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馬拉松一流高手,幾乎都採用前腳掌著地的跑法。這種觀點已經成為跑步界的一種常識。

但事實告訴我們,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一年之前,在2017世界田徑錦標賽舉辦期間,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Leeds Becket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比賽場館和馬拉松賽道上安裝了49臺高速攝像機,全程跟拍38個個人項目參賽選手的每一個動作。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他們最終通過國際田聯發表38份詳盡的研究報告,披露出一些以前不為人們所知的有趣發現。其中與長跑有關的幾點概括如下:

他們最終通過國際田聯發表38份詳盡的研究報告,披露出一些以前不為人們所知的有趣發現。其中與長跑有關的幾點概括如下:

一、腳跟著地者佔壓倒多數。

倫敦世錦賽的馬拉松賽道,是在倫敦市區內環形路線上連跑四圈。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先簡單回顧下比賽概要:

男子比賽由來自50個國家的98名選手參加(中國缺席),最終僅有71人完賽。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肯尼亞人基魯伊(Geoffrey Kirui)以2:08:27奪冠,埃塞俄比亞的托拉(Tamirat Tola)和坦桑尼亞的辛布(Alphonce Simbu)分獲亞、季軍。

女子比賽共有來自46個國家的91名選手上場,最終78人跑完。中國派出兩人,其中一人DNF。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肯尼亞裔巴林選手切裡莫(Rose Chelimo)以2:27:11獲勝,肯尼亞人Edna Kiplagat和美國人Amy Cragg收穫銀、銅牌。

研究報告指出,在被分析的70名男選手中,腳跟著地者竟然多達三分之二——47人,佔67%。

而中足(midfoot)著地者有21人(30%);腳掌著地者僅佔2.8%(2人)!

女子比賽的情況也非常相似:78名完賽女選手中,腳跟著地者更是高達將近四分之三——57人,佔73%。

19人(24%)中足著地;兩人(3.8%)腳掌著地。

另外,男子前四名(第四是東道主選手、帥哥Callum Hawkins)均為腳跟著地,而且全程四圈下來,都是這麼跑的。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這一發現推翻了高手都是腳掌先著地的傳統觀念。正是因為這一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耐克在為其馬拉松“破2”計劃研發跑鞋時,曾試推出一款“無鞋跟版”,以便減輕重量。

結果所有試穿過的選手無不痛恨它,因此最後定型的Vaporfly 4%“神鞋”,又恢復了厚厚的鞋跟。

當然,上述發現並不證明,腳跟著地一定比腳掌著地更有優勢。它只是推翻了一種成見,告訴大家不必為了追求跑快,而非要改成腳掌著地不可。

二、疲勞會影響跑姿。

有些跑者的著地方式並非始終如一,例如女子冠軍切裡莫就是前兩圈腳跟著地,第三、四圈提速時,卻變成中足著地。

男子第八名兼2017年倫敦馬拉松冠軍萬吉魯(Daniel Wanjiru)也是如此,但他卻是在後兩圈掉速的情況下變換跑姿的。

疲勞還可能從其他方面影響選手的跑姿。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例如男子第五名基普凱特(Gideon Kipketer)到第三圈時,左右步幅還基本對稱,兩者相差僅1釐米;但第四圈這一差距就擴大到9釐米。

第七名Yohanes Ghebregergis也從6釐米擴大到11釐米。

美國名教練馬格尼斯(Steve Magness)指出:“隨著運動員疲勞度的增加,他們鏈條中的薄弱環節會開始顯露,他們會開始作出補償。”

多數運動員會在加速時提高步頻、加大步幅,在掉速時兩者均有下降。

不過,男子亞軍托拉在35公里過後的掉速,卻幾乎全都來自步幅的縮小(-14%),而步頻基本不變,如此現象實屬罕見。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三、左右不對稱,是否該糾正?

在倫敦世錦賽徑賽所有項目選手中,左右步幅最不對稱的,是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女子萬米冠軍阿亞納(Almaz Ayana)。

5到10圈過後,她的左右步幅差達到17釐米,最後一圈(第25圈)更擴大到20釐米,令人咋舌。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如果讓她“糾偏”,能不能提高她的成績呢?

不見得,因為人家本來就是史上萬米跑最快的女人(該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

其實同樣的現象,也存在於“閃電”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身上。

去年就有報道說,博爾特在邁右腿時,用力比邁左腿時多13%。

這可能是他兩腿的長度略有不同所導致,也意味著他已經針對自己獨特的身體條件,對跑姿進行過優化。

“換言之,糾正他的不對稱,不僅不會讓他跑更快,反而可能害他變慢。”美國研究學者Peter Weyand指出。

四、是否存在“正確跑姿”?

關於跑姿,筆者曾在去年撰文指出:

跑步姿勢雖然有相對優美、合理的,但具體怎麼跑仍應因人而異,並不存在某種最標準、最正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跑姿。

咱們就舉幾個實際例子吧。

奧運史上最偉大的長跑選手埃米爾·扎託佩克(Emil Zátopek),被筆者尊稱為“奧運長跑之神”。

我來告訴你這位捷克人有多牛:1952年在赫爾辛基奧運會,他名副其實地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人囊括5000、10000米和馬拉松三大長跑項目冠軍;

同時打破這三個項目的奧運會紀錄;

而且那場馬拉松是他的首馬;

三場比賽前後時間跨度僅8天!

世界最流行的速度訓練法間歇跑,可以說就是他發明的。

然而,扎託佩克的跑姿卻非常笨拙難看:身子上下起伏,腦袋左右搖擺,搖搖晃晃,而且總是一臉痛不欲生。

有人形容他的跑法彷彿脖子上套著繩圈,或者胸口插著一把刀在跑,分分鐘可能倒地身亡。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Sport》雜誌稱他是“一個毫無跑姿可言的瘋子”(a formless madman)。

美國田徑教練Larry Snyder則指出:“他的跑法都是錯的,可他就是能贏。”

扎託佩克的回應是:“我才能有限,沒辦法一邊跑一邊微笑。”

再看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波拉·拉德克利夫(Paula Radcliffe)。

這位1973年出生的英國人2003年創造的世界紀錄2:15:25已經長達14年無人能撼動,其間男子紀錄已被改寫過六次。

但她的跑姿同樣不雅觀:跑步時腦袋會上下、左右晃動,彷彿邊跑邊打瞌睡一般。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她看上去不像最漂亮的跑者,但這問題不大……你不能光是瞅一眼某人,就說他比另一人更有經濟性。”美國著名運動生理學家兼教練傑克·丹尼爾斯指出。

回頭說擺臂。你知道嗎,馬拉松高手除了前後擺臂之外,還有雙臂不擺動、下垂著跑的。

2017年3月名古屋女子馬拉松,23歲小將安藤友香石破天驚地跑出2:21:36,不僅奪得亞軍兼日本第一,還打破日本首秀紀錄,同時創造近年日本最好成績。

而安藤雙臂下垂的跑姿十分古怪,人稱“忍者跑法”。其實她原先也會擺臂,只是跑姿顯得十分機械,上下身動作不協調。

馬拉松高手都是腳掌著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2014年加入鈴木濱松企業隊之後,她和教練裡內正幸一起研究如何改進跑姿,最終決定採用現在這種讓自己放鬆的跑法。

“經常有人問我:這樣跑不會很累麼?但對我來說,這很舒服。”她解釋說,這能讓自己保存體力,在名馬後半才能和里約奧運會亞軍基爾瓦(Eunice Kirwa)並駕齊驅。

因此,對跑姿不必太糾結、講究。借用《孫子兵法》的一句名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只要你跑得不錯,而且自己感覺得心應手,其實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