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准中年危機」的他們,想尋找答案:還來得及嗎?

總會看到一些相似的問題:“我三十歲了,考公務員還來得及嗎?”;“三十了,還能考公麼?”;“三十歲考上公務員是什麼體驗?”“過了三十歲,還適合考公務員嗎?”……

三十歲“準中年危機”的他們,想尋找答案:還來得及嗎?

曾幾何時,23歲的那個少年,畢業前對母親的進入體制提議嗤之以鼻。23歲的眼中,容下的,只有“世界500強”、“城市精英”、“財務自由”……

三十歲“準中年危機”的他們,想尋找答案:還來得及嗎?

每個少年,都有夢想

時光飛逝,人過三十,回想起當年母親的建議,摸了摸越來越少的頭髮,在各大問答平臺上面,敲下了上面的問題……

那麼,還來得及嗎?


有課公認為,公務員這個職業所設置的最大報考年齡(本科35週歲、碩士40週歲),其實就應該是為30歲左右的人預備的。

很多應屆的考生,其實對考公的目的是完全懵的。有的是“聽從了”父母的建議;有的是囿於家庭的壓力;有的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有的是迫於專業限制……絕大對數人都根本不瞭解“公務員”這個職業,以及對這份工作的優勢劣勢也只是道聽途說。最重要的,是還沒有過對工作的體會和理解,更不知道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對自己的能力和愛好,也缺乏足夠準確的認知。糊里糊塗的考上了,上班了,極易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和迷茫,也就催生出了大量的抱怨情緒。

三十歲“準中年危機”的他們,想尋找答案:還來得及嗎?

失落和抱怨

相反,在社會上打拼過幾年的人,看過了社會的現實,有過了職場的經歷,對公務員這個職業的特點就有了很明確的認識。同時心智上的成熟,也明白了自己想要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對自己的能力和愛好也有了準確的定位。這個年齡再選擇報考公務員,心態更加的篤定,到了崗位上,也更能夠安心工作。這樣的,才是國家真正需要的人民公僕。

也許會有人質疑,年齡大了,提拔的機會豈不是更加渺茫?其實,在當下的體制內,如果你沒有逆天的運氣或者相對穩妥的政治資源,進入體制的年齡是23還是30,並不會有很大的區別。你認為自己很努力了,你認為自己很優秀了。你認為的只是你認為的,體制內人才濟濟,強中自有強中手。晉升的通道就像一根獨木橋,綜合實力超群的人才擠得上去。(XX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你懂的)。

所以,有志進入體制的朋友們,只要符合報名條件,全!部!來!得!及!

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