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河國際新城vs雙湖科技城:么雞與煎蛋!

從康橋競得區域的第一塊土地起,雙湖科技城開始逐漸步入大眾視野,和濱河國際新城一起作為中建在鄭州的姊妹項目,有必要將二者放在一起說一說。

【1】雙湖科技城

雙核科技城是由中建方程主導的土地一級開發項目,作為中國建築旗下以“土地連片開發和土地價值提升”為主營核心業務的專業公司,中建方程近年來先後在在北京、上海、鄭州、西安等地落地一批新型城鎮化項目,而鄭州作為發展潛力巨大的國家中心城市和高鐵樞紐城市,中建方程自然不會錯過。2015年,中建方程規劃面積約6平方公里,總投資超100億的雙湖科技城終於落子鄭州西北部的高新區,與東南的濱河國際新城隔城呼應。

至此,中建的鄭州雙子星佈局完成。

滨河国际新城vs双湖科技城:幺鸡与煎蛋!

上圖:雙湖科技城和濱河國際新城在鄭州市的位置

在位置上,濱河國際和雙湖科技恰好為主鄭州高速環內的2個角落,二者連一條直線又恰好經過鄭州火車站,且為中點,距離二者距離各為14公里,如上圖。

雙湖科技城初步規劃面積約 6 平方公里,規劃人口容量約 7 萬人,區域內規劃一河兩湖三公園、7所學校、1所三級甲等醫院,以及湖心科創金融島、五館中心、金盞街創新科技智慧走廊等,同時意向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如下圖。

滨河国际新城vs双湖科技城:幺鸡与煎蛋!

上圖:雙湖科技城的整體規劃圖

來梳理一下雙湖科技城的核心價值: 188 畝天健湖和 459 畝天德湖,雙湖環抱,附加沿線 154公頃濱水生態休閒區和商業濱水帶,與濱河國際新城的蝶湖和荷湖相應,其一;以“北大深圳研究院”為依託,建設智慧金融廣場,繼而打造科創金融島,和濱河國際新城對應的“國際”,“科技”是雙湖科技城的開發主題,其二;五館中心、學校以及三甲醫院組成其他重要職能,與濱河的國際學校、醫院等呼應,其三。來看一下二者的詳細對比:

滨河国际新城vs双湖科技城:幺鸡与煎蛋!

上圖:濱河國際和雙湖科技對比

可以確定,雙湖科技城就是一個濃縮版的濱河國際新城,其整體規模也是濱河國際新城的一半左右。

和濱河從開始就聲明顯赫相比,雙湖科技城相對較為低調,其規模小首要原因,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其對於區域作用不同:濱河國際新城是經開區新區的拓展先鋒者,在一片荒蕪之地實現大面積的新城矗立!是先導,是先驅,它的出現讓經開新區從無到有,給經開大區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就像一個雞蛋,從內向外而破,誕生么雞,形成新生命。而雙湖科技城是在周邊已經相對成熟以後才開始土地出讓,是區域建設的強有力的補充者,是區域建設到一定階段的形象拔升者,是畫龍點睛,如果也是一個雞蛋,是從外向內打破,為區域增加一份香氣四溢的炒蛋。

雖然可以說雙湖科技是濱河新城的濃縮版,但其和濱河相比,仍有諸多類似和很多大不同,簡單各說三點。

【2】三大相同

模式相同:

雙湖科技城和濱河國際新城是鄭州僅有的二個“企業主導開發、政府靜坐收益”的土地一級開發項目,其開發主導主體均為中國建築旗下公司,在同一個城市,從8年前的第一個,到3年前的第二個,從當下項目的經營情況看,這種模式已經極其成熟,在一二線及強三線城市具備了快速複製的條件。在這種模式下:前期需求資金量最大的階段,以及技術開發最艱難的階段均企業來承擔壓力和風險,政府零風險零負擔;而到後期區域成熟後,土地價值得以實現後,大部分收益仍歸屬政府。這種模式徹底解決了政府“資金人才短缺又想讓區域GDP和形象快速發展”的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想法。

佈局相同:

和北龍湖、白沙、綠博、鳳湖……等幾乎所有的新區“挖個湖為中心四周開花”的模式相比,濱河國際和雙湖科技屬於“核心資源外放型”片區,這種規劃的特點是其核心景觀資源均不在區域的中心位置,而是區域和其他區域的銜接位置,這種規劃更加有利於“區域和區域”的連接度,更加有利於城市的科學發展。當然,在這2個項目裡雖然有歷史因素的影響或者規劃條件的限制存在而導致了這樣的規劃設計,但這種資源外向和資源私有相比,其視野也自然更加開闊,也給未來的新區規劃提供了一條更加科學的模式。

滨河国际新城vs双湖科技城:幺鸡与煎蛋!

上圖:雙湖科技城

滨河国际新城vs双湖科技城:幺鸡与煎蛋!

上圖:濱河國際新城

理念相同:

雙湖科技城和濱河新城的規劃均以“生態”為本,引入“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等前瞻性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國際化的視野,將區域打造成生態文明之城,智慧可持續之城,城市環境與人文共和諧之城。當然,在大同之下,雙湖科技城同時引入“微城市”的概念。

【3】三大不同

城市發展方向不同:

嚴格意義上說,雙湖科技城和高新區的粘接性更強,融合度更高,周邊配套成熟度也高於濱河國際新城,周邊產業似乎更“高”、更“新”,按照這樣的邏輯,二者的房價應該是雙湖17000元/㎡,濱河國際11000元/㎡,而事實上,價格確是反著的。不得不承認,這便是城市發展方向的力量。鄭州東南大有可為,而西北則是生態農業觀光度假,這也是鄭州不同方向的不同定位。

依託產業基礎不同:

雙湖科技城是“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新區,濱河國際新城是“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區。2017年,經開區的GDP是高新區的二倍有餘,當下階段,經濟開發區相對高新似乎更接地氣,當然,這也給區域的房地產提供了更大的經濟平臺。高新產業雖然好看不好用,對區域居住生態環境還是具備優勢。

滨河国际新城vs双湖科技城:幺鸡与煎蛋!

上圖:雙湖科技城效果圖

項目開發規模不同:

規模大小對項目自身的開發影響不大,但在區域的角色卻有區別,濱河國際新城的規模讓其幾乎成為經開新區的代名詞,也主導了經開區的主要地產開發,主導區域;雙湖科技城受規模的影響,更多的是與區域的融合,在規劃理念和區域形象上對區域進行升級拔高和拔高。

【4】結語

從濱河國際到雙湖科技,不論是從內到外的小雞,還是從外到內的煎蛋,對區域來說只是不同的階段,從二種形式上看,政府引入一級開發,任何階段都行,最好能趁早!

對於置業來說,北部的雙湖科技城和南部的常西湖片區是西三環以西的置業2個首選區域,目前2個區域核心價值均未獲得釋放,而2個區域在未來五年內將成為西區的二個“駝型”價值雙高峰。

滨河国际新城vs双湖科技城:幺鸡与煎蛋!

附件:雙湖科技城

在科技強國的時代背景下,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為鄭州迎來戰略新機遇,把握創新驅 動發展的國家戰略機遇,推動中國製造 2025 產業轉型升級。鄭州依託中原城市群、國家中 心城市、米字型高鐵的紅利,實現中原迅速崛起。以信息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科技產業正 在快速落地鄭州高新區。 雙湖科技城作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中原科技創新谷核心先導區,一座 生態科技、宜居宜業的智慧新城應勢而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健湖、天德湖雙湖環抱,讓天生就含著“金鑰匙”的高新區,成為鄭州版圖上宜業宜居的新 型智慧城市。綠色象徵生態天然,藍色象徵科技創新,生態與科技藍綠交融,融合共生,雙 湖科技城 logo 本身寓意也在此。 政策扶持,產業集聚,人口紅利,促進經濟新增長。科技創新,生態宜居,雙湖科技城 區域價值突顯,已然成為價值制高點的標配、最大最新的風口區。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曾經說,美國的高科技與中國的城鎮化將是 深刻影響 21 世紀人類發展的兩大主題。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建設,正是推動新時期經濟 發展的主要動力。隨著中原城市群、國家中心城市、“中國製造 2025”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 “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加速中部崛起,作為全國交通樞紐的鄭州,在我國新經濟發展和 新一輪全方位開發建設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2018 年 4 月 30 日發佈的中國城市分級中,鄭州躍升新一線城市。近兩年,隨著社會 經濟的全面發展,鄭州現代、國際、時尚的大都市形象越來越明顯,上合成員國總理峰會、 中歐政黨高層論壇經貿對話活動、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客屬懇親大會……國 家及部分國際組織召開的一些重大國際會議都把地點放在鄭州,“國際鄭”越來越名副其實! 科技創新作為驅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鄭州作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自由 貿易試驗區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之地,創新驅動和開發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為促進建設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鄭州提出了“一谷一中心、五區二十園”的思路,規劃建設“中原科創谷”。雙湖科技城作為中原科創谷的核心先導區,集聚一大批優質高校高科研人才和科技創 新企業研發資源,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技術供給、科技創新以及高層次“雙創”人才密集 區域。

十八大以來,新型城鎮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十九大進一步提出以人為本的 新型城鎮化正成為時代需求。從城市建設到城市運營,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探索與踐行迫在眉 睫。中國建築作為央企,使命擔當,與中共中央黨校聯合開展了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與實踐 課題研究。成立中建方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土地成片開發和土地價值提升為核心業務, 全面整合自身規劃設計、高端房建、地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全產業鏈,協同國內外高端 智庫、科技、金融和先進產業資源,打造一個國家級的新型城鎮化集成平臺。為地方政府提 供一站式城市更新、城鄉統籌、產業導入和管理運營的綜合服務,探索出了一套既契合中國 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內涵、又彰顯中建特色的城鎮綜合建設模式,以此來推進新型城鎮化建 設。 中建方程利用自身在城市規劃方面的產業鏈優勢,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 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注重規劃先行。在城市發展定位與概念規劃方面主動與當地政府 深入互動,就如何促進城鎮化從以往過多注重“物態型”(建築型)城鎮化轉向生態型城鎮 化、從土地型城鎮化轉向人口型城鎮化、從數量擴張型城鎮化轉向質量型城鎮化、從粗放型 城鎮化轉向效益型城鎮化等方面進行不斷探索與創新,尋求更為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的 新型城鎮化建設道路。2017 年 7 月,由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建築聯合舉辦的 “2017 中國新 型城鎮化高峰論壇”,以“推進新型城鎮化,共解幸福方程式”為主題,向全社會鄭重提出 了中建特色城鎮綜合建設模式,“方程模式”、“微城市”等新型城鎮化建設新理念。

中建方程在北京、上海、鄭州、西安等地,順利實現一批規模大、起點高的新型城鎮化 項目落地,樹立了城鎮綜合建設業務的新標杆。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米字型高鐵的中心樞紐、一帶一路的源頭城市,是中建方程佈局新城城鎮的核心區域。雙湖科技城作為中原科 創谷的核心先導區,初步規劃面積約 6 平方公里,總投資超 100 億元,與此前開發的濱河 國際新城分列一西一東,圍繞鄭州兩翼佈局遙相呼應,成為中原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耀眼的“雙 子星”,為中原的城鎮品質提升貢獻力量 。

“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等前瞻性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國際化的視野。圍繞雙湖科技城作 為中原科創核心先導區的戰略定位和天健湖、天德湖雙湖環抱的生態優勢,將其建成藍綠交融的生態文明之城,智慧引領的科技核心區,獨特的城市環境與人文,綠色出行的公交社區, 完備的公共配套,宜人的多元社區。 雙湖科技城初步規劃面積約 6 平方公里,規劃人口容量約 7 萬人,區域內一河兩湖公園、7 所學校、三級甲等醫院、湖心科創金融島、五館中心、金盞街創新科技智慧走廊、周邊集聚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居民提供集居住、辦公、教育、醫療、休閒、娛樂為一體的 15 分鐘“微城市”社會生活圈。作為中原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才集中的區域,雙湖科技城運用新能源、新材料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等,在住宅建築、大型公共建築領域推廣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技術創新,綜合提升建築的舒適性與能源利用效率,為高知人才提供理想的未來居住地。

在規劃中,雙湖科技城引入“智慧城市”概念匹配其作為中原科創谷核心先導區的戰略地位,全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除了電子政務系統、智能電網、無線城市等智能創新體驗,還將通過綜合運用綠波交通、可變車道技術等智能交通控制手段,提升地區道路的通行能力,通過互聯網技術提供智慧交通信息服務,有效緩解出行壓力。

作為鄭州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雙湖科技城遵循“城市建設生態化”的原則,在原有索河、須水河、索須河“三水環心”的自然水系基礎上,坐擁天健湖、天德湖雙湖環繞,規劃“雙湖環島匯一心”的生態格局,引入“共生城市”“生態廊道”“海綿城市”三大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形成滲、滯、蓄、淨、用、排的生態循環利用效果。

雙湖科技城 “科技”與“生態”的共融,完全展現了中建方程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創新發展理念。

古老的須水河奔騰不息,滄海桑田,孕育擁有千年歷史的杜寨古村落遺址,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人文宜居的發源地。雙湖科技城依託索河、須水河、索須河三大自然水系,以天健湖 和天德湖為特色,湖心“科創金融島”高端商務為核心,打造雙湖環島匯一心的潤澤之城。約 188 畝的人工湖天健湖和約 459 畝的天然水系天德湖,雙湖環抱。流淌千年的須水 河水系,近千畝自然水域,相當於 5 個如意湖大小。沿河湖規劃約 154 公頃濱水生態和商 業濱水休閒帶,形成覆蓋整個新城水域生態系統。風箏漫天,孩子們嬉笑歡鬧;林間奔跑, 年輕人活力綻放;湖邊垂釣,老人們怡然自得。目前已經建成的天健湖公園已經成為鄭州人 民休閒娛樂的後花園。

為展示遺址的文化價值和歷史信息,鄭州提出將建 75 處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其中就包 括高新區的後莊王遺址、東趙遺址、西連河遺址、杜寨遺址。 杜寨遺址公園目前已經完成方案設計,預備開工建設。整體規劃設計基於杜寨遺址保護與展示利用原則,突出杜寨遺址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以遺址保護展示為主體的城市公 共開放空間”的定位,將來必將成為城市居民進行文化體驗活動的優質場所,集生態性、觀賞性、教育性為一體的遺址公園。杜寨遺址公園將被打造為鄭州西部遺址展示的新標杆,同 時也將為鄭州人提供一個鑑古踏青、回望歷史、瞻仰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為鄭州文化商都 添彩。

以科技創新為特色的鄭州高新區,同時也集聚了全省優質的教育資源,省域一流的高校院所、優質的中小學教育。緊鄰主城區,交通便利;引進三甲醫院,為居民健康保駕護航; 圍繞中原科創谷規劃佈局商業配套,為居民提供就業休閒之地。

教育: 鄭州高新區作為全省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地,周邊高校雲集,學術氛圍濃厚。鄭州大學 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全國重點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為以培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信息 領域高層次人才核心的軍隊 2110 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此外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校 等高校舉步即達。區域學術氛圍濃厚,為中原科創谷,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科技創 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全省優質的中小學教育資源也匯聚高新區,鄭州中學、楓楊外國語都是全省乃至全國知 名的中小學校,憑藉著優質的教育資源,吸引著全省的莘莘學子。雙湖科技城內規劃了 7 所學校,包含 4 所小學、2 所中學、1 所高中。鄭州中學已於 2017 年 6 月開工建設,目 前部分校舍已經完工,預計 2019 年 6 月全部完工。雙湖科技城同時還引入鄭州高新外語 中學、鄭州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高新區雙語幼兒園等極具教學實力的中小學教育資源。

交通: 雙湖科技城是城市西翼的核心,與主城區緊密相連,高速、城市高架、地鐵、主幹道, 多維度接駁城市繁華。周邊繞城高速、連霍高速暢達全域,科學大道、西四環、蓮花街三個繞城高速出口,西四環快速路、科學大道等多條主幹道交匯,保證出城入市的通達性。連接 主城區的道路密集,三全路西延(在建)、北三環-科學大道、農業路高架直通高新區。 軌道交通越密集,土地價值越大,所沉澱的房產價值一定不會低。區域內地鐵 1 號線、 8 號線(規劃中)、9 號線(規劃中)三條軌道交通並行,營造快速暢達的出行環境。8 號線一期起於繞城高速公路東側的崔寨站,主要沿科學大道、瑞達路、東風路鋪設,終點位於 中牟,預計 2021 年建成通車; 9 號線二期起於鄭州高新區規劃花柏路與金菊西街交叉口, 止於一期工程起點十八里河站,預計 2021 年通車。

醫療: 雙湖科技城規劃引進一所三級甲等醫院),規劃床位 1500 張,佔地超過 20 萬㎡。未來, 區域內三甲醫院、社區醫療、家庭雲健康設備和移動數據構建 O2O 健康保障體系。同時圍 繞集中場館、社區運動設施、濱水跑道和水上交通設施構建最健康生活方式。

商業: 圍繞湖心島建設的中原科創金融島,功能定位為面向中原的科技創新集聚區,服務鄭州 的科創金融平臺;驅動鄭西的產業升級發動機。科創金融島以“北大深圳研究院(深港產學研基地)”為依託,建設智慧金融廣場,打造“一體兩翼六平臺”的金融服務體系,構建“中 小企業成長指數”、“科技金融人才培養基地”、高新區企業評價體系、“科技金融大講堂” 等金融服務平臺,選址於高新區核心區域,建設中部一流的“科技金融中心”。 沿著金盞街兩側規劃設計的創新科技智慧走廊,集金融辦公、商業娛樂、創客園區的綜合城市發展軸主要開發業態為:商業、綜合體、酒店、主題樂園、居住、辦公、創客等,未 來將被打造為雙湖科技城商業服務中心。

一座新城的誕生離不開政策和規劃支撐,更不開強有力的產業和人口支撐。鄭州高新區作為鄭洛新國家自主示範區的重要抓手和先導區,河南省、鄭州市決定建設以鄭州高新區為 核心的“中原科創谷”。圍繞中原科創谷的建設,鄭州高新區實施中國鄭州智慧傳感谷規劃建設工程、千億級網絡空間安全產業打造工程、大數據產業園培育工程、四區兩中心一基地 建設工程、科技金融港建設工程。科技創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新興科技產業崛起,集聚高 科技高素質人才。目前,高新區已集聚各類科技人才 10 餘萬人,科技人才密度更是居全省 首位。 雙湖科技城作為“中原科創谷”的核心先導區,周邊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核心,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集聚優質資源。圍繞建設智能裝備製作產業園(地鐵產業核心)、信息技術應用產業園、北斗導航與遙感戰略性產業園(基地)、軍民融合驅動性產業園(基地)、鄭州科技商務區(TBD)、科創特色小鎮(園)等。依照規劃,周邊智慧產業園區總建面 將超過 1000 萬平,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眾多產業園正逐步落地,區域總人口將超過 11 萬人。產業支撐區域經濟發展,不斷擴大就業機會,增強人口吸納能力,最終現實通過 產業集聚引導人口集聚,逐步培育建設宜居宜業生態智慧新城。

2017 年 6 月,土地市場調控,熔斷機制的干預下,雙湖科技城推出 C07 地塊。以起 始價 470 萬元/畝掛牌出讓,萬科、碧桂園、招商、中海、寶能、康橋、永威、正商、天地 置業等紛紛參與競拍,經過 170 多倫鏖戰,土拍以熔斷價終止再次叫價。最終被天地康頌 置業以總價 3.5 億元,單價 830 萬元/畝拿下。後來與華潤合作,也就是現在的華潤悅景灣。 2018 年下半年雙湖科技城計劃出讓 C06、C13、C14 三宗地塊。 雙湖科技城區域日漸成熟,萬科、中海、中建、華潤等知名房企先後入住。一棟棟高樓 拔地而起,將規劃藍圖變成現實成活,雙湖科技城宜居宜業的美好生活已在眼前,區域價值 不斷提升。 從土地市場來看,鄭州市大棚戶區(含城中村、合村並城、老舊片區)改造原則上以綜合整治提升為主,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拆遷改造。鄭州主城區範圍內可供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 隨著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鄭州四環區域的土地資源成為土地供應的核心,加上土地市場調 控,資源更加稀缺。 從房地產市場來看,國家政策調控,一線房企進駐鄭州,房企新一輪的洗牌正在進行,

擁有土地資源才是房企的王道。隨著萬科、恆大、碧桂園等一線房企搶住鄭西片區,必將拉動區域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萬科城從一期均價 7000 元/㎡到七期靠近湖心島的地塊 14000 元/㎡。華潤悅景灣首期開盤毛坯均價 11000 元/㎡,開盤基本去化完畢。中建與中海聯合 開發的萬錦熙岸目前售樓部也已開放。沿科學大道向西至滎陽,鄭州碧桂園 10500 元/㎡, 永威逸陽西畔 9000 元/㎡等等。 從規劃導向來看,雙湖科技城作為中原科創谷核心先導區,無論是從城市整體規劃而言, 還是上升至國家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努力建設高新技術開發區而言,區域發展近在眼前。 從產業帶動來看,雙湖科技城周邊集聚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引進 全國一流高科技企業入駐,必將帶來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吸引高素質高知人才的匯聚。 從周邊環境來看,三河相會,雙湖環抱,公園環繞,仰韶文化孕育生態文明,極具天然 生態優勢的雙湖科技城必將成為鄭州的西部後花園。 從資源配套來看,周邊高校雲集,學府氣息濃郁。領先全省的優質中小學教育資源,是 區域得天獨厚的優勢,必將吸引全市乃至全省的人口彙集。 雙湖科技城作為中原科創谷的核心先導區,鄭州高新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建方程極具 創新性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理念,區域發展環境利好,已經成為品牌開發商和置業者最為關注 的區域。

經過多年發展,鄭州高新區圍繞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實施智慧高新建設工程,圍繞建設 宜創宜業宜居智慧新城,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運營中心、雲中心、時空雲平臺、智慧政務一網通、智慧安監等等,將率先開展智慧城市的建設,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智慧城市建設開創先 鋒。 雙湖科技城作為中原科創谷的核心先導區,同時又是政企深度合作再度開創新型城鎮化 建設的標杆項目。在原有索河、須水河、索須河“三水環心”的自然水系基礎上,圍繞著天健湖、天德湖雙湖環抱和鄭州高新區“產城人融合、宜居宜業”的建設目標,充分響應《國 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以雙湖環島為藍圖,以“一心/一帶/一軸/多組團”為格局,打造一 座集湖居、生態、產業、人文於一體的生態智慧之城。 雙湖科技城已經成為政府著重打造科技創新之地,房企必爭的價值窪地,置業者首選的宜居宜業之城。由規劃藍圖變成美好生活,雙湖科技城早已準備好,一座生態科技,宜居宜 業的智慧新城,即將成為美好生活的棲息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