏著全民小康的時代強音,我們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