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育惇物 問道太白山」論壇在太白山景區舉行

“玄德育惇物 問道太白山”論壇在太白山景區舉行

盛夏的太白山,透著絲絲涼爽,雲霧繚繞中有種仙風道骨的氣概。8月3日,400餘位來自全省各地的道教文化研究者匯聚太白山景區海拔2800米的下板寺景點,感悟道文化,共同見證了一次傳統文化與太白山美景的深度融合。

此次“玄德育惇物 問道太白山”論壇活動,由陝西省道教協會主辦、寶雞市道教協會、陝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協辦、眉縣道教協會、太白山太白廟承辦。中國道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任法融,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陝西省道協會長鬍誠林,寶雞市統戰部副部長王建林,寶雞市民族宗教局副調研員方躍輝,眉縣縣委常委、副縣長、縣委統戰部部長曲永宏,眉縣政協副主席谷建敏,大白山旅遊區管委會副主任馬少輝等出席此次活動。

“玄德育惇物 問道太白山”論壇在太白山景區舉行

太白山,自古有悠久的道教文化歷史,是世界級生態旅遊景區和著名道教文化聖地。據史料記載,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稱為玄德洞天。這裡是傳統文化的寶庫,謂“十里一寺,五里一廟”,如太白廟、文公廟、南天門、藥王殿、老君廟、拔仙台、玉皇廟、三官殿等。主峰拔仙台相傳是姜子牙點將封神之地,這裡供奉的365座尊神,幾乎涵蓋了中國神仙界所有神靈,姜子牙也成為太白主神。因此,自古以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可見道教文化早在當時就對太白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任法融首先做了主題開示,他說,要以太白山旅遊資源為基礎,把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原所長樊光春作了以“玄德與道德的聯繫”為主題的演講。他從道教文化的三個功能與太白山的聯繫著手,深入淺出地剖析了道的教化功能、服務功能、存續功能。他解釋,太白山是道教文化聖地,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它傳遞著真善美,啟發人心,淨化人心,這與道的三個功能不謀而合,對人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

“玄德育惇物 問道太白山”論壇在太白山景區舉行

陝西省文化產業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任中南以“養生”為主題,向大家闡釋了“小養生就是自我修養,大養生則要養天養地”的深刻內涵,啟迪人們在生活中要與環境和諧相處。西北大學中國思想史所所長、教授謝陽舉闡述了自然在道教文化中的具體含義以及與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聯繫。上海道教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博士王馳以“秉道教精神,揚太白遺風”為題表達了自己的見解。陝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繼武講述了太白山宗教淵源、沿革、現狀及特點。

“玄德育惇物 問道太白山”論壇在太白山景區舉行

近年來,太白山先後成立文化研究院,深入挖掘太白山旅遊的文化內涵,讓秦嶺主峰地、仙境太白山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同時,舉辦道教音樂會等系列文化活動,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太白山文化中。祈雨、祈福、宗教、詩詞等文化使太白山自古就是一座文化富礦。此次以“玄德育惇物 問道太白山”為主題的論壇活動,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示太白山豐富而悠久的道教文化,對進一步挖掘太白山豐富的道教文化資源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