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協作—我州脫貧攻堅結碩果

今年,在甘閩兩省黨委政府的關心下,廈門市組織動員各級力量傾力幫扶,真情援助,臨夏州精準對接,狠抓落實,廈臨東西扶貧協作在產業協作、勞務輸轉、人才交流、社會幫扶、商貿旅遊、結對幫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格局得到有效拓展。

廈臨兩地在市州、區縣、鎮街與鄉鎮、村居與貧困村之間簽訂對口幫扶協議,形成“兩地四級聯動”的攜手奔小康格局。廈門市選派一年期、一月期支教及名校(園)長、名師短期送教等88人,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送教、送培活動。選派一年期、一月期支醫人才40人,在州縣兩級醫院開展門診和手術。選派了金融、科技、企業管理等專業人才,來我州開展支援活動。今年,我州已選派10名幹部赴廈門掛職鍛鍊,教育、衛生部門分別選派177名教師、10名醫務工作者赴廈門市進修深造。加大資金支持,不斷加大財政援助力度。廈門市撥付財政援臨資金2.5億元,我州縣(市)均受援3000萬元以上。第一批項目(涉及資金1.34億元)已開始實施,第二批項目(涉及資金1.06億元)已彙總審核,待廈門市意見反饋後提交州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研究後下達。

研究制定了《臨夏州廈門市東西扶貧協作國企幫扶工作協調小組工作運行機制》,有效推動了廈臨公司及廈門在臨幫扶企業產業項目的落地實施。目前,“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扶貧工廠(總廠)+扶貧車間(貧困村加工點)+貧困戶(散戶)”等造血式扶貧模式初現雛形。

加強勞務輸出,創立培訓輸轉新模式。全州已輸轉1415人到廈務工,廈門在臨企業通過項目僱工等方式積極吸收貧困戶200多人。思明區與臨夏縣推行“政府+公司(協會)+貧困戶合作社”的模式,有效拓寬廣大貧困婦女就業渠道,同時解決空巢老人的贍養、留守兒童的成長和農村婦女勞動力閒置等問題。

東鄉縣“7·18”特大暴洪災害發生後,廈門市快速響應,籌措財政救災資金1010萬元,廈門市民踴躍捐款、奉獻愛心,以實際行動幫助我州受災群眾重建家園,彰顯了“廈臨兩地親、同是一家人”的真切友誼,在臨夏大地引起了強烈反響。


記者:尹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