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獻產出數量超過美國:質量迅速提升

任先生觀科技,每天為您帶來最新科技資訊,歡迎點擊關注

北京時間9月14日上午消息,南京理工大學的謝慶楠(Qingnan Xie,音譯)和哈佛大學的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研究了中國對全球科學成果的貢獻。他們發現,在2000至2016年間,中國在全球物理、工程和數學領域的文獻佔比增加了3倍。到2016年,中國的比例已經超過美國。

中國文獻產出數量超過美國:質量迅速提升

雖然仍然低於美國,但中國的科研質量不斷提升。最近的分析顯示,如果不只是根據論文數量來統計,而是將引用次數納入考量,中國學者同樣可以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全球領導者。類似地,謝慶楠和弗里曼還調查了《自然》和《科學》雜誌的作者,結果發現2016年有20%的作者是中國人,達到2000年的兩倍多。

研究數據是根據作者的通訊地址統計的,所以他們認為該指標低估了中國的影響力。這些數據並沒有包含在海外學習的中國學者撰寫的論文,因為他們當時的通訊地址可能位於其他國家。除此之外,其中也沒有包含很多發表在中國期刊文獻上的論文。根據這兩項因素進行調整後,他們認為中國學者目前在上述科學領域佔據全球三分之一的論文。

中國的增長都是通過人口從農業向製造業的轉移來實現的。隨著中國開始接近所謂的“劉易斯拐點”,這種轉變已經無法繼續提升整體生產率,而政府也在集中精力通過科學基礎來提供新的增長途徑。這些措施已經在中國的高校排名(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學有11所來自中國)和獎學金輸出等方面體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